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朱元璋留下一秘密武器,朱棣看完才知,自己能攻進南京是多麼僥倖

中國歷史輾轉數千年,大大小小的王朝也有幾十個,而伴隨著王朝出現的叛亂更多。畢竟皇位在古代那可正是至高無上,上位便能享盡榮華富貴,自然是大家爭著搶了。所以說古代的皇位,可都是用累累白骨堆起來的,這白骨之中還有不少身份本就尊貴的皇室成員。他們有的是被朝廷逼反的,有的是出於自己的野心和慾望,但皇室成員謀反成功者那是少之又少。

失敗者倒是非常的多,西漢的七國之亂,李世民的兒子李承乾、李泰、李佑、李惲那都是因著叛亂失敗身亡的。成功者雖少但也是有的,不過可不是玄武門之變,而是靖難之役。玄武門之變只能算政變,李世民當時可並未舉起反叛的旗幟,因為以他的勢力壓根沒必要。靖難之役就不同了,朱棣那是公然扛起了反叛的大旗,再一路從北京打到南京。

一直以來關於靖難之役,人們思想中都有兩個誤區,一個認為朱棣完全是出於自己的野心才謀反的。可實際上並不是,他算是被逼反的,朱棣的正式起兵是在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初四。而在這之前還發生過很多大事,比如說前一年的7月,周王朱橚被廢為庶人,這位朱橚是朱棣的同母弟弟。首先廢他,也是因為害怕他幫助朱棣,事情不好辦。

緊接著在1399年的四月,朱允炆連削齊、湘、代三位親王,湘王朱柏不堪屈辱,帶著全家舉火自焚。齊王朱榑被軟禁在南京,代王朱桂被軟禁在封地大同,兩個月活岷王朱楩也被廢了。這幾位除去被朱允炆搞死的,剩餘的幾位在朱棣登基後,都得到了不錯的待遇。恢復王爵照樣享受榮華富貴,只是沒了兵力而已,有些甚至比朱棣還活得長久。

面對如此的局勢,剩餘的親王被廢是早晚的事,如朱棣、朱權這一類手握重兵的可能還難逃一死。事實上早在1398年的十二月,朱允炆便派了張昺為北平布政使,謝貴、張信為北平都指揮使。同時命都督宋忠屯兵開平,調走了北平原屬燕王管轄的部隊,顯然他下一個要動手的便是朱棣。

朱棣自然不可能坐以待斃,一邊裝病要回三個兒子,一邊裝瘋糊弄前來監視的人。等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初四,得到密詔的張昺、謝貴包圍燕王府,準備將他逮捕的時候。朱棣才反以計謀將兩人抓捕,當天夜裡攻下北平九門,宣佈起兵。這便是靖難之役發生前的種種變故,當然也不能說朱棣起兵完全沒野心,只能說保命、野心兩者都有。

第二個誤區是,大抵朱棣成功了,人們便以為他的靖難之役很容易。可其實朱棣能成功,那真的是非常非常僥倖了,否則也不會是這麼多年唯一以藩王身份對抗中央王朝勝利的人。知子莫若父,他爹朱元璋雖然出於疼愛子孫,啟用了分封制。但他也留了好幾手,防著皇室本身有人造反,比如說諸親王都必須離開京城。

這是為了防止諸親王直接在南京發動政變,封地畢竟離南京有段距離,起兵也會給南京足夠的反應時間。又比如說不準各親王之間互相來往,即使入朝,也只能一個一個的來。光是這些規定,便已經給了諸親王足夠的限制,所以朱棣還沒打到南京就得對抗近百萬的軍隊。若不是朱允炆用錯了人,誰贏誰輸不一定,畢竟朱棣軍事才能再高也難以應付敵我兵力如此懸殊的情況。

這些都失敗了也不要緊,朱元璋還有一招,他將自己最看重的沐家軍留給了朱允炆。這支軍隊戰鬥力十分強大,稱得上是精英部隊,令朱元璋都有些忌憚。他給了沐英密令:永鎮雲南,除非下令,不得回京。不過沐家人與朱標這一支關係一向都很好,沐英當初可不是聽聞朱標的死訊,這才悲痛過度去世。他的兒子沐春與朱允炆關係也很親近,只要號召,他們必然是會進軍勤王的。

可朱允炆沒號召,這是為何?因為沐春在朱允炆登基後沒多久,便一命嗚呼了,位置便傳給了弟弟沐晟。靖難之時,沐晟的位置還沒坐穩,沒法輕易離開雲南。所以當時沐家軍一旦離開雲南勤王,搞不好南邊也得著火,局勢更為不利。也是朱允炆沒想到朱棣如此猛,直接越過百萬軍隊,打到了南京。

參考資料:《明史》

上一篇:康熙給國庫留下800萬兩,雍正留下6000萬兩,“敗家子”乾隆呢?
下一篇:“亡國之君”的崇禎皇帝身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