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長平之戰為何趙國必敗?哪都不如人家,怎麼打?

公元前262年,秦趙兩國在長平這個地方爆發了戰國時期規模最大的戰役長平之戰。此戰最後以趙國大敗虧輸而告終。主將趙括戰死,趙國俘虜被殺四十五萬,經此一戰趙國一蹶不振,再也無力單獨抵抗秦國。而秦國武安君白起也因為此戰引來範睢的嫉妒,為之後的被殺而埋下了伏筆。

現在在後世看來,此戰是因為主帥趙括的無能,光會紙上談兵不顧戰場實際情況胡亂出擊卻遇上了秦國赫赫有名的武安君白起。可是平心而論,此戰就算秦國沒有中途換將,主帥依然是廉頗,難道趙國真的可以贏秦國嗎?

小編在此看來,就算主帥依然是廉頗,趙國也很難贏。長平之戰打了整整三年,已經不是一場戰役了,可以說是一次戰爭都不為過。而要打贏一場戰爭則要從各方面因素去考慮,軍事,政治,外交還有綜合國力等等。

首先從軍事角度上來說,當時秦趙兩國的兵力是相等的,趙國經過胡服騎射軍事實力大增,秦國也因為商鞅變法有了一隻威震六國的虎狼之軍。長平之戰雖說是秦國勝了,但也可以說是慘勝,自己的傷亡並不小,綜合對比來說,此時的秦國雖略勝趙國但是差距不大,所以長平之戰趙國才能打那麼久。所以軍事實力之間的比拼兩國可以說是打個平手。

其次綜合國力方面來說,這一點趙國比秦國可是差遠了。首先趙國在長平之戰中是在自己國土上面作戰,屬於以逸待勞,秦國則是屬於勞師遠征,可是卻反而是趙國先撐不住了。而秦國因為有了巴蜀之地,再加上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秦國的後勤補給部隊可以沿水路直接到達前線,而趙國本身就不是產糧大國再加上需要翻越太行山脈才能到達前線,運輸極不方便。所以這一比趙國已經輸了一大半。

其次趙國在和秦國作戰時,北方還有防備匈奴十餘萬的軍隊沒有投入到長平之戰中。當時的趙國還沒有徹底解決匈奴之禍,可以說這十餘萬精銳根本動不了身。但是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正是因為這支軍隊的存在,趙國才能在邯鄲保衛戰之中順利。

而反觀秦國這面,秦國早已經平滅了義渠,義渠王在秦宣太后時期就已經被殺了。所以秦國邊境已經沒有後顧之憂,可以隨時派遣精兵到前線。

可是換一種想法,就算趙國北部的軍隊投入到了戰鬥中,可是多了十餘萬人以趙國的綜合國力還能再養十幾萬人嗎?可能趙國甚至堅持不了三年。所以在這個方面的比拼之中趙國輸了一籌。

其次外交方面

,當時秦趙兩國的大戰可以說引起了各方的關注。但是趙國在外交方面遠遠不如秦國,秦國當時的“遠交近攻”戰略可以說很成功。

趙國是因為韓國被拖下水的,可是此時的韓國早已經蹦不起來了,只能在戰爭初期抵抗一下秦國,後期則在全程打醬油。而魏楚兩國早已經被秦國打殘。再加上秦國將趙王主動和議這件事大肆宣揚,所以使得這兩個國家以為兩國已經和解最後都處於觀望之中。

反觀秦國因為“遠交近攻”國策的成功,齊國和燕國這兩個國家則就在背後搞小動作。齊國因為當年五國攻齊之時,趙國也有參與所以當趙國向齊國求助借糧時,齊國因為這件事沒有借糧給趙國。而趙國則是為了防備燕國在北部的十餘萬精兵都不能隨時支援長平,長平之戰後燕國更是企圖趁火打劫趙國。因此在外交方面相比來看,趙國已經又輸了一大塊。

最後再來看將領方面的對比,趙國先是廉頗後是趙括,秦國方面先是王齕後是白起。趙國最精銳的是騎兵部隊,而當時的長平地形其實不利於騎兵作戰。因此廉頗在和秦國打了幾仗發現他無法在野戰中取勝對手,於是只能堅守不出,但是趙國國力根本耗不過秦國。因此只能派贊成主動出擊的趙括來代替廉頗,而秦國與此同時也秘密換將,換上了老謀深算的沙場老將武安君白起。趙括雖然經常給他父親出謀劃策,但是卻從沒有獨當一面過,當個參謀可以說綽綽有餘。但是趙王偏偏讓他出戰,並且趙括出戰後立馬換下廉頗的心腹換上自己的人。

可是秦國呢,雖然秦國方面不知道當時趙括的實力究竟如何,但是他們他們換將是秘密進行的,並且下令軍營不準洩露否則就會殺頭。而年輕的趙括以為秦軍將領還是王齕主動出擊卻不知已經落入了白起的圈套。白起是誰?伊闕之戰斬韓魏聯軍二十四萬,鄢郢之戰斬楚國十餘萬,更是焚燬了楚國宗廟。六國聽到武安君之名無不膽寒。一個縱橫沙場數十年未逢一敗的沙場老將對上初出茅廬的毛頭小子,這就好比一個小孩打大人,誰勝誰敗已經可想而知。

因此長平之戰或許從軍事實力來說,兩方可能不相上下。但是無論是綜合國力,還是外交手段,將領之間的對比,趙國都是遠遠的遜色與秦國。因此長平之戰無論是誰來,趙國都是會輸,秦國一樣會佔領長平,之後的邯鄲保衛戰也是一樣會發生,所不同的是趙國的損失是大還是小而已。

上一篇:唐代貴婦打球騎的是驢
下一篇:土木之變明朝有20萬大軍,為何明英宗會被俘虜,難道身邊無人護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