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長平之戰的失利,真怪紙上談兵的趙括嗎?專家:我們冤枉他2千年!

長平之戰的失利,真怪紙上談兵的趙括嗎?專家:我們冤枉他2千年

說起趙括,人們對他的印象,無非是紙上談兵,膠柱鼓瑟,而這一切自然也從長平之戰開始說起,這一戰可以說是春秋戰國歷史上最為龐大的戰爭,最終趙括指揮的趙軍失敗,45萬大軍全軍覆沒,趙國元氣大傷,雖然中途因為楚國魏國等國家的援救而得以苟延殘喘,但是幾十年後趙國被秦國滅亡,還是板上釘釘的事情,長平之戰二道失利,真的怪罪於趙括嗎?就讓我們好好分析一下。

公元前2世紀,秦國完成了商鞅變法,國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趙國幾乎也在同一時期在趙武靈王的改革下進行胡服騎射,培養了一支強大的騎兵部隊,兩個國家迅速成為了當時七國當中最為強大的國度。就如同二十世紀冷戰的美國和蘇聯。

《史記》描繪長平之戰,是從趙國的角度出發的,因此我們讀者或多或少會站在同情趙國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有人就提出來了,為什麼長平之戰卻沒有其他國家幫助趙國呢?實際上趙國在戰國裡,扮演的也不是什麼正義的夥伴。

就讓我們來看一下趙國的對外戰爭史:前305,趙武靈王伐中山,取丹丘等七城,前303,趙復伐中山,前295,趙武靈王與齊、燕滅中山,前290,趙、齊攻韓,至魯關。前288,趙、魏伐宋,前287趙將趙梁攻齊……

從這些資料來看,趙國對於其他的國家來說,是一個和秦國一樣規模的刺頭,因此秦趙兩國發生矛盾,剩下5國自然樂得坐山觀虎鬥,對於秦國來說,如果想要征服六國統一天下,那麼鄰國趙國將成為他們最大的阻礙,長平之戰也就因此而爆發了。

戰爭的導火索是因為韓國上黨地區的爭端,然而到了後來,秦軍卻派出了60萬傾國之兵奔襲趙國,很顯然,這已經不是區域性的戰爭了,趙國隨時都有亡國的危險,因此趙國派出了老將廉頗率領趙國主力前往迎敵。我們再來看下兩國的後勤狀況。

秦國處《禹貢》之雍州,土地肥沃,商鞅變法後更是糧食充足,國富民強,北有胡宛之利,南有巴蜀之饒,東控潼關之險,獎勵耕戰。然而趙國如何呢?他和蘇聯一樣,農業是個老大難的問題:“地薄人眾”,當地民風“好氣,任俠為奸,不事農桑。”

可以說兩國在糧草的對拼上,趙國已經輸了一次,趙國總共才400萬人口,卻要提供30萬民夫和10萬士卒的口糧,廉頗也明白兵貴神速的重要性,他在初期打仗,也是想要一次定勝負的,然而結果怎樣?

前260年6月,趙軍迎戰秦軍偵察兵,結果被斬殺一名裨將,七月,秦軍王齕率軍進攻,斬殺趙軍四名都尉,趙國的兩個重要據點二樟城和光狼城均被秦軍攻佔。趙國士兵不敢迎戰,龜縮在營壘裡不敢應戰。於是,秦國軍隊發起強攻,攻佔下趙軍西邊的營壘,斬殺趙軍兩名都尉。

至此,趙國計程車氣可以說是一落千丈,廉頗也明白這樣下去必敗無疑,因此退縮到了丹東河岸,堅守不出,高掛免戰牌,這確實是一個好的選擇,然而此時趙國卻如何能夠耗得起呢?40萬的壯丁在前線,都是要吃飯的,而田裡面的糧食沒人種植,眼看到了秋收季節,種植了也沒人收割,到時候如何支撐龐大的軍隊,所以趙孝成王坐不住了,催促著廉頗應戰。

秦國方面實際上也不願意拖下去,畢竟傷人一千自損八百,它也耗不起持久戰,從而採取離間計,在趙國都城宣傳趙括上任秦軍必敗的訊息,趙王並不是傻子,他肯定也知道臨陣換將的危險,但是也只能死馬當活馬醫了。

趙括上任的時候,我們可以看下當時的情況,天時不站在趙國一邊,在國際上因為秦國的遠交近攻政策,再加上趙國以前的黑歷史,沒什麼國家支援它。在地利方面,雖然有著河流之險,糧草卻快要消耗殆盡,拖下去無異於死亡,而在人和上面,秦軍士氣正旺,而趙國連遭新敗,士氣低落,臨陣換將,國內則是流言四起。在這種局面下,趙括也就只能置之死地而後生,主動出擊了,事實上,後來雖然趙軍全軍覆沒,然而秦國也付出了20萬傷亡的代價,說明趙軍進行了有規模的抵抗。

因此專家也認為,其實我們冤枉趙括2000年,他絕對並不是個沒有能力的將領,長平之戰的失敗,可以說是多方面綜合得出的結果,將其罪過歸結於一個人的身上,這明顯是不公平的。

上一篇:清朝烏雅氏是什麼人?清朝唯一一位被冊封為皇貴妃的秀女,活到92歲
下一篇:古代四個高大上的官職,個個名聲響亮,卻沒有權力,你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