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有家難歸,有國難報,漢將李陵誓死不回漢朝的背後酸楚

李陵年輕時擔任侍中、建章監。善於騎馬射箭,對人有仁愛之心,謙讓下士,名聲很好。漢武帝認為他具有李廣的風範,命他率領八百騎兵。李陵曾深入匈奴二千餘里,越過居延偵察地形,未遇到匈奴順利返還。後升為騎都尉,帶領精兵五千,駐在酒泉、張掖等地教習箭術以防衛匈奴。

天漢二年(公元前99),漢武帝派遣自己的愛妃之兄、貳師將軍李廣利率騎兵三萬出征匈奴。時為騎都尉的李陵主動請纓,帶領自己親自訓練的五千名弓箭手獨立行動,從側面協助李廣利的正面作戰。但是主帥李廣利沒找到敵人,李陵一部反而遇上了匈奴的主力。面對強敵,李陵將他的弓箭兵戰術運用得出神入化、淋漓盡致。他以輜重車環列為營,命令前列士兵持戟盾防守,後列士兵發弩箭進攻,趁匈奴被射退時再揮兵追擊,殺敵數千人。

匈奴單于震驚於漢軍的勇猛,緊急徵調騎兵,將兵力增至八萬。李陵以他卓越的軍事才能,率領漢軍在十餘天內轉戰幾百裡,以這孤立無援的幾千名弓箭手對抗八萬匈奴騎兵,且戰且退。在退到臨近漢界時,已斬殺敵軍一萬餘人,自己兵力還有三千多,並且一度用連弩突射匈奴單于,使單于狼狽逃走。

就在單于準備放棄這一支難以戰勝的漢軍時,漢軍一名小軍官因受校尉欺侮而投降匈奴,將漢軍手無餘箭前無援軍的底細告訴了單于:“陵軍無後救,射矢且盡!”單于大喜全軍合攻漢軍。漢軍一天之內將剩餘的五十萬支箭全部用盡,最後矢盡援絕。李陵率兵突圍不成後,長嘆了一聲:“無面目報陛下!”就放下長劍,降了匈奴。匈奴單于得到他如獲至寶,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

如果將李陵投降的原因盡歸於其貪生怕死,似乎不太能讓人信服。作為從小熟諳“雖忠不烈,視死如歸”之道理的名將李廣之後,作為臨十餘倍於己之敵苦戰近十日而毫無懼色的一代名將,生死似乎不應當是特別重大的問題。《答蘇武書》所道:“陵豈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寧有背君親,捐妻子,而反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為也,故欲如前書之言,報恩於國主耳”。這應該是一個比較合理的解釋。更何況司馬遷《報任安書》所言:“身雖陷敗彼,彼觀其意,且欲得其當而報漢。”司馬遷“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所言是屬實的。

而況李陵在最後關頭,確實是想一死了之的。之所以不死而要受降,或許這是因為他畢竟還年輕氣盛,要是因為“兵不利,戰不善”而兵敗的話,恐怕他早就跟匈奴拼了。然而自己明明被人算計,而功業不成,如此赴死於國事無補,自己也死難瞑目。況且就這樣稀裡糊塗地戰死,對皇帝沒法交代,也愧對他祖父李廣的在天之靈,更對不住那些跟著他拼死血戰的五千將士。投降也是讓兵士們儘可能殺出重圍向漢武報信,似乎別有考慮。李陵欲“有所為也”,自己且暫留此有用之身,待來日尋的時機再立奇功,譬如生擒或刺殺單于,至少也可以向他祖父李廣學習,想辦法逃脫,

李陵本來有機會回到大漢,但是漢武帝的又一次輕率使李陵斷絕了迴歸的念頭。另一名漢朝降將李緒幫助匈奴訓練士兵,但因傳言說他是李陵,於是漢武帝誅殺了李陵的母、弟、妻、子。李陵悲憤對使者說:“吾為漢將步卒五千人橫行匈奴,以亡救而敗,何負於漢而誅吾家?”(我為漢將,以步兵五千人橫掃匈奴,因為得不到救援而失敗,有何負於漢室而殺我全家?)使者說:“漢聞李少卿教匈奴為兵。”(聽說你教匈奴為兵!)李陵說:“乃李緒,非我也。”(《漢書·李廣蘇建傳》)李緒本為漢塞外都尉,居奚侯城,後降匈奴。李陵痛其家因李緒而被誅,便叫人刺殺了李緒。匈奴大閼氏要殺陵,單于將其藏於北方,大閼氏死才回來。

不難看出李陵終究是心繫故國,李陵如果“上念老母,臨年被戮;妻子無辜,併為鯨鯢”,則實在有千萬條理由可以帶上匈奴兵馬,殺回漢地。然而李陵卻沒有這麼作,反而先是冒著生命危險刺殺了李緒,為自己復仇、也為漢家清除了一大隱患;此後更帶著被單于要求而娶之的其之女兒,住到偏遠的地方,基本和匈奴採取不合作的態度。

漢武帝死後,李陵的昔日同僚霍光和上官桀成為朝廷的主要大臣,他們派人去匈奴勸李陵回來,李陵拒絕了。“歸漢容易,但恐回去後再受侮辱。大丈夫豈可一辱再辱!”

漢昭帝元平元年(前74),李陵在居匈奴二十餘年後病死。

上一篇:曹操:帶團隊要打好這10張牌
下一篇:易經:夬卦,增益要適可而止,不然就會崩決,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