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劉禪投降後寫下3字,司馬昭大笑:免死,眾人不解,昭:倒過來唸!

“朝廷(劉禪)今年始十八,天姿仁敏,愛德下士。”——《三國志·杜微傳》

王朝末年的皇帝,從出生,就是一場悲劇。那時節,社會已經極度的腐敗黑暗,縱使想要有一番作為,也總是力不從心,稍有不慎,便是萬劫不復。比如崇禎皇帝,少年時期就立志要改革弊政,振興王朝。無奈奸臣把持朝政,自己又太過於急功近利,剛愎自用,最終,明滅,自己也自縊身亡。還有更多的末世皇帝,年少時錦衣玉食,裘馬輕狂,最後國破,自己也成為了階下之囚,受盡凌辱。今昔對比,他們通常會極度的思念舊國,於是,這些人最終逃不過被賜死的命運。

然而,也有一些末代皇帝,憑藉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即使成為了階下之囚,也能逃過死亡的命運,安度餘生。比如,劉備的兒子劉禪,大家公認為“扶不起來的劉阿斗”,他在蜀國滅亡以後,不僅逃過了被賜死的命運,還保全了家人。傳說,劉禪在投降後,寫下三個字,逗得司馬昭哈哈大笑,於是赦免了他的死罪。眾人不解,司馬昭說,你們倒過來唸。到底是哪三個字呢?

樂不思蜀?是大智若愚

在我們既有印象裡,似乎劉禪是因為曾經在長坂坡被父親摔壞了頭,所以做事一直憨憨傻傻,不堪大用。諸葛亮在時,政權被諸葛亮所掌握,諸葛亮死後,蜀漢就快速地滅亡了。其實,根據史書記載,劉禪在諸葛亮死後,並沒有早早地將蜀漢家業敗光,反而讓蜀漢王朝又延續了三十年壽命。他聽從父親和諸葛亮死前的建議,任用良將賢相,放手讓這些能臣去打仗,去治國,讓蜀漢政權又多堅挺了三十年。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劉禪,那麼,應該是“大智若愚”。

樂不思蜀的由來

比如,公元263年,魏國將領鄧艾攻入蜀中,眼看著蜀漢政權即將覆滅,劉禪趕緊選擇了投降,他也被魏國軍隊押到了魏國都城洛陽。在魏國,劉禪歌舞賞樂,大口吃喝,一點也沒有害怕的樣子。當時,魏國的實際掌權人已經是司馬昭,司馬昭就問劉禪,在洛陽以後還想不想蜀地,劉禪想也不想就回答:“我在這裡十分快樂,早就不記得蜀地的樣子了。”群臣因此哈哈大笑,劉禪也在笑聲中保全了自己。

三字保平安

後來,劉禪怕司馬昭再次起疑,於是就在自己的府邸掛上匾額“中山寨”,司馬昭看見以後,哈哈大笑,從此放下了對劉禪的戒心。群臣不解,有人跑去問司馬昭,司馬昭說,“你們將這三個字倒過來看。”群臣這才領悟,原來,這三個字倒過來是“在山中”,這是劉禪主動向司馬昭示好,告訴司馬昭,他想要歸隱山中,不問世事,也不會再有重振蜀漢的想法。眼見劉禪如此識時務,於是司馬昭就放劉禪一條生路了。

上述故事通常被史家拿來批評劉禪,說他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人。其實,換個角度,我們可以看到劉禪的大智慧。在當時已經成為階下之囚的情況下,如果他表現得非常有氣節,多疑的司馬昭可能就會藉機殺掉他,反而他表現出一副亡國之君的荒淫模樣,讓善疑的司馬昭放下了戒心,消弭了對他的殺心。劉禪用一身罵名,換來了自身的保全,可見,他也許並非表現出來的那般痴傻,反而是大智若愚。

何況,如果劉禪真是那般痴傻的人,那麼蜀漢不可能在三國鼎立的時候,還在他的手中堅守三十年。也許劉禪不是一個文韜武略的天下霸主,但他也許的確是一個大智若愚的皇帝。他知人善用,在蜀漢還有人才的時候,劉禪就將大權放手給能臣,讓他們去帶兵打仗,去治理國家,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到了蜀漢末期,人才消失殆盡,於是劉禪就用這種以退為進的方法最大程度的保全了蜀地人民,保全了自己和劉氏家族。如果他執意抗敵,那麼,不光是蜀漢會血流成河,他也早就被殺害了。他用千古罵名,換來了自身和很多人的安全,不失為一種大智慧。

劉禪作為劉備的兒子,從小跟著父親南征北戰,跟著諸葛亮學習,又怎麼可能完全是平庸之輩。他的老爹劉備,殺伐果斷,創立了蜀漢政權。他縱使父親沒有那麼大的氣魄,能夠建立一個帝國,但他卻有著非人的容人之量,才能在別人屢次進言諸葛亮大權獨攬、意欲不軌的時候,堅定地選擇支援諸葛亮,才能在諸葛亮死後也聽從他的建議,堅守蜀漢三十年。如果他真是一個廢物,蜀漢的這三十年,劉家人的保全,又是怎麼做到的呢。因此,我們不要一味的被史書矇蔽,也要看到劉禪的大智慧。

參考文獻:

《三國志》

上一篇:兩廣有一批秦墓,解開歷史奇謎:難怪秦朝滅亡,嶺南秦軍卻不回援
下一篇:早朝十分辛苦,官員紛紛“曠工”,為此皇帝出了一個“損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