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朱棣喜歡次子朱高煦,為何猶豫再三,他還是選擇了朱高熾?

朱棣這一生,就只有四個兒子,其中第四子幼殤,因此就只剩三個。而這三個兒子,全部都是嫡出,生母為仁孝文皇后徐氏。雖然是一母所生,但三兄弟的性格都不太相同,尤其是老大朱高熾和老二朱高煦,可以說是截然相反。而身為父親的朱棣,則更喜歡次子朱高煦。

老二朱高煦,遺傳了父親勇猛善戰的一面,多次隨朱棣出征,立下大功。靖難之役時,朱高煦隨軍出征,不僅表現英勇,還曾多次在朱棣瀕臨危難之際轉敗為勝,將其救出。

朱棣覺得這個兒子很像自己,對他寄予厚望,屢次出言鼓勵,甚至對他說:

“勉之!世子多疾。”

言下之意就是,世子朱高熾身體不好,所以朱高煦也是有可能成為繼承人的。

不僅如此,朱棣後來在挑選繼承人的時候,的確在朱高熾和朱高煦之間猶豫,但思考到最後,他還是選擇了朱高熾。既然朱棣喜歡次子朱高煦,為何猶豫再三,他還是選擇了朱高熾呢?

要說朱棣為何不選朱高煦,這事還必須從朱高熾這裡說起。前面我們簡單說了,朱棣為什麼喜歡朱高煦,是因為他覺得這個兒子像他。那麼我們再來看看,他又為何不喜歡朱高熾。

其實也很簡單,朱高熾這個人生性端重沉靜,言行識度,喜好讀書。他喜靜厭動,雖然也學了武,卻很少表現這方面的能力,反而專注於經籍和文學。還有朱高熾天生肥胖,據說每次起身都需要人扶,所以朱棣對這個長子頗有不滿。

但是沒辦法,朱棣最終思量再三,還是認為不得不冊立朱高熾為皇太子。朱棣一直不喜歡朱高熾,而且還不斷鼓勵朱高煦,為什麼最後他還是不選後者呢?

要說朱棣為何不選朱高煦,我們還是要從另一個角度來分析,也就是朱棣為何非要選朱高熾不可。

其一,朱元璋喜歡朱高熾。

早在洪武二十八年,朱高熾就被朱元璋立為燕王世子。有一次,朱元璋有意考驗幾位世子的能力,就讓秦王、晉王、燕王、周王的世子們在破曉時去檢閱軍隊。

幾位世子都準時去了,快速檢閱完之後就回去覆命,唯獨燕王世子朱高熾去了很久還沒回。等他回來覆命,朱元璋問他緣由,才知道朱高熾是認為天氣太冷,所以先讓士兵們吃完早飯,再進行檢閱,朱元璋聽後感到很是欣慰。

還有一次,朱元璋問朱高熾,在發生水旱災害的時候,百姓靠什麼才能度過。朱高熾回答,要靠一位聖明的君主,採取好的恤民政策才行。因此朱元璋對這位皇孫很是欣賞,稱讚他有

“君人之識”

其二,明朝是嫡長子繼承製。

朱元璋立下過祖訓,不管是皇帝還是藩王,必須採取立嫡立長的制度,如果是庶母所生,

“雖長不得立”

。朱高熾是朱棣的嫡長子,名分在那裡佔著,只要他在,朱高煦、朱高燧這些弟弟就只有往後排。

那麼有人說,朱棣既然做了皇帝,他完全可以不遵守這條祖訓,他自己是不是嫡子都很難說。關於朱棣的生母,一直就存在多種說法,雖然官方史料稱他是馬皇后所生的嫡子,朱棣自己也這樣說,但仍然有人認為,是朱棣修改了史料。

但正因為如此,朱棣才必須遵守祖訓。因為他本來得位不正,所以他在進入南京稱帝之前,聽了楊榮的話先去拜祭朱元璋。他聲稱自己是繼承朱元璋的皇位,為了保證“正統”,就必須遵循朱元璋所制定的制度。

既然朱元璋已經規定要立嫡長子,而且當初也親自冊立朱高熾為燕王世子,就說明朱高熾是他獨一無二的繼承人。如果朱棣不立朱高熾,那麼對於他的議論之聲就更大了。

其三,朱高熾有勇有謀。

朱棣一直嫌棄朱高熾不像自己,每次出征就讓其留下監國,帶著朱高煦去,其實也是在鍛鍊朱高熾的治國能力。朱高熾雖然不怎麼表現自己“武”的能力,但並不能說明這方面他就不行。

比如靖難之役的時候,朱高熾留守北平,不久李景隆就帶著軍隊打來了。當時北平的兵力不多,且都是些老弱病殘,李景隆便集中火力進攻北平九門。在這種情況下,朱高熾絲毫不慌亂,他早已有了準備。

朱高熾盡力安撫城中軍民,時刻請教軍中有經驗的老兵該如何處理,同時他也讓士兵們知道,北平必須要守住,不然大家將失去家園。一旦遇到大事,朱高熾必定先詢問母親徐氏的意見,有了燕王妃的支援,北平城裡人人鬥志十足。

李景隆一心認為北平很容易攻破,卻沒想到朱高熾等人如此頑強。朱高熾不僅率領眾人堅持抵抗,還趁夜派人襲擊敵方軍營。李景隆久攻不下,又常常受到燕軍騷擾,不得不撤退十餘里。後來朱棣的援軍趕到,李景隆大敗而逃。朱高熾以萬人之軍,成功阻擋了李景隆50萬大軍的進攻,為他人生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其四,朱棣有自己的考量。

朱高熾雖然喜文不喜武,但他關鍵時刻有勇有謀,這是一個帝王應該具備的特質。但是相較起來,朱高煦在“文”的方面就很弱了。朱棣征戰一生,希望留下一個太平盛世交給子孫去管理。這時候朱高熾的治國能力就彰顯出來,而朱高煦便沒有優勢了。

朱棣每次征戰,都讓朱高熾留下監國,對於怎樣處理政事,搞好人際關係,朱高熾早已有了自己的一套規則。朱高煦雖然勇猛善戰,但對於這些一竅不通,朱棣想要讓兒子負責治國,很明顯朱高煦是不行的。

比如建文帝知道朱高熾仁厚,心想他可能好說話,於是派人去勸他投降,並許諾將來封他做王爺。但朱高熾絲毫沒有動搖,立馬將此事告訴了朱棣,建文帝的計劃從而落空。

可朱高煦在知道這件事的時候呢,他只顧著添油加醋,試圖給哥哥安上通敵的罪名。這樣的人來治國,恐怕很快就會出現問題。

其五,朱高熾有個好兒子。

當朱棣與群臣商議立儲之事時,支援老大和老二的人都有,大家各執一詞,朱棣便詢問解縉的意見。解縉先是說了一句:

“皇長子仁孝,天下歸心。”

可是這並沒有打動朱棣的心,於是解縉又補充了一句:

“好聖孫!”

這裡的“好聖孫”,說的是朱高熾的嫡長子朱瞻基。據說在朱瞻基出生當晚,朱棣做了一個夢,夢到父親朱元璋,將一個大圭賜給了他,並說道:

“傳世之孫,永世其昌。”

大圭在古代象徵著權力,加上朱元璋說的那句話,令朱棣覺得這個夢是個吉兆,而朱瞻基的出生,更是一件吉利的事。於是他馬上跑去看孫子,竟發現孫子長得很像自己,忙說道:

“此乃大明朝之福也。”

朱瞻基自幼聰慧,朱棣喜愛這個孫子,勝過當年朱元璋喜愛朱高熾。當解縉說出“好聖孫”三個字的時候,朱棣立馬就想到,如果立朱高熾為太子,那麼將來朱瞻基就能繼承皇位。朱瞻基在朱棣心中,早已是個合格的繼承人,所以為了這個好聖孫,朱棣最終下定決心選擇了朱高熾。

其六,朱高煦自身有問題。

朱棣喜歡朱高煦,不喜歡朱高熾,他的父親朱元璋就恰好相反。前面說了,朱元璋很是喜歡朱高熾這個皇孫,可他很是反感朱高煦。不得不說,朱元璋的眼光還是很毒辣的,他一早就看出,朱高煦這個人生性狡黠、狠愎。

除了爺爺朱元璋,舅舅徐輝祖也看出朱高煦品行不端,他曾私下告誡過外甥,但朱高煦生性如此,哪裡聽得進去。後來,朱高煦變本加厲,不僅盜走徐輝祖的寶馬,還狂妄到殺害官民,導致直接影響到朱棣的名聲。

久而久之,朱棣也對朱高煦愈發失望,就算當初朱棣立了朱高煦為太子,恐怕後來也會廢了他。在朱棣定下太子後,朱高煦一直存在奪嫡之心,從而不肯就藩。朱棣看出其心思,要不是朱高熾求情,早已將朱高煦廢為庶人。甚至在朱棣強令他就藩時,朱高煦還起了謀反的心思。

由此可見,朱高煦本身就不是一個合適的繼承人,朱棣放棄他是遲早的事。至於朱棣當初不斷鼓勵他說的那些話,也不過是為了激勵兒子,朱高煦也的確因為這些話,在靖難之役中表現出色。

事實證明,朱棣選擇朱高熾和朱瞻基是極其正確的,雖然朱高熾僅在位十個月,朱瞻基在位也只有十年,但他們共同開創了“仁宣之治”,使得明朝的盛世得到持續發展。如果換成朱高煦,明朝後來的走向,還真不敢想象。

(參考文獻《明史》《明實錄》)

上一篇:張友士給秦可卿開的藥方有什麼深意嗎?
下一篇:《水滸傳》史進:一百單八將中第一個出場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