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崇禎的3個兒子逃跑了,為啥崇禎就是不跑?跑到南京還有希望嗎

1644年3月18日,這天晚上崇禎把一家老小都拉到一個桌上吃了頓飯。吃飽喝足以後,崇禎從背後掏出了一把寶劍,詢問道:誰先來啊?

作為大明朝的國母,周皇后義不容辭地站了起來,她什麼慫話都沒說,回到自己的住處就上吊自盡了。

剩下的人面面相覷,崇禎把自己的3個兒子倒是照顧得不錯,讓他們穿上窮人家的衣裳,偷摸地跑路了。可是對女兒就比較兇殘了,他的寶劍砍死了一個女兒,又砍斷了另一個女兒的手。

崇禎皇帝坐在門檻上,一邊欣賞皎潔的月光,一邊流著亡國的淚水。李自成第二天就能打進來,這或許是崇禎最後一次坐在自己的宮殿裡賞月了。

第二天早上,崇禎還想著最後上個朝看看,結果沒有一個大臣前來。無奈之下的崇禎,只好在太監王承恩的陪同下,跑到了煤山上,找了一棵歪脖子樹結果了自己的性命。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崇禎的3個兒子有逃跑的可能,為啥崇禎就是不跑呢?

一、不跑路,是崇禎的一大敗筆。

崇禎無路可逃嗎?當然不是,他在南京還有一個朝廷,那邊六部一應俱全,除了沒有皇帝,南京和北京沒有啥區別。

崇禎過去等於就是拎包入住,壓根不需要折騰。

而且歷朝歷代,跑路的皇帝至少都能保證王朝延續一段時間,著名的宋高宗趙構,不就是因為南逃,這才建立了100多年的南宋王朝的嗎?

西晉八王之亂以後,五胡亂華,西晉宣告滅亡。這個時候司馬睿不就逃到南方,在南方建立了東晉王朝嗎?

唐朝跑路的皇帝就更多了,安史之亂的時候,安祿山的人馬殺來京城了,唐玄宗二話不說就帶著楊貴妃跑路了。

唐代宗時期,僕固懷恩帶著吐蕃人殺入長安,唐代宗也是啥也不說就跑出去避難了。

涇原兵作亂的時候,唐德宗把老婆孩子都丟下了,自己獨自跑路了。黃巢起義的時候,唐僖宗李譞也跑路到了成都避難。

所以說跑路的皇帝一點兒也不丟人,他們出去轉一圈,再回來說不定可以繼續做皇帝,而且還能延續帝國的壽命。

李自成攻打北京的時候,當時南方還有大片江山都是大明朝的天下,甚至山東都還是明朝的地盤。所以只要崇禎跑路,不就直接完美地解決了明朝滅亡的問題了嗎?

二、什麼時候跑最合適?

1643年8月,孫傳庭帶兵出潼關,尋找李自成決一死戰。這個時候孫傳庭手裡還有10萬大軍,崇禎要是現在跑了,那不就是削弱士氣了嘛!

所以崇禎死活不可能這個時候跑,他最起碼要看看孫傳庭和李自成到底誰能打贏這一仗。其實不用打就知道,李自成肯定贏。為啥?

首先李自成的人數多,是孫傳庭的好幾倍。其次孫傳庭手下計程車兵多數都沒有來得及經過訓練,戰鬥力太差。

結果在1643年11月,孫傳庭戰死。那麼得知這個訊息以後,崇禎是不是應該跑路了呢?還不著急,為啥?因為陝西、河南到京城,還有一段距離,路上還有不少兵馬可以抵擋李自成。

尤其是在李自成攻打寧武關時,遭遇了周遇吉的頑強抵抗,差點讓崇禎覺得有翻盤的希望。所以說到1644年2月,周遇吉與李自成分出勝負之前,崇禎還不願意跑路。

那麼分出勝負以後呢?其實崇禎按道理還可以再等等,畢竟李自成前面還有宣府、大同這些軍事重鎮,一時半會兒他啃不下來。

結果這個時候大同總兵姜瓖,和宣府總兵王承胤宣佈投降了李自成,這是崇禎和李自成都沒能預料到的事情。時間已經來到了1644年3月15日。

李自成大軍已經抵達居庸關了,這個時候崇禎才慌不擇路地讓吳三桂、唐通等人來勤王。問題就出在這幫勤王的人身上,有些人選擇投降了李自成,有些人選擇觀望,總之沒人來救崇禎。

這麼一來留給崇禎的時間就不多了。3月16日,李自成的部隊過了昌平,3月17日,李自成到了西直門,

3月19日,兵部尚書張縉彥便主動開啟正陽門,將李自成大軍給引入了京城。這麼一來明朝就算滅亡了。此時崇禎再想跑路,基本是不可能的了,所以他只能選擇自縊。

那麼什麼時間段,崇禎南下最合適呢?我認為在孫傳庭戰敗以後,崇禎就應該開始秘密組建南方朝廷。等到周遇吉戰敗以後,崇禎應該果斷南下。這樣一來不僅有時間調動部隊,而且還可以從容地穩住南方的局面。

三、崇禎為啥沒有南下?

這或許會成為千古之謎,因為崇禎活著的時候也沒有告訴別人,自己為啥一直不南下。但是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來考慮。

第一,崇禎覺得還能再等等。

這或許就是崇禎的小心思,再等等!

如果孫傳庭能獲勝呢?如果周遇吉他們能攔住李自成呢?如果吳三桂他們能準時來勤王呢?

只要這些事情裡面,有一件事辦成了,那崇禎不僅不需要南下,反而可以挺起腰桿子繼續做大明天子了!結果三件事兒都沒辦成,崇禎也錯過了最佳逃跑時間。

第二,崇禎要面子啊!

都說大明朝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前面十來個皇帝,沒有一個南逃的,現在輪到他崇禎,你讓他南逃?那不是要他的命嘛!

當年明英宗都被瓦剌抓了,于謙還能頂住壓力沒有南逃,他咋能這麼做呢?

所以說不到萬不得已,崇禎是不可能跑路的,他必須要維持自己在子民們心目中的形象。哪怕玉石俱焚,也不丟人。

第三,崇禎被大臣們逼得走不了。

崇禎本來是有南下的打算的,結果有人表示不高興了,他們認為皇帝咋能逃跑呢?

這幫所謂的仁義君子給崇禎出了個主意,那就是讓太子到南方去,而崇禎則留在北方。

這可把崇禎氣炸了,等於說你們這幫大臣可以跟著太子一起去南方,唯獨要把我這個皇帝留在北方?這還有王法嗎?崇禎當然不幹,要留就都留下,要麼就一起走。

第四,崇禎對退到南方是否還有作為,心裡沒底。

為啥這麼說呢?因為崇禎在北京執政的時候,就感到十分吃力。南方很多勢力,其實已經不聽使喚了。

你比如說坐鎮荊襄的左良玉,號稱手握數十萬大軍,結果勤王部隊的影子都看不到。他早就已經佔山為王了。

還有福建的鄭芝龍,這個人本來就是個海盜,被收編以後,成為了福建總兵。可是鄭芝龍此時也在觀望天下局勢,壓根就沒打算押寶崇禎。

因此崇禎南下以後,究竟能不能拉起一支隊伍,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很顯然,當時的崇禎已經不抱有什麼希望了。

總結:崇禎南下,或許會改變歷史。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南明之所以短暫且不斷換皇帝,那是因為南明的那幾個皇帝都不是合法的第一繼承人。因此他們當中任何人上臺,其他人都不會服氣。

可是崇禎就不一樣了,人家正兒八經做了17年大明朝的皇帝,哪個軍閥敢不服氣?至少名義上會聽崇禎的調遣,這麼一來歷史說不定會改變。

參考資料:《明史》

上一篇:大家都知道沈萬三,那你知道沈萬二嗎?因為聰明被記入《智囊》
下一篇:姚廣孝為何鼓動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對比劉伯溫後會發現,另有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