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古代窮人平時都吃什麼?別被古裝戲騙了,換作你或許堅持不了一天

“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寘彼周行。陟彼崔嵬,我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陟彼高岡,我馬玄黃。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陟彼砠矣,我馬瘏矣。我僕痡矣,云何籲矣。”

——《詩經·卷耳》

在我們許多古詩當中,都會寫到古代一個美麗的姑娘提著籃子或者其他的什麼東西去野外採野菜的情景,由於詩寫得特別美,意境特別美,乃至於我們都有些羨慕古人去野外採摘野菜的“春遊”了。在這裡,我們不僅會羨慕並且好奇的問一下:古代窮人他們都吃什麼?這些純天然的食物是不是很好吃?別再被古裝劇誤導了,你可能一天都堅持不下去!

古代是沒有雜交水稻的時代,因此主糧肯定是沒有現在這樣頓頓管飽的,但是在太平年間,倒也不用擔心會被餓死,因為聰明的老百姓總是可以找到一些其他的東西來果腹,與主糧搭配好,也是可以填飽肚子的。我們古人比較常見的主糧是粟、稻、黍、稷、麥、菽、小豆,這些東西,但是這些東西並不能完全滿足自己的生存所需。

何況優質的主糧是需要上交給朝廷一部分的,即便是在唐朝時期,619年宣佈實施的租庸調製度仍然是要求每個人每年向朝廷上交粟二石,直到明清時期稅收才漸漸的從上交實物變成上交銀子。唐朝1石相當於現在的106斤,而且大多數家庭有好幾個人,所以像粟這樣的主糧農民是完全不能自己每頓都吃飽的。

沒有足夠的主糧,就多吃粗糧、雜糧。比如我們現在農村用來餵豬的“糠”,這種東西可能城市裡長大的人都很少看到過了,它是稻穀的外殼粉碎之後形成的粉狀或者塊狀物,這種東西在古代窮人家裡當然是不可能拿來餵豬的,人吃還不夠呢!雖然粗糙、口感比較差,而且會混合著很多灰塵、泥土,但是隻要能填飽肚子就很不錯了。

至於古人養的豬,一般更多是給他們給一些雜草吃,所以很多窮人的小孩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上山割豬草、打柴。除了要吃大量的雜糧、粗糧之外,窮人還需要採摘大量的野菜,比如前文所說到的“卷耳”,還有很多野菜我們現在也能看得到,比如蕨菜、香椿、薺菜、車前草、蒲公英等等。

而一些自己種的菜也必須充分的利用,比如對於一些菜,我們現在只吃某一部分的,那時候可能會把另外一部分也吃掉的,以此來豐富自己的餐桌,供給自己的營養需求。比如在近代就有一些人餓的受不了的時候也會把辣椒樹的葉子摘下來做著吃,雖然味道不怎麼樣,但畢竟也是無毒無害的綠色食物。

除了這些東西,聰明而又常常為填不飽肚子而煩惱的古代勞動人民當然也會打一打山上各種野生動物的主意。除了後趙弄了個“犯獸令”之外,絕大多數時代老百姓一年當中可以有一段時間去打獵或者捕獲獵物。勞動人民不比專業武士,他們大多沒有像樣的弓箭,也沒有馬匹追擊獵物。

但是在農閒的時候,他們會用繩索在山間放上一些簡易的機關,然後等待野物自己撞進來,這門手藝現在不少農村老人還會做,不過現在似乎很多地方不準搞了。還有在務農的時候發現兔子洞,或者其他的什麼洞,用煙燻火烤的辦法也可以把兔子或者其他野物給弄出來,然後自己守在洞口——守株待兔。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覺得:你說得這麼好,我都想回古代去生活了,雖然主食確實糟糕了一點兒,但是有這麼多野菜,有時搞倒野味,這是現在的富豪都難以達到的綠色生活標準啊!不,這是因為我們現在完全是把自己這個時代的因素代入了古代,要知道,古代窮人要麼只能吃 很少的鹽,要麼則完全沒有鹽吃的。

所以,即便是好吃的蕨菜、香椿等等,直接在水裡面煮一下,然後撈出來給你吃,吃一天你能呆下去嗎?不僅僅是鹽,古代的油也是比較缺的。古時候與現在不同,肥肉比精肉貴,因為肥肉可以煉油的,老百姓一年到頭就指望著吃上幾口滿是油的肥肉,至於平日裡,油是很少能夠吃的到的。

非但沒有油,湖南的朋友可能必須面對回到古代沒有辣椒的生活,辣椒在很久之後才傳播到了中國。與此同時,中國古代的烹飪技術也還處在“發展中”,所以可能現在喜歡吃的炒菜或者其他什麼好吃的菜你回去也吃不到。尤其是對於勞動繁重的農民來說,清湯煮菜才是最省時省力的做法:這生活你能堅持一天嗎?

上一篇:韓國拿出三大“證據”,要證明孔子是韓國人,中方:荒唐
下一篇:宋朝時期的遼國和金國,在現在的地圖中,分別對應哪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