友快網

導航選單

48年遼瀋戰役國軍在東北敗得那麼慘,除了50萬兵力差距外還有一人!

48年遼瀋戰役共有47萬國軍士兵被擊斃、俘虜,東野拔除了國軍東北剿總,這一戰也是我軍首次成集團建制的殲滅敵軍。其實在戰前我軍對這樣的戰果也是有預期的,在100萬對50萬的兵力優勢下,取得全勝肯定是東野的目標。但48年國軍之所以在東北敗得那麼慘,除了這50萬的兵力差距外,還因為自身陣營裡出了一個關鍵人物。怎麼回事呢?

這個關鍵人物,就是衛立煌。衛是二級上將,遼瀋戰役時的國軍東北剿總司令官。戰後數十年來兩岸都有衛立煌長年“通共”的說法,雖然沒有任何明確的資訊被戰後公佈,但是這一說法並非揣測,而是有一定事實依據的。衛立煌在30年代便與我軍交好,在延安來往密切。48年下半年衛在東北期間的軍事部署,就是龜縮瀋陽,“永不主動出擊”,並且還多次對東北的中央系將領宣揚“第三次世界大戰”理論,要大家相信主動作戰必然寡不敵眾,要等到美軍參戰直接解決問題。現在去回想這種理論,自然是可笑的,一個剿總司令,二級上將,若是發自真心的話,怎麼會得出這種不靠譜的判斷,還大肆向下屬灌輸?

在這種想法之下,國軍在東北的主力長期堅守不動,坐視東野在48年9月前一步步完成戰役部署。到了後期南京方面勃然大怒,並直接飛往東北干預的情況下,原東北國軍也只有9兵團一支主力部隊出動,其他地區仍然遵照衛總司令指示,留守各地按兵不動。並且在9兵團出擊期間,衛立煌不停地致電前線指揮官廖耀湘返回,並且還在沿線幫9兵團架橋過河。長春的守軍想突圍,結果又是衛立煌嚴令不準“自尋死路”,要求鄭洞國、曾澤生等人繼續撐住不要亂動。這些動作的結果就是:9兵團在遼西猶豫不決,10餘萬大軍被東野主力圍殲;長春沒等到援軍,甚至都沒等到我軍部隊攻城,士兵就餓得支撐不住,自己起義了。

衛立煌把50餘萬精銳部隊帶成這樣,北方開了大口子,按理來講是闖了大禍,肯定不能直接回南京,便取道北平準備前往香港,蔣卻專門批示將其囚禁等待審訊,後期卻在多方活動之下被釋放。49年初北方已完全崩盤,李宗仁親自出面,表示國軍需聚攏人心,不便再殺內部將領。衛立煌一家得以趁亂逃到了香港。而在此之後衛立煌一刻也沒停止返回新中國的努力,終於在6年後成行。

上一篇:三國時期的邢道榮是個怎麼樣的人?他的實力如何?和張飛單挑不分勝
下一篇:魏延是劉備最器重的降將,為何諸葛亮死後魏延再造反,為馬岱所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