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北宋到南宋之間,其實還存在一個特殊朝代,有沒有人瞭解?

自從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經歷了“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和“杯酒釋兵權”兩件事後,大宋軍隊就不可避免地朝著限制武將職權方向發展了,身為軍隊統帥卻沒有調兵權,統兵將領還經常換,處處受掣肘,以至於兵不知將,軍紀日漸混亂缺少嚴格訓練,宋軍戰鬥力可想而知。

1125年金人首次南下伐宋,沒想到北宋如此羸弱,不堪一擊,宋徽宗這個書畫皇帝面對危機首先想的居然是逃避責任而不是組織起有力的防禦——他把皮球踢給了長子趙桓(史稱宋欽宗)!都說有其父必有其子,趙桓繼位後也沒好辦法扭轉北宋敗局,反倒忙著清算以前那些反對他的朝臣。

結果這兩父子都被金人擄掠北上,北宋宣告滅亡,宋徽宗九子趙構即位稱帝,建立南宋,這段歷史大部分人都比較熟悉,但實際上,北宋到南宋間還有一個特殊的“朝代”,它的存在要說有什麼很大的意義,也並沒有,但它卻是宋高宗趙構心裡的一根刺,讓每個趙家人都難受得緊。

為何呢?因為這個所謂的“朝代”是金人扶持建立的。要說北宋和金人之間原本還有合作攻遼的默契約定,但同樣是被遼欺壓過,有“女真滿萬不可敵”之說的北方金人明顯武力值更強,宋軍攻遼燕京總吃敗仗,金人卻縱橫幽燕太行打得遼軍無招架之力還把遼天祚帝抓了。

公元1120年,金與宋為了合作滅遼簽訂了“海上之盟”,合約寫金取遼中京大定府(位於今內蒙古寧城縣),宋取遼南京析津府(位於今北京),但無數歷史事實告訴我們合約是可以撕毀的,強大的一方是可以憑藉武力讓弱小一方幹吃啞巴虧的。

隨著金太祖駕崩,大遼亡,比遼更富有的北宋自然成了金人下一個目標,什麼?你說按照合約燕雲十六州應該交給宋朝?不好意思,我們金人堅決認為誰打仗厲害誰說話就更算數,宋朝有本事就來搶啊。在遼滅亡僅9個月之後,早已經磨刀霍霍的金人把盟約一丟南下侵宋。

然後就發生了太上皇與皇帝乃至大批宗族后妃王公大臣都被擄掠北上的“靖康恥”,急著議和、割地、賠款的宋欽宗,成了金人的最大助力。這樣的議和豈能長久呢?宋欽宗最終嚐到苦果,可他被金人押走,宋朝軍民還是要繼續抗金的。

中國有句古語叫“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話不僅說明了個人家國責任感問題,也指明瞭一個現實:國家命運會對每個人的命運都產生影響。北宋滅亡之際,曾經被宋欽宗派去跟金人議和的張邦昌,就深刻體會到了這一點。

張邦昌生於1081年,徽宗、欽宗兩朝時是主和派,做過尚書右丞、中書侍郎、太宰兼門下侍郎等,因為宋徽宗立太子站隊問題,被宋欽宗記恨上。雖然他不是出頭鳥,但也不可避免在宋欽宗即位後遭到明裡暗裡為難打擊,當金人逼近,張邦昌就被宋欽宗安排幹議和苦差。

跟張邦昌一起出使金營的就是後來的宋高宗趙構,當時他還稱康王。北宋一邊派人議和一邊叫人突襲金營,明顯沒把張邦昌和趙構的性命放心上,可見趙構和他這位皇帝哥哥也是不對付,雖然因為種種原因趙構平安回去了,可張邦昌還被金人扣著,一扣就扣到了金滅宋後。

金人雖然打仗厲害,卻也沒想到北宋如此不堪一擊,如何治理更多土地他們暫時也沒足夠經驗,相比定鼎中原統一天下,當時的金人更希望年年從南邊收歲貢錢財,所以他們的辦法就是立一個漢人傀儡皇帝當中間商,張邦昌入選。

得知自己有當皇帝可能,張邦昌大驚失色,涕淚橫流,就差沒撞柱子一死,《大金國志》記載:

“……金國文字來,限三日立邦昌,不然下城屠戮,都人震恐……邦昌誓自裁,或曰:‘相公城外不死,今欲死,塗炭一城邪?’遂止。”

這麼看來張邦昌是因為金人威脅要屠城才妥協了,其實也很正常,宋徽宗、宋欽宗雖然已經成了階下囚,可宋朝軍民還是以趙家為抗金的指揮中心,張邦昌腦子還沒壞掉,當然知道這時當什麼傀儡皇帝是燙手山芋,所以他雖然在金人扶持下建立“大楚”,卻還是處處守臣禮。

“大楚”,或者說偽楚,自然是不被史書承認,僅月餘,宋臣就推戴康王趙構在商丘即皇帝位,建立南宋。按說張邦昌也是功臣,因為金人一走他就堅決不肯繼續當皇帝,還政康王趙構,但他畢竟頂過“皇帝”名頭,趙構心中很不爽,建炎元年(1127年)便找了個莫名其妙罪名處死了他。

張邦昌的命運在那個時候顯得尤為滑稽,大楚皇帝的名頭,於他而言更像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隨時可能從天而降要了他性命。偽楚的短暫存在也是趙家之恥,立國百年竟然連北方屏障都守不住,宋朝,這個在文化藝術和科技發展、商品經濟各方面皆繁榮的朝代,太矛盾。

上一篇:劉璋的部下法正投奔劉備,是因為劉備的個人魅力嗎
下一篇:明仁宗在位還不足一年,卻成為明朝皇帝的標杆,為何評價如此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