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農民發現了“孔明鋼劍”?專家:雖然不是諸葛亮的,但仍然是珍貴文物

回顧歷史,漢末三國堪稱經典,“魏蜀吳”三足鼎立,英雄人傑鬥智鬥勇,其中“諸葛亮”尤為耀眼;實事求是的說,“蜀漢”是三方勢力中最為弱小的,但在諸葛亮主持下,卻往往能出奇制勝,這跟他的諸多發明不無關係。且不說“木牛流馬”,單就普通武器,諸葛亮就下了一番功夫;但諸葛亮也是歷史上著名的“神秘人”,他的墓葬至今沒有找到,但有人發現了“諸葛亮佩劍”。

追溯到1978年4月,江蘇徐州博物館來了一位揹著帆布包的農民,自稱發現了“諸葛亮墓”;這訊息可夠轟動的,幾千年都沒找到的“諸葛亮墓”,居然被一位農民發現了?儘管訊息引起轟動,但多數專家對農民的話仍持懷疑態度;農民自稱曹景志,祖籍江蘇徐州銅山區潘塘鄉曹山村,同年1月,他在當地駝龍山南坡採石時偶然發現了一座古墓,還發現了不少文物。

曹景志卸下肩上的帆布包,從中掏出一件用手帕包裹的東西,裡面是一件銅鏡;經鑑定,銅鏡確為漢代產物,訊息一出再次引起轟動,難道真發現了“諸葛亮墓”?說到這或有朋友笑了“怎麼可能,諸葛亮逝於五丈原,葬於定軍山(今天的漢中),雖然他的墓至今沒找到,但在徐州出現也太不可思議了。”不管怎麼說,如今出現了漢代文物,農民又一口咬定是“諸葛亮墓”;就這樣,研究員“王愷”跟隨農民一起再上駝龍山尋找古墓。

路上,王愷再次詢問發現古墓的經過,農民說自己在駝龍山上採石打算修豬圈,沒想到挖出不少青磚,還有個大窟窿,當時不少人在場;窟窿裡發現了瓦器和銅錢,“還有一把寶劍,是諸葛亮的”邊說還邊比劃著寶劍的長度和樣式。王愷疑惑地問“你咋知道寶劍是諸葛亮的?”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對考古有研究的朋友或許知道,古文字與今天有著很大不同,就是專家也要進行長時間的辨別鑑定;理論上說,一個連名字都認不全的山村農民,能透過器物上的銘文知道是“諸葛亮”的?

果不出所料,農民回答說寶劍上有字“認識一個‘蜀’字,一個‘王’字;‘蜀’不就是蜀國,‘王’不就是劉備嗎,評書裡都講過!“農民這番話讓王愷更失望了,這都什麼解釋,完全不符合邏輯;按照史料解釋,劉備國號是“季漢”,至於“蜀”是魏國和吳國對他的蔑稱,劉備、諸葛亮是不會自稱為“蜀”的,“蜀漢”也是後世為了區分才這個稱呼的。再說了,寶劍上有一“王”字,指的也應該是劉備,跟諸葛亮有什麼關係呢?

儘管王愷等人滿是疑問,但還是隨著農民奔波了2個多小時,終於找到了駝龍山上的那座古墓;後經勘察,古墓確為漢末產物,但墓葬規模較小,而且已遭嚴重破壞。之後在博物館工作人員的努力下,終於從諸多山民手中收回了大部分文物,其中鐵劍1把,鐵戟1把,釜1件,五銖錢及貨泉錢78枚等;曹景志也拿出了“諸葛亮佩劍”,這是一把鋼劍,全長109cm,劍身88。5cm,寬1。1~3。1cm,脊厚0。3~0。8cm。

尤為醒目的是劍身上的錯金銘文:建初二年蜀郡西工官王愔造五十涑(煉)孫劍。既然有了銘文,這把劍的基本資訊也被解讀出來,“建初”是東漢第三位皇帝——漢章帝劉炟所用年號,僅此一點就足以推翻“諸葛亮佩劍”的說法;至於後面的“蜀郡”就不用多加解釋了,指的是劍的出產地,“五十涑(煉)”是鍊鋼方法。對歷史有研究的朋友或許知道,漢代其實還屬於“青銅時代”,當時雖然已經出現了鐵器,但不堪大用;直到漢武帝時期,“冶鐵”才得到了大發展,漢武帝以鐵製兵器鎧甲,由此一舉戰勝了匈奴,漢代“冶鐵技術”甚至是當時的國家機密。

再到後來“冶鐵”、“鍊鋼”又得到了質的飛躍,據記載,諸葛亮曾提拔過一個“鐵匠”;《南史》記載,諸葛亮提拔的鐵匠叫蒲元,擅鑄“百鍊鋼”,尤其擅長“淬火術”,他所鑄造的刀劍鋒利無比,被稱為“神刀”。史料還專門提到蒲元為諸葛亮鑄造了一種筒袖鎧帽“二十五石弩射之不能入”,再加上諸葛亮自己發明的“連弩”等武器,可以想象三國“蜀軍”該有多麼的強悍。

這裡多說了兩句,再回到如今“鋼劍”上來,無論從鑄造時間和工藝等資訊,基本可以否認它是“諸葛亮佩劍”的說法。但要強調一下,雖然這柄劍不是諸葛亮的,但它仍是一件珍貴文物;目前考古中雖然出土了不少漢代鐵(鋼)兵器,但有銘文的非常少,帶有準確紀年的更是僅此一把。當然,既然寶劍不是諸葛亮的,這座古墓自然也不是諸葛亮墓了,稍顯遺憾的是,古墓破壞太過嚴重,以至於墓主人究竟是誰,目前已無從考證。

儘管如此,“曹景志”主動報告和上交文物的行為還是值得肯定的,因此博物館獎勵他500元以資鼓勵。

上一篇:中國早期的民國郵局代封票
下一篇:旅長為何極力反對李雲龍成立騎兵營?其實大家都錯怪了旅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