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朱元璋誅殺有功之臣,唯獨漏殺一人,數年後他讓大明江山易主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中寫道:“范蠡遂去,自齊遺大夫種書曰: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回顧歷史,開國帝王,大多相似,可同患難,不可享福,過河拆橋,卸磨殺驢。明朱元璋,殺盡功臣,漏殺一人,後悔晚矣。

常言道:狡兔死,走狗烹。這句話用來形容古代開國皇帝再合適不過,當天下大亂的時候,明君需要文臣武將協助他奪取天下;可當國家建立之後,那些文臣武將似乎又變為隱患,他們隨時有可能造反,重新協助他人奪取天下。因此,皇帝往往會除掉開國功臣以絕後患。

當初,明太祖朱元璋在一眾人才的擁護之下,先後擊敗其他起義軍,最終成功推翻元朝統治,建立大明王朝。但他先後冊封的太子朱標與皇孫朱允炆都有一個特點,便是心善仁慈,朱元璋非常清楚那批開國功臣的性格,擔心此二人無法降服他們,便將藍玉、李善長等功臣除掉。

不過,朱元璋並沒有除掉所有開國功臣,還漏掉一個叫作陳亨的武將。或許是朱元璋認為他不足為慮,沒有造反的能力;也許是朱元璋當時已年老,一時間沒有想到這個人,但他永遠想不到在數年之後,陳亨正是令大明江山易主的關鍵人物。

在李善長被處死後的第八年,朱元璋過於勞累因病駕崩,皇位傳予朱允炆。雖然前太子朱標早已去世,但朱元璋還有很多能力出眾的兒子,可他偏偏將皇位傳於年紀尚輕的朱允炆,朱棣等人心中難免不服,暗中準備起義造反。恰逢朱允炆準備削藩,朱棣趁機起兵,聲稱進京勤王。

當時,朱允炆手下已沒有可用的大將,但在數量上佔優。反觀朱棣一方,儘管有諸多能征善戰的將士,但他作為一個藩王原本可以統領的兵力就不多,如果想要與朱允炆的部隊較量,必須擴大的自己力量。朱棣將目光鎖定在另一位藩王寧王身上,他的封地同樣在北部邊境,常常與蒙古人交戰,軍事能力強。

朱棣本來想說服寧王一起造反,可對方並不願意,他只好將目光轉移到寧王的手下,便是陳亨。陳亨是寧王手下的統領,幾乎掌控著寧王所有的兵力,其中還包括著名的朵顏三衛,戰鬥力極其強悍。

在此之前,陳亨曾是元朝的一名官員,任職揚州萬戶。朱元璋起義之後,陳亨便棄官投奔。在眾多起義軍中,他看出朱元璋並不一般,是一位能夠成就大事的人。之後的事實也證明了他眼光確實不錯,選了一名最有潛力的主公。明朝建立之後,陳亨被派去北方同蒙古人作戰。

朱元璋在京城清除開國功臣時,陳亨恰好在外征戰躲過一劫。靖難之變發生後,陳亨又一次面臨抉擇,和他第一次選擇起義軍一樣,這次他需要在朱棣和朱允炆之間選擇一位。最終結果還是一樣,陳亨再次選對,被燕王朱棣策反,帶領手下加入起義大軍中。

自此之後,陳亨跟隨朱棣持續進攻南軍。直到公元1400年,靖難之役迎來轉折點——白溝河之戰。在這一戰中,陳亨不慎受傷先行退出戰場。但他並沒有安心於養傷,接著同南軍將領平安在濟南大戰,再一次受傷,不得已退回北京。朱棣聽聞這件事後,還專門派人前往慰問,可見對其關心有加。

白溝河一戰,南軍大敗再無法組織起有力的進攻,朱棣一路南下勢如破竹。公元1402年,朱棣攻入南京稱帝,朱允炆則下落不明,傳聞鄭和下西洋有一部分原因便是尋找朱允炆,只可惜朱棣終其一生都沒有找到朱允炆。

明成祖朱棣即位之後,將在靖難之役中戰死的陳亨追封為涇國公。回顧陳亨一生,他眼光獨到,先後兩次都做出正確的選擇,為自己的子孫後代贏來享不盡的榮華富貴。雖然他本人並不是很出名,也無法同徐達、常遇春這樣的名將相比,但陳亨一生歷經兩個朝代,無論社會怎樣變化,他都能明哲保身,可以做到這一點便值得稱讚。

人生在世,有很多事物我們無法控制,同樣也不清楚自己明天將會面臨怎樣的問題。這時,我們便需要利用自己冷靜的頭腦判斷當前局勢,選擇一個最有利於自己的選項,就像陳亨那般,每次都可以選到最佳選項。這個能力非常重要,甚至可以決定自己日後的命運。

上一篇:女子暴雨天被困車內,只因特斯拉的開窗開關失控,售後:車主全責
下一篇:中國最精心設計的一個騙局,持續了3000年,至今仍有人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