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解縉被朱元璋視若親子,深得朱棣器重,為何最後被埋入雪堆凍死?

1402年7月,燕王朱棣在南京登基為帝,江西大才子解縉被任命為翰林侍讀,不久又入文淵閣參預機務,成為舉足輕重的內閣首輔大臣。

朱棣非常器重解縉,曾經說過“天下不可一日無我,我則不可一日少解縉。”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被朱棣賞識器重的才子,最後居然落了個酒醉被埋入雪堆而死的下場,妻兒宗族也都被流放到邊遠地區,家中財物盡被抄沒入公。

一代才子解縉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局?

解縉影視形象,網路圖

1

、內閣預備役

解縉自幼就有“神童”之譽,他19歲參加江西省鄉試,名列第一;第二年到京城參加會試,他的文章氣勢磅礴,主考官非常欣賞,原本想把他擬為狀元人選,可是有人擔心他的文章言論尖銳,怕惹是非,於是把他排到了第七名。

考中進士後,解縉官授庶吉士,擔任皇帝朱元璋的近侍,專門負責起草詔書,為皇帝講解經籍等。

庶吉士一向被認為是當時內閣輔臣的重要來源,以解縉的才華擔任這個職位遊刃有餘,朱元璋非常器重他,曾經對他說:“與爾義則君臣,恩猶父子,當知無不言。”

我和你從道義上講是君臣,從恩情上講卻如同父子,你對我應當知無不言啊。

朱元璋畫像,網路圖

2

、官場愣頭青

此時的朱元璋已經在位20餘年,早年跟隨他一起反元四處征戰的功臣戰將已經被他清除得所剩無幾,其城府之深、手段之毒辣可想而知。

如果解縉略懂人情世故,就不會把朱元璋的這句話當真。

可是解縉把朱元璋這句“玩笑話”當了真。他一向飽讀詩書,才華和政治見解自然是不缺少的,所以第二天他就誠意滿滿地給朱元璋呈上了一份洋洋灑灑的萬言書,提出了自己的諸多建議:

政令要穩定,刑罰要簡明;要表彰賢士,禁絕娼優;應改革時弊,鼓勵農耕……針砭時弊,賞褒善政,他把自己的想法一股腦兒都寫了出來。

這時解縉不過20來歲,正是血氣方剛、不懂官場規則的時候。朱元璋看了他的這份萬言書之後,“稱讚其才”,然而呢,並沒有因為他的這個萬言書而有什麼實際作為。

在有著多年外鬥、內鬥和執政經驗的朱元璋看來,解縉的見解和觀點顯然十分稚嫩,不過為了鼓勵他,還是適當地表現出了對他才能的讚賞。

解縉書法,網路圖

有了領導的讚賞,解縉並沒有適可而止,不久再次呈上《太平十策》,針對農耕、郡縣及六部制度、頒行禮樂、地方教育、課稅制度等十件國家大事提出了自己的措施。

已經君臨天下二十餘年的朱元璋收到這樣一份進言書,估計只會苦笑一聲,然後耐住性子,轉過頭去對充滿鬥志的解縉說上一句:“寫得真好!”

3

、十年之約

此時的解縉顯然還沒有意識到自己舉動的危險性,他不僅對朱元璋直抒己見,對其他官員也是有錯必糾,這讓當時的同僚都極為惱火,有的甚至懷恨在心。

公元1390年,朱元璋曾經十分器重的開國功臣李善長受胡惟庸案牽連而被誅殺全族,朝廷上下文武百官深知朱元璋的行事風格,也明白此事的利害關係,於是都緘默不言。

只有工部郎中王國用覺得李善長冤枉,於是解縉就代他執筆上疏,為李善長申辯冤枉。

朱元璋忍無可忍,不過在對待解縉的態度上還是表現出長者風範,他沒有直接處罰解縉,而是把解縉的老父親召進京城,讓他把解縉領回江西老家去好生教養,十年後再回來當官。

朱元璋對待解縉的態度,顯然有種“恨鐵不成鋼”的意思:賞識他的才能,可是誰知道這小子鋒芒太盛,要想做個好官還需要磨練敲打一番才行。

可是誰是磨練敲打解縉的人呢?朱元璋自己顯然沒有這個時間,也沒這個耐心,於是索性就讓解縉的老父親把他領回家去,好好教導十年再來吧。

解縉畫像,網路圖

可是解縉的父親是能夠教導他的人嗎?據記載,八年後,也就是1398年,朱元璋去世,解縉進京弔唁之時,被人攻擊“母喪未葬,父年九十,不當舍以行。”按照這個年紀計算,解縉被領回家的時候,他的父親已經八十二歲了,能夠自己照顧自己就不錯了,哪還有精力去教導已經二十來歲、有過當官經歷的解縉呢?

所以解縉回到家中的八年時間,只是閉門著述史書,並沒有直接做什麼有益混跡官場的修養功夫。

4

、三朝元老

朱元璋讓解縉十年後再來做官,可是沒等到十年,第八個年頭他就去世了,沒能親眼看到解縉的“榮耀歸來”。

聽到噩耗的解縉到南京弔唁,可是他之前得罪的大臣袁泰還沒有忘記他,只是這麼一個進京的舉動,就被袁泰抓住了短處,說他:“母喪未葬,父年九十,不當舍以行。”

解縉的母親死了還沒有埋葬,父親已經九十歲高齡了,他實在不應該棄之不管,而只顧自己跑到京城來。

剛剛即位的新皇帝朱允炆一向以孝道著稱,聽到解縉有這些不孝行為,當即下旨,將解縉貶到河州(今甘肅蘭州附近),當了一個類似於現在連部文書的小官。

朱允炆影視形象,網路圖

這一去大西北就是三年。

1402年,禮部侍郎兼翰林學士董倫在朱允炆面前為解縉說了不少好話,朱允炆於是把解縉召回京城,擔任翰林待詔,負責四方表疏批答,寫應和文章等。

解縉在這個職位上做得很出色,朱允炆也很賞識他。

不過解縉在這個職位上並沒有呆多長時間,因為燕王朱棣很快就攻陷了南京,朱允炆一把火點燃皇宮後下落不明。

很多忠於朱允炆的大臣都被朱棣誅殺,解縉卻活了下來。

他不僅活了下來,而且很快就被朱棣重用,擔任翰林侍讀,不久就升至內閣,擔任內閣首輔,成為朱棣最為器重的七位大臣之一。

5

、太子之爭

決定皇位繼承人對於皇室來說始終是件大事,作為首輔大臣的解縉對這件事當然有表決權,無論這個權力對他來說是福還是禍。

1405年,朱棣和解縉磋商應該立誰為太子的問題。

朱棣此時有三個嫡子,長子朱高熾,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長子朱高熾性格喜靜,偏於喜歡研究經籍和文學,朱棣因此更喜歡勇武的朱高煦和朱高燧,有意立朱高煦為太子。

當朱棣和解縉商議立誰為太子時,解縉認為“皇長子(朱高熾)仁孝,天下歸附”,建議應該立朱高熾為太子。

見朱棣沉默不語,解縉知道自己說的話不合皇帝的心意,連忙解釋道:“好聖孫!”

聖孫是指朱高熾的嫡長子朱瞻基,朱瞻基的長相酷似朱棣,朱棣十分喜愛他,親自為他挑選知名文臣當老師,即使是遠征漠北,也會把他帶在身邊,隨時悉心教導。

因為解縉的這句話,朱棣決定立朱高熾為太子。

也因為解縉在立太子這件事上起了關鍵作用,他因此被朱高煦記恨,之後一直尋找解縉的短處,隨時嫁禍和誣陷於他。

朱棣畫像,網路圖

6

、蒙冤入獄

朱棣雖然勉強立朱高熾為太子,但是一直對朱高熾不太滿意,對於解縉時常提醒自己太過寵愛朱高煦尤感不滿。

於是朱高煦的每次嫁禍和誣陷就都能達到他期待的效果,解縉因此先後被貶,最後甚至被貶到新歸附的安南(今越南)區域。

1410年,解縉從安南迴京城奏事,此時朱棣正在北伐途中,解縉只好去覲見太子朱高熾,然後才返回安南。

沒想到解縉的這一舉動又給了朱高煦可乘之機。朱棣回朝之後,朱高煦向朱棣奏上一本,誣陷解縉“伺上出,私見太子,徑歸,無人臣禮!”

於是朱棣下詔,命令錦衣衛逮捕解縉入獄,根本不顧解縉正在為緩解贛江沿岸的旱情而奔波忙碌。

朱瞻基繪畫《雙犬圖》,圖源網路

7

、“無意”驚問

解縉一直在獄中被囚禁了五年時間。

在這段時間裡,大理寺、宗人府、翰林院不少官員因為他的牽連而相繼入獄,好幾位死於獄中。

解縉一直很頑強地活著。也許是因為之前有幽居家鄉八年的經歷,他知道只要活著就會有機會。

但是朱棣好像很介意解縉還活著。

1415年,在翻看錦衣衛送來的囚犯名單時,朱棣看到了解縉的名字,於是似乎無意地問了一句:“縉猶在耶?”

怎麼,解縉居然還活著啊!

如果這語氣是驚喜,那解縉可能就會再次迎來自己生命中的轉機。

可是顯然朱棣說這話時語氣沒有任何驚喜,聽起來是那麼平淡,平淡得沒有任何波瀾,可是卻暗藏殺機。

於是站在他面前的錦衣衛都指揮僉事紀綱回到監獄之後,馬上準備了一頓極其豐盛的酒宴,把解縉灌了個爛醉,然後把他拖到外面厚厚的積雪之中埋了起來。

一代才子解縉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的一生,當時年僅47歲。

解縉的才華在當時被很多人認可,被譽為“明朝三大才子”之一,所以先後三位皇帝都表現出對他的讚賞,一度擔任內閣首府這樣重要的官職。朱棣甚至還把編撰《永樂大典》的重任交付給他主持,從而成就了一部“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

可是,就是這樣一位大才子最後居然落了這樣一個悽慘的下場,他的命運悲劇自然有他性格的因素,但是和當時的最高統治者又何嘗沒有關係呢!

上一篇:迷宮、地窖,亂葬崗,玩家窮盡機關都擋不住大白菜被偷
下一篇:想去哪就去哪的蒙多重做歸來!是時候用它上波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