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誰說虎毒不食子?今有親爹高樓扔兒女,古有帝王殺害親兒子

近日一則親生父親為了新女友,將自己的一雙兒女從15樓扔下致死的訊息真是讓人震驚,都說虎毒還不食子呢,怎麼會有這麼喪心病狂的人。但“最是無情帝王家”,這句話也很好詮釋了在古代帝王為了權利因此殺害親兒子。今天我們就來分享一下幾位帝王兇殘的一面。

1、漢景帝劉啟

漢景帝劉啟在景帝四年(前153年)以長子劉榮為皇太子,但劉榮的生母慄姬不擅長處理與漢景帝姐姐長公主劉嫖的關係,而東膠王劉徹的母親王夫人及時與劉嫖聯姻,這就導致景帝七年(前150年)慄姬失寵,廢劉榮為臨江王。不久漢景帝封王美人為皇后,立膠東王劉徹為太子。景帝九年(前148年)因侵佔宗廟地修建宮室犯罪,被傳到中尉府受審不堪逼迫自殺而死。漢景帝沒有追究中尉郅都的責任,這也說明逼死廢太子劉榮是漢景帝授意。劉榮的奶奶竇太后聞訊大怒,強烈要求漢景帝將郅都處死,看來給皇帝幹“髒活”都下場堪憂。漢景帝給人的感覺就是殘酷無情,對帝師晁錯是這樣,對功臣周亞夫是這樣,對親兒子劉榮也是這樣。比起他的父親漢文帝劉恆,漢景帝權術上前面超越,但人情人性上全面劣質化。後來的漢武帝在權術上進一步發展漢景帝的刻薄寡恩。

2、漢武帝劉徹

漢景帝逼死了太子劉榮,漢武帝則逼死了太子劉據。元狩元年(前122年),漢武帝立長子劉據為皇太子。劉據成年後,漢武帝每每巡遊天下,便以國事交付太子劉據。徵和二年(前91年),劉據在巫蠱之禍中被江充、韓說等人誣陷被迫起兵反抗。漢武帝誤信謊情,以為太子劉據謀反而遂發兵鎮壓,劉據兵敗逃亡自殺。不久漢武帝醒悟,修建思子宮以寄哀思。漢武帝逼死太子劉據甚至衛皇后家族,後來不得不選擇幼子擔任皇位繼承人,避免外戚專權卻落入托孤大臣專權的窠巢。如果是成年的皇子劉據繼位,國有長君哪裡會有這種尷尬?漢武帝比漢景帝更殘酷刻薄,朝中重臣能夠善終的不多,不僅逼死大兒子,甚至族滅大兒子,還賜死小兒子的母親。

3、吳大帝孫權

吳大帝孫權在黃龍元年(229年)稱帝時立長子孫登為皇太子,赤烏四年(241年)孫登去世後以三子孫和為皇太子。自赤烏五年(242年)起,孫和及魯王孫霸之間因儲君問題產生了極大矛盾。朝中大臣亦分為兩派,分別支援太子和魯王。孫權擔心國家分裂,赤烏十三年(250年)廢孫和、賜死孫霸,改立孫亮為太子。可惜孫亮幼弱,孫權死後皇權長期掌握在輔政大臣手中。孫權也是很扯淡,前面有袁紹、劉表甚至曹操的教訓,他還不懂繼承人名分已定就必須幫他完善羽翼?既然以孫和為太子,則再喜歡孫霸也只能賞賜而不是讓他覬覦太子位,例如只有太子能夠留在京城其他兒子必須回到封地。

4、北魏孝文帝元弘

太和十七年(493年)北魏孝文帝元弘立長子元恂為皇太子,孝文帝遠征南齊,元恂留守新都洛陽。元恂嫌河南酷暑,穿胡服。太和二十年(496年)元恂逃至平城,得到反對漢化和南遷的貴族的支援。其父孝文帝返回後平息了變亂,廢黜元恂為庶人,囚禁在河陽,衣食僅夠維生。不久元弘派人將元恂賜死,元恂享年僅15歲。孝文帝元弘賜死皇太子元恂,導致後來北魏幼主繼位外戚專權。元弘看起來夠狠夠無情,問題是元弘何曾認真教育過元恂?如果元弘把元恂帶在身邊,多給他與漢臣交流的機會,哪裡會有這種賜死長子導致自己死後弱主嗣位的尷尬?畢竟是自己的兒子,需要好好教導,而不是動輒殺戮。漢文帝對漢景帝就有許多不滿,但漢文帝對漢景帝卻一直當成繼承人來培養。

5、唐高宗李治

如果說唐太宗李世民只是殺別人的兒子,那麼唐高宗李治則是殺自己的兒子。永徽三年(652年)皇長子李宗被冊立為皇太子,顯慶元年(656年)因為武則天受寵而失去太子之位,顯慶五年(660年)坐罪廢為庶民遷居黔州,麟德元年(664年)被誣陷謀反坐罪賜死。李治的兒子李忠、李弘等人在李治在位時賜死或者突然暴死,固然是武則天的意思,但也是唐高宗允許,畢竟唐高宗才是皇帝。李世民交給了李治許多治國的道理,卻沒有交給李治權術。李治再喜歡武則天,都不應該讓武則天權勢太大,即武則天只能是寵妃而不能是皇后,李忠的太子位更加不能動搖,這才能避免武則天尾大不掉。能力弱的人佔著主位,能力強的人才能“好好幹活”又不會“搶風頭”。

6、唐玄宗李隆基

唐玄宗在開元三年(715年冊立次子李瑛為皇太子,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受到武惠妃和駙馬楊洄的構陷,隨同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廢為庶人,坐罪賜死。唐朝似乎從首任太子李建成開始就“太子命運多舛”,李淵的太子李建成、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李治的太子李忠、李隆基的太子李瑛都先後死於非命,看來“先立為太子”反而說明沒機會當皇帝,直到唐肅宗李亨長子唐代宗。李隆基更是扯淡,自己的兒子都能被離間,這種智商如何做皇帝?李隆基對兒子太無情,後來唐肅宗越過父親直接登基也是必然的考慮,難道還等著李隆基廢掉自己?

上一篇:中國古代五大“奇人”:諸葛亮沒上榜,據說第一可能還活著
下一篇:秦始皇陵傳來最新訊息,已探明墓中水銀儲存量,與史記有很大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