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明朝四大罪臣之首魏藻德:被李自成酷刑折磨5天5夜,終腦裂而亡

縱觀中國歷史,各個朝代都曾有過輝煌時期,也有過低谷時期。在朝代繁盛期間,

朝堂百姓之間各自安好

但當災難來臨,饑荒、貪汙、戰爭,在一次又一次的紛爭之後,最後的最後永遠是百姓受苦受難。

明朝是歷代上一個很具有傳奇色彩的朝代

,相對於其他朝代來說,百姓在這個朝代所受的困難是比較少的,哪怕是到了末世之時,也還是沒有大部分民不聊生的情況。

明朝經歷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繁華

,那時人們的思想比較創新,在不斷的發展中研究了無數新的東西

,或是用於農業生產,或是用於手工業製造,又或是用於閒暇娛樂。

但總是會有人不滿足,身居高位不僅不謀其職,反而壓榨百姓,讓百姓憤懣而不敢言。

而這一切都結束在了李自成起義

,明王朝的時代就這樣在一個農民的起義中被終止了,最後一個漢人當政的王朝在中國覆滅,其他族開始了對中原的虐奪。

末世皇帝——崇禎帝

作為一個末世皇帝,在後人看來,

崇禎帝是一個過於迂腐的人

,認為他不懂得任用新人,挖掘新的人才。

而這一點正體現在與李自成軍隊作戰時,原本寄予厚望的孫傳庭軍隊作戰失敗了,

那個時候所有人都以為最精良的軍隊都失敗了,那就沒有什麼勝算了。

但他們卻忽略了另外一隻隊伍,崇禎帝作為皇帝自然能夠收到每隻軍隊的作戰訊息,

當時左良玉帶領的軍隊被打得潰不成軍,卻沒有放棄,堅持了下來。

可是,皇帝不相信左良玉的軍隊,認為他們並不能打勝仗。

在左良玉四處奔波徵兵想要擴大軍隊力量時,他感受到了無奈。

沒有支援,沒有作戰力

,左良玉的軍隊在面對激情高漲的李自成軍隊時,顯得不堪一擊。那個不肯信任他的皇帝,終究是走到了孤助無援的地步。

但單純從治國理政來講,崇禎帝算是一個好的皇帝,他也是一個愛民的皇帝,

他很體恤民情,給了百姓很好的發展機會。

只是生於末世,

哪怕他再愛民如子也挽救不了危機

。朝政中總是會有一些貪汙腐化的現象,這些都是導致李自成起義的原因。

崇禎帝也是一個固執的人,在李自成攻上北京城時,他沒有聽從大臣的勸說,執意要死守皇城。

軍隊基本被打的分散,死傷無數,就這樣怎麼能守住北京城呢

?可是崇禎帝不明白啊,他執意要留,把最後一絲希望也送走了。

若是他聽從大臣的話,退守南京,或許結局就會不一樣,

他也不會受那麼的苦難。

艱難抉擇,一步千古

當來到了最後選擇的時刻,

崇禎帝的每一步棋都必須下得謹慎又小心

,他的每一個命令都是成與敗的重要節點。

北京城裡的核心戰鬥力已經被打散了,只剩下了屈指可數的幾個兵,崇禎帝下了命令,

讓遠在千里的吳襄回來。

吳襄本來是守衛邊境的將軍,將他調回就意外著崇禎帝要放棄關邊的安全,

如此一來,內憂外患便一起向崇禎帝湧來。

但值得一提的是吳襄這個人,他被視為崇禎帝手上的最後一張牌,能力當然不容小覷,更多的事他和他的軍隊相處方式。

在吳襄的隊伍裡,

三千多人堪比萬軍,軍隊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比普通軍隊都要高

,正是因為吳襄的帶領。

在軍營裡面,吳襄從來都沒有因為自己的地位顯得高高在上,

他和手下的兵一起作戰,一起暢飲,一起聊家事,一起想象未來。

因為護衛邊疆有功,皇帝總是賞賜給他黃金白銀,而這些東西最後都分散在了軍營裡各個兄弟的手上。

正因為如此,吳襄的軍隊才極具凝聚力,

上下一心,能夠同生也能夠共死,

才能所向披靡。

在吳襄接到皇帝命令時,他長嘆一口氣,儘管他覺得這並不是一個好策略,但君命難違,還是將軍隊帶了回來。

軍隊裡都是出生入死的兄弟,

在吳襄幾次危險時刻都將他救了回來

,他也著實不想兄弟們出事了,可是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無論成敗,他都沒得選,只能帶兵而歸。

聽到吳襄帶領著三千精兵回到京城時,李自成也是心慌的,雖然自己帶領了百萬軍隊,但能打的還是不多,

而吳襄的名聲在外,怕是不好打。

僅三千兵馬就能震撼到百萬之師,

吳襄的威望也不可謂不高,如果天時地利人和,背水一戰的勝利不是沒有,但真能天時地利與人和的話,朝廷也不是如今這般處境了。

朝政腐敗,國庫虧空

本以為這是一場可以翻盤的鬥爭,卻沒有想到這還是一場失敗的戰爭,

沒有充裕的軍糧補給,根本無法有效作戰。

崇禎帝下令開啟國庫供給軍餉,大量的白銀送到了軍營,卻解決不了問題,這其中又是怎麼一回事?

原來,

就算國庫充盈,也阻擋不了朝政中出現的貪汙腐化現象

,從當時的情況來看,軍營裡拿到的軍餉遠不如發放的。

領軍餉的人手裡最多隻能領到80%,其他的被扣留交給了上層領導,而這80%也沒有完全到將士手上,

管事的將這些一部分納入自己的口袋,一部分用於賄賂,剩下的才交給將士。

為了填補這個空缺,一個權臣發話了,

他就是魏藻德,他呼籲其他大臣一起捐款,

但這種心知肚明的東西讓其他大臣都不想捐款。

而後,君臣矛盾愈加濃烈,這個發起捐款的魏藻德,便成了首要攻擊目標,大家都將罪名扣在他的頭上,

於是他成了替罪羊,成了明朝四大罪臣之首。

內憂外患之下,眾朝臣不是在想退敵之策,卻依舊沉迷於爾虞我詐,貪汙軍餉

,這樣的國家如何能不亡?

山河破碎誰又能獨善其身呢?

目光短淺,終究逃不過亡國奴的厄運。

結語

歷史上記載,李自成攻破京城之後,魏藻德成了囚犯,

被折磨了五天五夜後,腦裂而死。

悲哉!悲哉!魏藻德的死狀極其殘忍,

但對他而言也是一種解脫,揹負罪臣的名聲,遭遇殘忍的折磨,不如一死了之

然而我們重新看這段歷史,

魏藻德只是中間的一個替死鬼,

他的死也只是一種警示,告誡人們貪玩腐敗終究會得到報應。

再來細細研究明王朝的敗落

,這不是一個魏藻德能夠造成的,

皇帝的不明事理,不懂得任用人才,朝堂的腐敗都是國家滅亡的原因,魏藻德不過是個出頭鳥而已。

從明王朝滅亡的整個過程看來,

清正廉潔的朝堂才能讓國家走得更長久,才能更好的去發展,

才不會出現農民起義等等造反之事。

如果大臣能夠體恤百姓,為百姓做事,如果將領能夠關心將士,與將士同甘共苦,

如果皇帝能夠懂得謀略,有長遠眼光,那這個朝代無疑會永存。

上一篇:大勢所趨還是小人奪權,王莽改制淺談
下一篇:他亡命天涯16年,靠贓款娶4個漂亮老婆生12個娃,落網時身家上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