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司馬遷說衛青“心機男”,衛青笑而不語,狄青因為沒看透吃了大虧

前言:

明代文學家馮夢龍,著有一本謀士“教科書”《智囊》,透過講述、評譯諸多重點事件,與重點人物來啟發世人心智。在《智囊》第一部“上智——掌握大局”之中,馮夢龍選取了一個典故。說漢武帝時期的大將軍衛青,出兵定襄攻擊匈奴,這時其部下蘇建被匈奴打敗,漢軍被匈奴幾乎全殲,而蘇建隻身一人逃回了大營。議郎周霸說蘇建丟棄部下逃走,這種行為有損大將軍威嚴,應該斬了他,而長史安表示反對,說蘇建以千人兵馬,對陣數萬匈奴,奮力作戰一天,僥倖逃回已經是非常勇敢了,如果殺了他,豈不是告訴後人,以後遇到這種情況要像趙信一樣投降嗎?衛青說自己身為皇親國戚,在外帶兵不怕威嚴受損,也不敢在外專權,應該將蘇建押送到京師,由天子親自定奪。後來漢武帝對衛青的做法非常滿意,一高興連蘇建都赦免了。然而司馬遷聽說這件事,非但沒有誇讚衛青深諳人臣之道,反而諷刺衛青是個“心機男”。

漢武帝改變對匈奴的防禦策略

漢初時期匈奴一直是北方大患,並且漢朝一直採取的是被動防禦措施,到了漢武帝時期,開始由守轉攻,並且大獲全勝一雪前恥,而這份功勞一大部分,就是來源於衛青。所謂“衛青不敗由天幸”,衛青可謂是生逢其時。衛青所處的時代,正是西漢王朝國防戰略,發生重大轉折的重要時期,雄才大略的漢武帝繼位之後,憑著先祖們經營的雄厚經濟與軍事基礎,改變對待匈奴的卑辭厚賂,曲意和親的消極防禦政策,面對匈奴的侵擾,漢武帝決定正面“剛”,積極反擊寸步不讓,用實際行動兌現了,“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鐵血誓言。在這一國防政策的轉變時期,那些在消極防禦政策中成長起來的將領,如李廣、程不識等人,雖然資歷老輩分大,但也都是被時代淘汰的昨日黃花,他們缺乏智慧大規模騎兵突擊的能力與膽氣,無法執行漢武帝主動出擊的任務。

衛青生逢其時閃耀史冊

在西漢軍事政策轉型的時期,自然會淘汰一批保守老將,而一些緊跟時代步伐的新星,將冉冉升起。眾所周知漢武帝是一個,既有手腕也有魄力的統治者,他當然不會頑固到在軍中論資排輩,而是秉承有非常之功,必有非常之人的原則,對一些適應時代節奏的新人破格提拔,在《史記·汲鄭列傳》中,汲黯就曾說:“陛下用群臣,如積薪耳,後來者居上”,意思就是在稱讚被漢武帝提拔起來的後起之秀,而其中的代表著正是衛青。自從衛青走上戰爭舞臺,就沒有令漢武帝失望過,他在龍城大捷、收復河套,在漠南與漠北都是所向披靡戰無不勝。曾先後七次率領漢軍給予匈奴以強大打擊,期間共斬殺、俘虜匈奴5萬多人。衛青為鞏固西漢王朝的統治,維護國家安全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衛青為人圓滑的性格特色

衛青在河南使用迂迴戰術,偷襲匈奴側翼,在漠北親自率軍長途奔襲直搗黃龍,都是古代戰爭史中,最耀眼的經典範例之一。透過衛青與霍去病等分的連年奮戰,摧毀了匈奴發動戰爭的實力,至此匈奴再也沒有能力對能對漢朝發動騷擾,日漸走向了衰落。可見衛青能有此大成就,是用自己的實力一步步掙來的,而不是靠著於漢武帝的親戚關係。衛青除了“能打”,自古以來還有很多人對他的個人性格十分感興趣,有人說衛青性格謙虛顧全大局,還有人說衛青見風使舵圓滑世故。更有甚者說漢武帝信任他,不是因為他的軍事能力,而是因為他很聽話。事實上衛青身為漢武帝的“小舅子”,為人卻並不跋扈驕橫,反而處處謹言慎行圓滑隨和,因此受到漢武帝的寵信。

部下恥辱戰敗被衛青交給漢武帝親自裁斷

反應衛青圓滑性格的例子,莫過於《智囊》中所講的那個故事,蘇建與李信帶領騎兵遭遇匈奴包圍,力戰不敵的李信投降了匈奴,而蘇建丟下部眾狼狽逃回大營。打了敗仗有損將軍與朝廷的臉面,按照周霸所言蘇建以死謝其罪。而衛青最後說,自己身份特殊又深受皇帝信任,如果擅自殺了蘇建這個副將,恐怕會引來很多是非,而他也不害怕損害自身威信。衛青還說自己執法決不能自主,在普天之下最高法律的主宰莫過於皇帝,所以應將蘇建押送到京師,由武帝本人親自裁斷。衛青對武帝畢恭畢敬,時刻仰視著皇帝的權威,以此表明自己發自內心地恭順天子。衛青的這番話與行動,也的確稱得上是機智伶俐、世故圓滑到了最高境界。主將都這樣說了,部下們自然心領神會,都同意將蘇建押送京師定罪。而武帝知曉後,對衛青的行為非常滿意,愈發信任重用衛青。

司馬遷諷刺衛青“心機男”

衛青如此“上道”,但同一時期的史學家司馬遷,卻對之嗤之以鼻。他毫不留情地批判衛青“以和柔自魅於上”,諷刺衛青是個人品卑劣的“心機男”。關於司馬遷的說法,自古以來的確有很多人認同,罵衛青軍事能力不足,能獲得高成就都是因為擅於給漢武帝“拍馬屁”而已,恐怕衛青會對此笑而不語。馮夢龍在《智囊》中,卻對司馬遷的看法表示反對。馮夢龍認為衛青作為統帥多年,深受漢武帝的信任,屬下也沒有嫉妒過衛青,這證明了衛青的確有過人的能力,也是因為衛青能避免過度的權威,遠離各方是非的緣故。否則再看一下反面教材北宋名將狄青,他雖然也是戰功顯赫,戎馬一生功勞甚大,但最後卻沒有得到善終,馮夢龍認為世人應該引以為戒。

“反面教材”北宋名將狄青

狄青出身寒門,早年因為犯了事入獄,臉上還被刺了字發配充軍。後來狄青在軍中憑藉著戰功,一步步開啟了名將之路,一路從延州指揮使,做到了大宋樞密使的高位,這都是狄青用自己的血汗與生命掙來的待遇。然而狄青雖然很“能打”,但在為人方面卻離衛青差得遠。狄青在任樞密使之時,自恃功高為人桀驁,自己計程車卒犯了法,他也都是進行袒護。士卒們每次得到糧食與衣物,都會說這是狄家爺爺的賞賜。兵士們只知有狄青,而不知有朝廷,對此宰相文潞公建議宋仁宗,將狄青外派離開朝廷。狄青不服上奏說自己無罪被外放,心中很是委屈,仁宗心中不忍,說狄青是大宋的忠臣,不該將他趕出朝廷。

狄青居功自傲難得善終

文潞公說太祖趙匡胤也是周世宗的忠臣,因為得到了軍心才被黃袍加身,仁宗聽了默然無語。狄青依然不死心,到中書門下替自己叫屈,文潞公親自來到狄青面前,說將你外放沒有別的原因,只是朝廷懷疑你罷了。在古代作反並不一定要有證據,有作反的實力也算數,所以狄青聽完冷汗直冒,嚇得趕緊到藩鎮就任而去。狄青就任之後,宋仁宗心中愧疚,還時常派人去慰問,而狄青每次聽說仁宗使者到來,都覺得是仁宗對自己不放心,所以整日惶惶不可終日,不到半年鬱鬱而終了。馮夢龍認為,狄青有功而不懂得惜身,所以被朝廷懷疑,最終被文潞公用計除掉了。

孫武提倡“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

雖然從狄青的悲慘結局來看,宋仁宗與文潞公有些不近人情,但他居功自傲為人高調,才是釀成自己悲劇的主要原因,所以再來看衛青的表現,乃是妥妥的官場“教科書”。要說衛青為人圓滑也算中肯,但這個詞語在官場似乎並不算是貶義詞。衛青的圓滑也反映出了古代治軍特點的變化,皇權與將權在此發生歷史性的變革,這是一種歷史大勢。在先秦時期統軍大將,擁有專殺部下的大權,兵聖孫武有云:“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認為戰爭的失敗,就是因為君主對將軍過多幹擾所致,所以那時的將軍,擁有很大的權力與自由。到了漢代這種統兵方式開始發生轉變,封建集中統治的制度,發展到漢代全面強化,“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觀念受到很大的衝擊。

古代軍事指揮權的變革趨勢

《公羊傳》提倡“君親無將,將而受誅”,將帥只是皇帝的附庸,失去了自己的獨立人格,不能在戰場上機斷指揮,這是歷史的大勢所趨,也是歷史的無奈。前有周亞夫軍細柳的案例,雖然成全了一段君臣佳話,但這也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迴光返照”,漢文帝能容忍周亞夫的治軍嚴謹,但繼任者漢景帝性情薄涼,周亞夫註定會走上一條不歸路。而衛青侍奉的君主漢武帝,比漢景帝還要難伺候,他必須要做個圓滑之人,恭行人臣之道奉法遵職,才能協調好君臣關係通永保富貴與平安。如果衛青再信奉“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些老一套的準則,那就是嫌自己命長了。

尾聲

到了唐代名將李靖也是深諳此道,在大軍開拔之前,唐太宗說要戒齋三日,舉行隆重的儀式,將指揮權全盤交給李靖。李靖看穿了唐太宗的試探意圖,說古代聖賢在廟堂舉辦戒齋儀式,目的是為了藉助神靈的威力,將指揮權交給將軍,所以最終大權只能掌握在皇帝手中,唐太宗聽完十分滿意樂不可支。而宋代事情發展得更加糟糕,將軍率兵打仗只是個“工具人”,行軍路線到作戰方案,都是皇帝事先計劃好的,有將軍敢自作主張將會受到嚴懲。這也是宋代對外戰爭,時常敗北的原因之一。由此可見,衛青正是看透了歷史的大勢,處處小心維護漢武帝的權威,才成就了千秋功業,在這點上馮夢龍比司馬遷要看得更遠更透徹。

【參考資料:《史記》,《略論北宋名將狄青》,《智囊》】

上一篇:面板返場今日開啟!天美瘋了,一口氣出四款傳說面板?
下一篇:張馨予被淘汰,向老公求安慰,何捷:你已經很棒了,拿到了9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