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如果朱高熾死在了朱棣前面,那麼太孫朱瞻基和漢王朱高煦誰能繼位?

前言:

在大明276年的歷史中,唯有太宗朱棣永樂朝之時,出現了激烈的奪嫡之爭。圍繞著皇太子之位,朱棣的三個兒子太子朱高熾、漢王朱高煦和趙王朱高燧之間發生過激烈而尖銳的鬥爭。

歷史上朱棣在永樂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七月十八日去世,太子朱高熾在北京繼位,是為仁宗。但是仁宗在位不到一年,就於次年五月去世。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有那麼一個平行宇宙,裡面的朱棣晚死了一年,而朱高熾早死了一年,皇位該傳給誰?是由太子長子、太孫朱瞻基,還是漢王或者趙王來繼成呢?

依筆者所見,即使發生了這樣極端的情況,繼位的只可能是太孫朱瞻基,而非漢王或者趙王。

朱瞻基與漢王劇照

成事不足的漢王

對於燕王家族來說,入繼大統本就是一個意外。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封燕王鎮守北平,皇位和他本沒有什麼關係。但是朱元璋在太子朱標去世後,為了太孫朱允炆能順利繼位,下狠手清除了以藍玉、馮勝和傅友德為首的開國武勳集團。

這樣做雖然消除了武人干政的危險,卻也讓皇太孫陷入文人集團的包圍,最終以文抑武的政策遭到了包括親王和武勳在內的集體反彈。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在北平以“奉天靖難”的名義舉兵造反,和朝廷之間展開了一場為期三年的皇室內戰。

由於日後漢王謀反,明代史書在靖難戰爭的記錄中大量刪除了朱高煦的表現。但實際上在多場艱苦的戰鬥中,朱棣本人頻頻陷入險境,多虧朱高煦捨生忘死才得以脫難。就在渡江前的浦子口之戰中,朱棣面對朝廷大軍的反撲陷入困境,再次靠著朱高煦才得以解圍。當時大難不死的朱棣拍著兒子來了這麼一句:

“勉之!世子多疾。”

可以說這一句話害了朱高煦一生。

兵至浦子口,盛庸諸將逆戰,敗之。燕王欲且議和北還,會高煦引北騎至,王大喜,遽起按甲,仗鉞撫煦背曰:“勉之!世子多疾。”—《明史紀事本末卷十六》

朱棣與朱瞻基劇照

朱棣的長子朱高熾長期以來一直身子較弱,大機率是身體肥胖,導致的各種併發症。《明史朱高煦傳》就提到:

“仁宗(即朱高熾)體肥重,且足疾”

。因此朱棣在登基之後猶豫了近兩年,才最終冊封朱高熾為太子,朱高煦為漢王,朱高燧為趙王。而在這段時間內的奪嫡之爭,一定是異常的慘烈。

即使是在太子之位已定的情況下,漢王依然沒有放棄。他找出各種藉口,就是不去封國就藩。而朱棣對這個兒子百般優容,估計也是看在當年靖難戰功的份上。但是漢王顯然是認為自己還有機會。於是乎永樂朝著名的才子解縉,就因為站隊太子,而被漢王想方設法置於死地。

由於靖難戰爭的緣故,漢王和軍方大佬的關係非常深厚。但是永樂七年(公元1409年)淇國公丘福北伐失敗,其本人又被殺害。丘福戰死,成國公朱能早逝,英國公張輔長期在安南平叛,漢王一系的勢力受到了沉重的打擊。

最終在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的時候,漢王徹底失去朱棣的信任,被打發到山東樂安州就藩,身邊更是隻有一護衛官兵。至於趙王,因為在永樂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的那場未遂政變,也徹底失去了繼位的可能性。

朱棣祖孫劇照

久經考驗的皇太孫

實際上朱允炆之所以會失敗,除了朱元璋剪除武勳貴族的原因之外。其本人倉促上位,沒有從小接受接班人的培養,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朱棣稱帝時的年紀是43歲,考慮到他大哥朱標38歲去世,二哥朱樉和三哥朱棡也只活了40歲和41歲,想必他除了考慮太子,還會吸取老爹的教訓,提早佈局第三代接班人的培養。

當年造反之前,為了取得朝廷的信任,朱棣曾經把三個兒子全都派去了南京。誰給他這樣的勇氣?當然是兩個月前出生的大孫子朱瞻基。可以說正是朱瞻基的出生,才給了朱棣繼續拼搏的勇氣。不然即使他起兵造反,朝廷把他三個兒子一咔嚓,這皇位傳給誰去?

因此朱棣在南京登基後,第一件事想得不是讓留守北平的長子朱高熾來南京,而是派人把長孫朱瞻基給接了過來。永樂五年(公元1407年)四月,9歲的朱瞻基正式出閣就學,老師是大名鼎鼎的“黑衣宰相”姚廣孝。到了永樂六年年底,朱棣將蹇義、金忠這兩位朝廷重臣,以及胡廣、黃淮、楊榮、楊士奇和金幼孜等太子東宮班底全部派去輔導皇長孫。事實上已經確立了朱瞻基作為第三代領導人的地位。

朱高熾與朱瞻基劇照

永樂七年(公元1409年)朱棣巡視北京,這是他造反成功後第一次回北京,意義十分重大。而朱瞻基,則奉旨陪皇祖父一同出巡,這是一個非常明確的訊號。丘福戰敗之後,朱棣決定在次年親征漠北。大軍在外,奉命留守北京的是12歲的皇長孫朱瞻基。

庚子,戶部尚書夏原吉等進所議留守北京事宜:一每日,皇長孫於奉天門左視事,侍衛如常儀。諸司有事,具啟施行。若軍機及王府要務,一啟皇太子處分,一奏行在所。—《明太宗實錄卷一百一》

從這裡可以看出,當時文官六品以下及考滿起復例應升降復職等常規官員任命,朱瞻基不需通知朱棣和朱高熾,即可自行決定。同樣武官之中

“例應襲替優給升降者”

,也可由皇長孫決定。這充分證明了朱棣對於孫兒的信任。

這一次的留守任務,朱瞻基完成地非常出色。於是心情大好的朱棣在永樂九年十一月十日正式冊封其為皇太孫。太子還在世,就立了太孫,而且皇太孫冕服和皇太子也是一模一樣。

禮部又請冕服、玉圭之制。上曰:“冕服如皇太子,玉圭如親王。”—《明太宗實錄卷一百二十一》

永樂十二年(公元1414年),朱棣第二次北伐,皇太孫朱瞻基扈從。這一次明軍三月出徵,直到七月底才返回北京。祖孫倆這一次朝夕相處長達五個月之久,朱棣一定會將自己畢生的軍事經驗對孫子傾囊相授。

朱瞻基劇照

北征回來後,朱棣又在次年設立府軍前衛親軍指揮使司,將其作為皇太孫親軍。這支部隊擁有五名指揮使、十名指揮同知、二十名指揮僉事,是普通衛所的五倍。不但如此,這些隨侍皇太孫的“幼軍”,都是各地衛所的幼官,將來都要回去掌管各自衛所的。換句話說,朱棣已經為朱瞻基在軍中鋪下了一層縱橫交錯的關係網。

結語:

即使真的有平行時空,裡面朱高熾死在了朱棣前面,那麼毫無疑問會由皇太孫朱瞻基直接繼位。身在山東的漢王會服氣嗎?他當然不會服氣,可他能做什麼呢?

皇太孫朱瞻基在軍中根基深厚,比起脫離一線近十年的漢王更有優勢。樂安州地處南京和北京之間,朝廷調兵平叛極其便利,樂安州更是無險可守。事實上漢王在宣德元年那次失敗的造反,已經證明了朱瞻基的手腕遠比他二叔厲害得多。

上一篇:蜜橘之夏有望在暑期慶典返場,咕噠新面板確定,還有2款傳說面板預備中!
下一篇:TES擊敗SN挺進四強!JKL小炮操作拉滿,相互貢獻驚天翻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