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中國早期的民國郵局代封票

民國初期,因有剩餘的大清郵政第二次官局代封票,沒有印製新票,而是加蓋“中華民國”使用。直至1916年(民國五年)才由北京財政部印刷局印製民國第一 次代封票,刷色深綠。

大清郵政加蓋“中華郵政”代封票

主圖案以嘉禾代替太極八卦和龍,改“官局代封”為“郵局代封”,字型放大並橫列圖中;改“大清郵政” 為“中華郵政”,四個字分別印在票的四角;英文“CHINESE IMPERIAL POST”也相應改為“CHINESE POST OFFICE”上下兩行英文字母的立體感較強;嘉禾左右綢帶上無重疊黑影;空白處佈滿雞粟紋小點。此票有兩種版式,兩版區別處甚多,而最大區別在齒孔。一版為11 度,二版為11度。

民國第一次代封票(兩種齒度)

民國第二次代封票發行於1917年(民國六年)。圖案同民國第一次代封票,刷色淺綠。齒度有11 度和14×11度兩種,全版50枚。也是北京財政部印刷局印製。但封票上英文字母的立體感較差,嘉禾兩旁飄帶上有重疊的黑影。

民國三次代封票發行於1926年(民國十五年)。大部分票沒有齒孔,少數有豎齒孔,齒度為11 度。此票是我國郵局代封票中尺寸最大的,刷色改為黃綠。

由於三次代封票票幅較大,使用不便。後又發行第四次代封票。圖案與二、三次票基本相同,票幅較小,僅為34×22mm。大部分票無齒孔,也有部分是豎齒孔的,齒孔為11 度,此版分兩次印刷,刷色不同。民國第三次大型封票和第四次小型封票都是印成長條,每條50枚,用時剪開。(暫無民國三、四次代封票圖案)

1928年(民國十七年)發行了第五次代封票,類似民國第二次代封票,唯將底行英文“CHINESE”去掉,僅留“POST OFFICE”,改弧形排列為平行排列。曾經有收集者將此票誤認為是1938年發行的民國第七次代封票。

民國第六次代封票發行於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齒度有10 和11 度兩種,全版也是50枚(橫五豎十),刷色淡綠,圖幅、圖案與五次票基本相同。

民國第七次代封票發行於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齒度為11 ,全版50枚,圖案與五、六次大同小異。

民國第八次代封票在四十年代初期開始使用。紙質為代封票中最薄的。在“郵局代封”前加“收到已破”四個字,字型縮小;上行英文字型放大,在“OFFICIALLY SEALED”前加“RECEIVED BROKEN(收到已破)”,呈半圓形;在嘉禾和綢帶連結處多出一朵白花。此票先後分3次印製,圖幅、圖案相同,齒度是歷次代封票中最多的,有11、11 ×12、12、12 、13等多種。刷色也有深淺之別,且有淺藍色的品種,是首次在代封票中出現。

民國第七次代封票

民國第八次代封票

民國第九次代封票發行於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已知樣式有兩種。一種刷色翠綠。圖案簡化,花邊改環柱形;英文改實心體,上下平行排列;“收到已破”中英文字都去掉;嘉禾和綢帶也改成雙反向指標。由陝西省西安市茂記印刷所印製。全版25枚,在每枚票的框外正下方印有版名,記載發行的版次、枚數及發行年份,印刷的廠銘;四角圈內的“中華郵政”字樣印刷模糊。還有一種在重慶印製,圖案花邊為環柱形;較寬的綢帶上印有英文“OFFICIALLY SEALED”,呈半圓形排列;綢帶下方為嘉禾圍著一個“郵”字;嘉禾下方印有“郵局代封”四字;下方印有英文“POST OFFICE”,平直排列;“中華郵政”印在四角方框中,整個代封票印刷模糊;此票無齒孔。

民國第十次代封票發行於1946-1947年(民國三十五——三十六年),刷色黃綠。圖幅為50。5×33。5mm,齒度11度。圖案結構及中英文字均恢復為八次代封票式樣,但中文字型較為肥粗,印刷也較粗糙。此次代封票有兩種版式,區別僅在上行英文短句處有無逗號。民國第十次代封票使用時間較長,1949年後仍有貼用的。

民國第九次代封票(上行英文短句處無逗號)

更多推薦

按郵票題材內容歸納郵票原地的溯源方法

漫談郵票增值的十個因素

淺談“學會製作一片郵集”的好處

專題資訊是專題郵集的靈魂

關注“集郵學歷史”

愛閱讀愛圖書館

請關注“圖情軒”

上一篇:包拯墓有沒有被盜?當專家開啟墓室後,在場的人都看愣了
下一篇:農民發現了“孔明鋼劍”?專家:雖然不是諸葛亮的,但仍然是珍貴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