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德軍士兵戰敗後,為什麼不脫下軍裝逃命,而是選擇成建制的投降?

二戰戰敗後的德國已經徹底失去抵抗意識了,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後,前線德軍一鬨而散,士兵三五成群地組織搶劫,然後徒步返回家鄉一樣,二戰獲得投降命令之後的德軍,同樣有很多搶奪財物後逃亡的現象,德國影視劇《我們的父輩》中就有德軍軍官逃回家鄉、躲在家中的橋段。

只不過鄧尼茨元帥在1945年5月宣佈無條件投降時,德軍能實際控制的後方所剩無幾,很多士兵的家鄉不復存在,這就讓逃亡變得不現實了,你總不能放下武器逃到敵人佔領的家鄉去吧,成建制投降至少兄弟們還能有個照應,落單後被抓到有很大機率被直接槍斃,如果是成群結隊的投降,尤其是完整上繳武器的情況下,更有可能被對手善待。

(上圖是向英軍投降的一群德國士兵,對他們來說這是一種解脫)

很多人喜歡用自己的經歷去思考別人的行為,我國是個面積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大國,而且人口多集中在平原之上,如果有需要我們可以向深山、高原逃亡,歷史上的永嘉之亂、安史之亂、靖康之難等等,都出現了大量人口南遷的現象,在這種認知指導下去看二戰德軍成建制投降的現象,確實很不可思議。

(上圖是希特勒自殺第二天的歐洲形勢圖,可見德國本土的絕大部分都在盟軍手中掌控著,士兵們想逃亡都沒地方可去)

但是不要忘了二戰是因為什麼打起來的,二戰前歐洲各國的人口平均壽命已經很高了,出生率非常高而死亡率卻很低,這就導致歐洲各國的人口嚴重過剩,早在19世紀末,德國人口學家就提出了節育觀念,可見上世紀40年代的歐洲人口非常多,幾乎沒有可供逃亡者藏身的未開發地,也正是這種人多地少的現象引爆了二戰。

德國在合併奧地利之前,大約有53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積,根據《魏瑪共和國時期的德國》一書中的資料,1933年的德國人口為6603萬,12年後的1945年德國人口在7000萬以上,雖然有大量青壯年戰死他鄉,但德國仍舊是個人多地少、資源貧瘠的國家,可供藏身的地方本就不多,再加上來自蘇聯、英國、加拿大、法國和美國的同盟軍高達800萬以上,這就意味著每8。75個德國人身邊就有一個盟軍士兵,戰敗的德軍即便是扔掉武器、換上平民的服裝,也不太可能躲起來不被發現。

而且,根據日內瓦公約,如果沒穿軍服被抓那就不算投降了,相應的戰俘待遇也會被取消,只有攜帶武器、井然有序的成建制投降,才能確保自己在戰後被人性化對待。

此外,軍隊是個高度強調集體的地方,當過兵的都知道,個人榮譽永遠比不上集體榮譽,在軍官選拔和人事排程過程中,關鍵指標往往都是你所在集體的榮譽情況,而不是你個人的履歷和戰功。參軍入伍之後,人的行為習慣、思維認知都會被刻意地重塑,服從集體會被刻入軍人的DNA,因此在遇到事情時軍人會本能的等待命令,然後堅決執行,這種品質在軍國主義長期籠罩下的德軍當中尤其根深蒂固。

(極度疲勞、傷痕累累、神經緊張計程車兵們,哪裡還顧得上什麼榮譽啊,快點走進戰俘營就是一種解脫)

所以當鄧尼茨元帥在1945年5月7日宣佈無條件投降後,殘存德軍在軍官的帶領下,很自然地成建制投降,而且德軍上下也是很有頭腦的,他們很清楚自己不能落在蘇軍手中,因為4年的苦戰已經讓蘇聯的絕大多數城市淪為焦土,另有3000多萬蘇聯人死於戰火,充滿怨氣又從不講道義和國際規則的蘇聯人,不會對戰俘們心存憐憫,因此德軍在遇到英美聯軍之前還是團隊行動更安全,這也是成建制投降的一個原因。

上一篇:妻子織布種菜,官員砸織機拔菜,還要休妻,為何百姓卻讚不絕口?
下一篇:圈禁26年,生了20個孩子,大阿哥胤褆的禁足生活究竟有多無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