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被羅貫中“黑”了的名臣,孫權誇他為“剛男”,而他自嘲為痴子

前言:

在智慧“教科書”《智囊》中,收錄了一個故事,說三國時期東吳大將呂蒙,得知蜀將糜芳出城向自己投降,心中非常興奮。雖然還沒有進城受降,就已經迫不及待地舉行了慶功宴。這時東吳謀士虞翻說,現在能知道有降心的人是糜芳,至於城中其他人的想法就不得而知了,所以現在不能立“flag”,先把城門鑰匙拿到手才是正途。接著虞翻把糜芳哄騙過去,又放迷惑性言論,說糜芳要與城池共生死,想阻擋吳軍的好漢都站出來。那些準備在背後搞事計程車兵,紛紛站了出來,被虞翻一一控制,呂蒙得以安然入城。事實上虞翻雖然在三國的名人海洋裡,名聲不太出眾,但他不僅有《智囊》欣賞的智慧,更是個非常有個性的人。

出身大族早年與孫策對抗

在《三國演義》電視劇中,諸葛亮到東吳舌戰群儒,作為“投降派”的虞翻,被諸葛亮反駁地啞口無言。但演義並不是真實歷史,羅貫中把他黑得不輕,歷史上的虞翻絕不是如此迂腐之人,相反他能言善辯,為人非常“剛”,孫權甚至稱他是吳國頭號“剛男”。虞翻心裡對自己的性格也很有數,自嘲說自己是個“痴子”。虞翻是會稽餘姚人,虞姓是會稽當地的大姓,在孫策席捲江東之時,虞氏不肯與孫策合作,所以曹操欲拉攏虞氏,好給孫策搬絆腳石。虞翻早年也在孫策的敵對面,是漢會稽太守王朗的部下功曹,孫策發兵攻打會稽之時,虞翻的父親剛剛去世,他聽聞訊息,立即脫下孝衣,趕到王朗面前,建議他不要與孫策硬來。然而王朗不聽勸告,最後兵敗逃往東海,虞翻為給其父守孝,還有照顧年邁的母親,依然留在了會稽。

自詡為寶貝不肯受命到許都

自立為會稽太守的孫策,有一顆識人愛才之心,他對虞翻官復原職,並且二人在後來培養了十分密切的關係。《江表傳》記載孫策在壽春之時,聽說中原人士歧視南方人,他非常不服又生氣,讓能言善辯的虞翻,前去許都結交名士,給這幫中原人見識一下南方人才的風采。然而虞翻並不願意去,說自己是孫策府中的寶貝,哪能輕易示人?從這一句話就能看出,孫策與虞翻的關係有多親近。不過這也不是虞翻在開玩笑,當時曹魏求賢若渴,江東盛產人才,如果曹魏打著正統朝廷的旗號,徵召江東人才北上,那就是十分難以推脫的事了,所以虞翻也是謹慎考慮。意氣用事的孫策,最後派了江東才子張紘執行這個任務,果然被扣在了許都,後來多方輾轉,歷經千辛萬苦才回到江東。

歸附孫策立下汗馬功勞

虞翻成了孫策的朋友,他對孫策在很多事上直言相告,但也沒有逾越下屬的本分。在孫策征討山越時,斬獲了敵方大將後,他令部下追擊敵軍殘部,自己獨自一人在山中與虞翻相遇。虞翻見孫策這麼剛,嚇得急忙讓孫策下馬步行,自己在前面探路,到了平地之時,才讓孫策重新上馬,自己在後面跟隨,事後還提醒孫策,這是個非常不好的習慣,日後恐怕會因此而死。事實上孫策常常獨騎出行,最後一個人去打獵死在了刺客手中,果然應驗了虞翻的預言。其實孫策對於虞翻的各種建議,也是非常重視的,孫策在會稽立足未穩,擔憂引發會稽大族們之間的亂戰,因此他將會稽之事,全盤託付給虞翻來處理,可見他對虞翻的信任。孫策死後江東形勢非常不樂觀,山越與社會豪強盤踞江東,各地長吏又要去給孫策奔喪,虞翻擔憂山民趁機作亂,建議各地官員堅守原地“雲”奔喪,安穩度過了這場危機。

嚴厲呵斥降將引發孫權不快

孫策死後虞翻依然留守江東,在曹魏、蜀漢對他丟擲橄欖枝之時,他都沒有心動。孫權統領江東大權後,虞翻與他理念不合,數次諫爭讓孫權下不來臺。因為性子太直還得罪了很多同僚,被貶到了涇縣。所以呂蒙討伐關羽之時,知曉虞翻懂醫術,謊稱自己身體不舒服,讓虞翻隨軍才將他復起。東山再起的虞翻,沒有收斂自己的性格,反而變本加厲。見曹魏降將於禁,和孫權騎馬並行,上前大聲呵斥于禁不知好歹,竟敢與孫權並排走。在孫權為籠絡于禁召開宴會的時候,于禁流下了感動的淚水,孫權上前勸慰,本可成就一段佳話,然而虞翻又大罵于禁虛偽矯飾,哭啼啼地只是為了免罪罷了。孫權的計劃被虞翻破壞,讓他大為光火。對於降將糜芳,虞翻每次遇到都會羞辱他,孫權要以此來包裝自己禮賢下士的形象,都讓虞翻給破壞了。

不合群的行為只為維護吳國尊嚴

在孫權被曹魏封為吳王之時,臣子們爭相祝賀,唯獨虞翻又來拆臺,孫權氣得揚言要殺了虞翻。說“曹孟德尚殺孔文舉,孤於虞翻何有哉?”,孔融身為漢臣,不滿曹操把持朝政,多有傲慢輕蔑之舉,最後惹怒了曹操被殺。孫權把虞翻比喻為孔融,可見對虞翻也有一定的忌憚之心,忌憚的正是虞翻仗著自己會稽大族的身份,屢次給自己使絆子。劉基勸告說,孫權雖然受封為吳王,實際上東吳的群臣都對曹魏心存不滿,都把受封當做是權宜之計。所以孫權對於聲譽十分看重,自比曹操地位更高,所以不會殺了虞翻。其實虞翻也並非不肯與孫權合作,只是不滿孫權接受曹魏的冊封罷了,虞翻數次呵斥,都是對於敵軍降將,雖然態度不夠合適,但目的都是為了維護吳國君臣的尊嚴。在孫權受封的慶祝宴會上,虞翻飲酒失態,也是為了抗議曹魏看輕吳國,所以他不是《三國演義》中所說的投降派,恰好是個十分激進的人。

寫給孫權的祝賀信彰顯虞翻的忠誠

孫權迷戀上了修仙後,常與張昭討論神仙之事,虞翻聽說後大罵張昭是個神棍,由此又處觸怒了孫權,被貶到了交州。數年後孫權為帝稱尊號,虞翻寫了一封言辭誠懇,十分走心的祝賀信,以虞翻的剛硬性格來說,能看出他是真心為孫權高興,同時對於這樣的時刻,自己不在孫權身邊而感到遺憾。這封信除了祝賀孫權,雖然也有認罪的意思,但是絲毫不諂媚,沒有阿諛奉承的意味,滿篇情緒都是悲喜交加,讀出來給人的都是悲傷的感覺,實在讓人不勝唏噓。虞翻除了在朝堂上的直言論辯之外,為後人稱道的還有他的文才,與被貶的經歷。虞翻身為易學大家,早在漢末時期,已經寫成《易注》,曾經得到孔融的的大力稱讚,稱虞翻為“東南之美者”。孫權在關羽戰敗後,請虞翻出面占筮,虞翻解卦說不出兩日必當斷頭,最後關羽果然被孫權所殺。

孫權兵敗後想起虞翻的好處

孫權也因此把虞翻,比作是西漢名士東方朔。孫權時期的虞翻,也的確和東方朔很像,二人都直言不諱不拘小節,都曾酒後失態過。但區別就是虞翻,不像東方朔那般用瘋癲滑稽的外衣,來隱藏保護自己,最後被孫權貶到交州始終沒能再回朝。好在虞翻也沒有因此消沉下去,他在流放地依然孜孜不倦地講學,門下弟子多達數百人。對《老子》、《論語》、《國語》十分有研究,還有許多經典的文集傳世,大力推動了交州的學術文化傳播事業。《江表傳》還記載,孫權在討伐公孫淵失敗後,曾後悔沒有把虞翻帶在身邊,他又把虞翻比作是春秋時期,晉國的諍諫之臣周奢,感嘆若有虞翻在,一定會阻止這場註定會失敗的戰役。想起虞翻好處的孫權,急忙派人到交州尋找虞翻,然而遺憾的是,在這個時候虞翻已經去世了。

虞翻臨終之前的兩大憾事

值得一提的是,虞翻雖有會稽大族的身份,而不被孫權信任,不過在說起家世的時候,虞翻還是非常謙虛的。在族中子弟婚娶之時,虞翻寫了一封信,他認為兒孫婚娶,不必非要與大族聯姻,只要能繁衍後代就可以了。人的才華不是依靠家世的顯赫,虞家先祖聖人虞舜,也沒有顯赫的家世,照樣不妨礙成聖。他還自嘲說虞家出痴子,這樣的言論,在注重家世門第的三國時代,顯得很“非主流”。當時的虞翻已經被貶到交州,年事已高又經歷了大起大落,他對世事早已看透。他心中的遺憾,無外乎沒有親眼看到孫權為帝,同時清醒地認識到了自己的得失。遺憾的不是自己因為直言敢諫被貶,而是遺憾全天下竟沒有一個知己。虞翻關於知己的一番感嘆,觸動了後世無數被貶官員的心。

尾聲

他死後幾十年,吳國的官員樓玄,遭人誣陷被貶到交州,去拜訪了虞翻的舊宅,他在此地流連忘返,哀傷地無法自矜。再過幾百年後,唐代文學家、官員韓愈,被貶到潮州,曾經作詩懷念虞翻,對他的不媚直言勸諫,卻遭到貶謫感同身受。李白與友人易秀才,臨別贈言,也是說“地遠虞翻老,秋深宋玉悲”,來感嘆知己難尋。後代用虞翻詩作文的人不勝列舉,虞翻的忠直被貶,對於知己的哀嘆,都讓無數文人產生共鳴。加上虞翻並不只是個諫臣,他文武全才,在《智囊》中有令人驚豔的軍事才能記載,受到歷史與後人的銘記,就是理所當然的事了。

【參考資料:《智囊》,《江表傳》】

上一篇:姜子牙雖然沒被封神,但封神後,鴻鈞給他安排了一個更好的結局
下一篇:周朝分封的最大諸侯國宋國,為何說在春秋戰國時期活成了一個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