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兵,君子萬不得已方才用之!

今兒個我們和各位繼續探討一下春秋的“文藝戰爭”。話說呀,在那個時代有一種觀點:兵者,大刑也。在他們眼中,戰爭是一種懲罰。他們喜歡玩擊潰戰(打敗你即可),而很少有殲滅戰(絕不屠戮)!幾千年過去了,我們現代人打仗比古人野蠻多了(看看美俄在敘利亞),都是以殺人為目的。這點我還是提倡“復古”。那時候的人都有自己的原則,有自己的堅守,有所為而有所不可為之!所以現在西方那套紳士風範都是我們玩剩下的。

看看這些經典的“戰爭畫面”:戰敗逃出五十步以後追兵不再追逐:不重傷,對已經負傷的敵人不再傷害;不對頭髮花白的老兵動武;敵對雙方將帥遭遇時,地位低的下車行禮問好地位高的……重以理非以武服人,不只是攻城掠地!那時講究一個“兵乃是大凶之器也!君子萬不得已方才使之!”

春秋以後,人的道德和行事準則都在一降再降,所以今天才有人認為當時的一些事很奇怪,很奇葩。宋襄公就是這麼敗的,還記得上文筆者說過小時候看過的那本連環畫的封面人物麼?一位“大將”在赫然寫有“仁義”二字的大旗下指揮軍隊戰鬥,此君便是老宋!其實宋襄公不過是推崇仁義禮制的諸侯而已,在那時候多少還是受到史家們的推崇,只是宋襄公這種仁義在紛爭之世多少就顯得有點迂腐。那麼,在周人看來,宋襄公真的是迂腐嗎?

當時楚軍過河雜亂無章,襄公道:“我是君子,不可襲擊。”楚軍列陣,熙熙攘攘。襄公又道:“萬萬不可行那小人事之”。結果敵軍殺過來了,宋一方敗得很慘,要不是門官之眾死戰不退,估計其就被俘虜了。戰爭不是兒戲,生死之地存亡之道。可那個時期的戰爭大多是內鬥,何必你死我活,或許不是宋迂腐,這只是那個時期的基本禮數、規則!

在泛黃的歷史畫卷之上,有兩種人物最容易被銘記:一者是具有“開始”意義的人,一者便是像襄公一般“結束”文藝戰爭之人。這位君子在戰場上瞻前而顧後玩風度,不料最終遭到慘敗,血與淚讓所有人徹底警醒。他們明白了,滿口道德換來血流成河!此舉是完全行不通的!從這往後,“優雅的”貴族戰一時之間退出了戰場。這即代表著周天子的衰敗已成定局,到底是誰能阻止這樣的時代呢?答案是沒有人。

從習慣法演化的自然順序看,禮儀是戰爭的延伸物,文化是禮儀的副產品。直至春秋末葉,這些德性漸漸的消失。如此具有禮儀性的“假打”,說白了就相當於運動會一般。襄公的時代是轉折期,從此以後進入比實力的真打!戰國時,或許實則虛空的禮、樂、仁、義不存在了,參考該時期的不宣而戰即可知曉。老子道家思想最早就敏銳地觀察到了人為的禮、樂是虛偽的,是靠不住的。一去不返的“戰禮”聽來真是讓我心生嚮往:沒有我詐爾虞,沒有好殺嗜血,有的只是坦坦蕩蕩,對比當今時代的毫無底線,古人真是可愛的很。

上一篇:陳友諒殺到南京城郊,為何卻敗給朱元璋?被老朋友騙了
下一篇:二戰德國軍官竟敢冒充內務部闖進小鎮,全靠演技救走36名戰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