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被白起攻破都城後,楚國又苦撐50多年,才最終被秦國消滅!

白起(?—公元前257年),秦國白氏,名起,郿邑(今陝西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在白起的一生中,不僅在長平之戰中消滅了45萬趙國大軍,導致趙國走向了衰落,還在鄢郢之戰中攻佔了楚國都城,從而重創了楚國。

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前279年),秦國再次伐楚,白起先以漢北上庸之軍奪取鄢城、鄧城等五座城池(今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一帶),而後秦軍越過秦楚邊境山區,自斷後援,分三路快速突進楚境,直圍楚國的都城郢都(今湖北江陵西北)。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前278年),秦軍穿插到楚軍背後,大破楚軍,攻佔楚國都城郢(今湖北江陵紀南城),焚燒了楚王的墳墓夷陵(今湖北宜昌縣西南),向東進兵至竟陵,楚軍潰不成軍,退卻到陳(今河南淮陽),楚頃襄王將陳作為都城,仍稱作郢。

不過,雖然在公元前278年被白起攻破了都城。但是,楚國卻又苦撐了50多年,直到公元前223年才被秦國徹底消滅。

具體來說,對於鄢郢之戰來說,讓楚國損失了大片的疆域和眾多的兵馬。眾所周知,都城一旦被敵人攻佔的話,不僅會造成己方損失慘重,更會挫傷將士們計程車氣,這帶來的後果很可能就是直接滅亡。比如在公元263年的魏滅蜀之戰中,鄧艾僅僅率領大軍包圍了蜀漢都城成都,就迫使後主劉禪放棄了抵抗。現在,對於楚國來說,情況自然是更加糟糕了。

但是,面對強大的秦國,楚國卻堅持到公元前223年。這一年,王翦、蒙武率領秦軍繼續向楚國縱深進攻,一舉攻破楚都壽春(今安徽壽縣西南),俘楚王負芻,這意味著楚國正式走向了滅亡。王翦繼續進軍江南,佔領越國土地。秦國在楚地設立楚郡,不久之後,秦始皇嬴政又分為九江郡、長河郡和會稽郡。

對此,在筆者看來,楚國之所以能繼續堅持50多年,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四點。就第一點來說,楚國地域遼闊,可以透過遷都來抵消都城被攻佔所帶來的不利影響。在戰國七雄中,對於韓國、趙國、齊國等缺乏戰略縱深的諸侯國來說,都城一旦被攻佔,確實離滅亡也就不遠了。但是,就楚國來說,顯然不存在這一問題。楚國巔峰時期,疆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東至大海,南起南嶺,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蘇北部、陝西東南部、山東西南部,幅員廣闊。在戰國七雄中,楚國長期是疆域最為遼闊的諸侯國。

在都城郢被白起攻佔之後,楚頃襄王立即遷都到陳,也即今河南省周口市一帶。當然,對於陳都來說,距離秦國依然相對較近,所以這不是一個長久之計。所以,到了公元前253年,楚考烈王選擇遷都到巨陽,也即今安徽省阜陽市一帶。公元前241年,面對秦國的步步緊逼,楚考烈王遷都到壽春,也即今安徽省淮南市一帶。值得注意的是,在遷都壽春之後,楚國在東邊還擁有大片的疆域,比如今江蘇省、浙江省乃至於山東省南部等地。而這,自然為戰國後,楚國抵抗秦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就第二個原因來說,楚國擁有都城被攻佔後的應對經驗。春秋末期,吳國和楚國爆發了柏舉之戰。此戰,吳國3萬大軍,擊敗了楚國20萬大軍。楚軍失去主帥,慘敗潰逃。此後,吳軍又連續五戰擊敗楚軍,一路向郢都撲去。楚昭王得知前線兵敗,不顧大臣子期、子西的反對,帶領親信逃走。昭王西逃的訊息傳到軍前,楚軍立即渙散,子期率部分精兵趕去保護楚王,子西則率殘兵西逃,吳軍於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農曆11月29日攻入楚國都城郢都(今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城北)。柏舉之戰遂以吳軍的勝利而告結束。

當然,因為楚國除了都城之外,還擁有眾多的城池,這讓楚國最終擊退了吳國大軍,恢復了原先的疆域。在此之後,楚國顯然也吸取了柏舉之戰的教訓,比如楚國都城之外,適當增強其他城池的實力,從而以備不時之需。所以,等到公元前278年,白起攻佔楚國都城之後,楚頃襄王不至於一下子就不知所措,而是立即遷都到陳地。

就第三點來說,楚頃襄王遷都後,立即召集楚國東部計程車兵,共有10多萬人,從而反擊秦國,奪回了楚國西部的十五座城池。公元前272年,楚頃襄王又和秦國講和,讓太子熊完到秦國做人質。對此,在筆者看來,在鄢郢之戰後,楚頃襄王的反擊行為,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秦國進攻楚國的勢頭。在向秦國秀出肌肉之後,楚頃襄又選擇和秦國談和,也即一打一拉之後,秦國暫時放棄了一舉消滅楚國的打算。

楚頃襄王三十六年(公元前263年),楚頃襄王患病,熊完逃回楚國。同年秋天,楚頃襄王去世,熊完即位,是為楚考烈王。縱觀楚頃襄王的一生,雖然在鄢郢之戰中吃到了慘痛的敗仗,但是,這位楚國君主顯然沒有一直消沉下去,而是積極做出改變和調整。而在楚頃襄王之後,楚考烈王不僅徹底消滅了魯國,還在邯鄲之戰中支援趙國,讓秦國大軍損失慘重。凡此種種,都成為楚國可以繼續堅持下去的重要原因。換而言之,如果楚國君主是平庸甚至昏庸的,楚國也難以繼續堅持50多年。

最後,就第四點來說,則是當時的秦國,也很難全力攻打楚國。雖然在鄢郢之戰中,白起以少勝多,拿下了楚國的都城。但是,因為魏國、韓國、趙國這三個諸侯國還具備反擊秦國的實力,這讓秦昭襄王投鼠忌器,不敢將精力一直放在楚國身上。尤其是當時的趙國,更是成為了秦國的心腹大患。比如公元前270年,秦國攻打趙國,雙方爆發了閼與之戰。一年後,趙國大將趙奢在閼與擊敗了秦國大軍,這讓秦國受到了不小的挫折,也為長平之戰的爆發埋下了伏筆。

秦昭襄王四十二年(公元前265年),秦國攻打趙國,攻佔了三座城,趙國的左師觸龍說服太后派遣小兒子長安君到齊國為人質。齊國於是發兵營救趙國,秦軍開始撤退。秦昭襄王四十四年(公元前263年),秦國的武安君白起攻打韓國,攻佔了南陽(河南焦作修武縣以西),佔領並斷絕了太行山道。自從閼與之戰後,秦國逐漸將重心放在了趙國、韓國、魏國等諸侯國身上了。

從秦昭襄王的角度來看,如果不先重創趙國,就準備一鼓作氣消滅楚國,無疑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因為楚國疆域遼闊,秦國至少要出動數十萬大軍,才有機會消滅楚國,這會導致國內空虛的情況發生。在此背景下,魏國、韓國、趙國這三國完全可以趁勢攻打秦國,這會讓秦國腹背受敵。綜上,楚國能夠在都城被攻佔後,繼續堅持50多年,主要還是依賴於廣袤的疆域。

上一篇:唐朝為何被稱為世界性帝國?從它對外部的影響上,可以窺得一二
下一篇:“黑人抬棺”算什麼?看到慈禧出殯,才知道什麼叫奢侈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