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戰國有一位君王,雖揹負“殺父”的惡名,卻屢次伐齊敗秦成雄主

在戰國時期,秦國誕生了秦孝公及秦惠文王,楚國有楚惠王,魏國有魏惠王,齊國有齊威王,韓國有韓昭侯,燕國有燕昭王;那作為戰國中後期唯一能和秦國抗衡的趙國呢?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趙武靈王,沒錯,趙國的強大,是從趙武靈王進行“胡服騎射”改革之後才有的;但趙武靈王改革的只是軍事,真正的強大,是綜合國力的強大。

那趙國的真正強大,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是從趙武靈王的兒子,趙惠文王時期開始的。話說這趙武靈王在吞滅中山國,大敗林胡、樓煩二族,開闢雲中、雁門、代郡三郡,修築“趙長城”後,為了專于軍國大事把王位禪位給兒子趙何(也就是趙惠文王),自己被尊稱為“主父”。

據記載,原本趙國的太子是趙武靈王的長子趙章的,但趙武靈王十分寵愛趙何的母親吳娃,這吳娃死前的最後請求,就是讓趙武靈王廢掉了長子趙章,改立趙何為太子,而趙武靈王答應了,改立太子的事情,就這麼狗血的在趙國發生了。趙惠文王(趙何)繼位後,趙武靈王專注于軍事建設和對外戰爭,國內政治、經濟事務則全部交由趙惠文王負責。

這等於是變相的二元制,如果這對父子能一直這麼相處下去,趙國肯定會比之後的“鼎盛”更為強大;但是,相貌秉性更像自己的趙章在朝見弟弟趙王何時的萎靡頹廢讓趙武靈王十分痛心。公子趙章比趙王何年長十歲,性格強悍,體魄健壯,大有趙武靈王之型,本來最為趙武靈王喜愛。

趙武靈王二十一年攻伐中山時,不到十五歲的趙章就被委以統率中軍的重任,在趙武靈王的親自指揮下,取得了攻打中山的大勝利。此後,趙章多次隨從趙武靈王出征,屢立戰功,為國人所稱頌。趙章趙章本來也是一個極其出色的太子,只是由於自己對吳娃的愛,而廢掉了趙章,所以趙武靈王開始對趙章又好了起來。

趙章原本就不服,只是自知無力抵抗趙武靈王,只得乖乖聽話;但此時趙章見父親趙武靈王又開始對自己好起來了,加上朝中也有不少大臣向著自己,於是內心對權力的慾望開始不斷滋生,準備奪回本應屬於自己的王位。而且趙武靈王還打算把代郡分給公子章,讓趙章也稱王;這個想法的背後是趙武靈王要收回趙王何的實權,重新親掌朝政。

這怎麼可能呢?總之,趙武靈王和趙惠文王的恩怨算是結下了;無論是趙武靈王,還是趙惠文王,乃至趙章,都在盤算,總之,一場宮廷政變是無法避免的了。最終,在趙惠文王四年時,趙武靈王以在沙丘選看墓地為名,讓趙章與趙惠文王隨行。趙惠文王沒有辦法,只得在肥義和信期的陪同下隨行。到沙丘後,趙惠文王居一宮,趙武靈王與趙章居一宮。

期間輔相田不禮勸趙章形成殺趙惠文王的事實,再控制趙武靈王,繼而以奉趙武靈王之命的名義稱王。趙章心動了,於是借用趙武靈王的令符請趙惠文王到主父宮議事。肥義感覺不對,要趙惠文王與信期加強防衛,自己不歸即為事變。命令準備使者,如果一旦發生變亂,立即通知趙成與李兌勤王。宮廷政變沒有勝利者,雖然趙惠文王鎮壓了趙章一黨,但趙惠文王的心腹肥義卻是被殺了。

趙章兵敗後逃到主父(趙武靈王)所居的沙丘宮,趙成(趙成侯之子,趙肅侯之弟)和李兌派兵包圍了沙丘宮,殺死叛亂的安陽君趙章和輔相田不禮。之後這趙成下令,以主父(趙武靈王)窩藏反賊的罪名圍困沙丘宮達三月之久,並斷絕宮裡的糧食和飲水的供應,最終餓死主父(即趙武靈王)。雖然害死趙武靈王的是趙成,但這惡名卻是由趙惠文王背了,“殺父”之名是怎麼也去不掉了。

按理說,這趙惠文王應該會成為千古惡君,但這趙惠文王也不是簡單人物,先是與燕、韓、魏、齊五國聯兵攻秦,迫秦廢除帝號,並使秦將先前奪取的王公、符逾歸還趙國。而後與秦、燕、韓、魏五國舉兵伐齊,趙惠文王並以相國印授燕將樂毅。五國破齊後,趙、燕軍仍聯合攻齊。此後又兩次伐齊,均勝;時人稱趙國“嘗抑強齊四十餘年,而秦不能得所欲”。

公元前270年,秦軍越韓的上黨向趙地閼與大舉進攻。趙奢率趙軍先是慢行軍使秦軍麻痺,後急行軍趕至閼與據高臨下,殲滅秦軍八萬。此後,廉頗又於幾大敗秦軍,趙國在趙惠文王期間為秦國兼併戰爭中的唯一能與之抗衡的國家。趙國為何如此強大?這與趙惠文王任人唯賢且善納忠言、從諫如流有莫大關係,他任用樂毅和平原君趙勝為相,藺相如為上卿,廉頗、趙奢為將,對外以理折服強秦,對內整頓稅收,使得“國賦大平,民富而府庫實。”

雖然秦昭襄王有吞併天下之志,奈何趙國有這麼一位雄主,雖有白起為將,但仍是沒取得太大戰果,還屢屢損兵折將;直到趙惠文王去世後,其子趙孝成王繼位,秦國才在長平之戰中全殲趙國四十五萬軍隊,取得突破性的勝利;奈何之後的邯鄲之戰中失利,損兵二十餘萬,又被打回原形。試想如果長平之戰發生在趙惠文王在位時期的話,可能慘敗的就不是趙國了……

上一篇:“哼哈二將”其實並不弱,神通專攻魂魄,可惜遇到了剋星
下一篇:廉頗到底有沒有資格成為“四大名將”?能力不如王齕,還心胸狹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