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明惠宗朱允炆生死之謎終於解開?真沒想到,他最後竟落腳在此地

公元1402年,由於朱允炆的猶豫,朱棣所率領的燕王軍已經殺到了長江南岸,谷王朱橞與曹國公李景隆開金川門投降,朱棣進城時,應天皇宮燃起大火,等到朱棣率領的軍隊趕到皇宮將火撲滅時,應天皇宮已經只剩下了一片焦土,

軍士從後花園中搬出了幾具燒的焦黑的屍體,有人說這些是建文帝朱允炆和太子

朱文奎

以及

孝愍讓皇后

馬氏

的屍體。

但很快就有宮中宮女來報,說看見朱允炆帶著皇后和太子從側門逃了,朱棣因此將應天城四門緊閉搜尋朱允炆下落,但十幾天過去了依舊毫無收穫,朱允炆彷彿就如同一個幻影一般,徹底消失在了世界上,無論朱棣如何尋找,

找遍了明朝河山也沒能找到朱允炆的下落,生不見人,死不見屍。

不過從《明史》來看,朱棣繼位後多次尋找朱允炆下落,按理來說,就算朱棣是篡位,朱允炆畢竟是自己侄子,按皇家禮法而言,朱允炆不但不能死,還得供起來,起碼不能死的和朱棣有所關聯,比如說在朱棣攻城的時候死,

即使不小心把朱棣弄死了,那朱棣弒君篡位的名聲就擺不掉了,起碼也得妥善安置朱允炆的屍骨才對。

不過朱棣並沒有將那幾具焦屍下葬,反而是不斷地派遣人手滿天下的尋找朱允炆的下落,如果僅僅到這裡,或許可以認為是朱棣不想承擔弒君的罪名,有意不認朱允炆的焦屍,直到三年後的公元1405年,朱棣命令鄭和下西洋,

也就是在前一年,幾乎所有民間史料都記載朱棣多次派遣錦衣衛下南洋尋找著什麼。

如此看來,朱棣可能確實是掌握了什麼切實的證據,不然也不會再1404年之前全國搜尋朱允炆,

到了1404年之後,直接把主要搜尋方向轉向了南海

,這足以證明在朱棣的心中,雖然不知道朱允炆究竟去了哪裡,但朱允炆就是朝著南邊跑了。

到了清朝時,有人將民間野史匯聚起來試圖尋找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沒想到竟然真的在雲南武定縣獅子山找到了一些線索,時至今日前往獅子山,依舊能在山上的觀音寺中看到一幅楹聯,只見上面寫道:

僧為帝,帝亦為僧,數十載衣缽相傳,正覺依然皇覺舊;叔負侄,侄不負叔,八千里芒鞋徒步,獅山更比

燕山

高。

如果這首對聯真的是朱允炆寫的話,那全文都是可以解釋通的,所謂‘

僧為帝,帝亦為僧

數十載衣缽相傳

,朱允炆的祖父朱元璋曾經是和尚,後來當了皇帝,而他朱允炆在此出家,由皇帝變成了和尚,

就像是一種冥冥中的

衣缽相傳

一般。

正覺依然皇覺舊

,朱元璋當初出家時,就是投身於皇覺寺,正是在引導人將前面的僧為帝引向朱元璋,後面的

叔負侄,侄不負叔

則是暗喻朱棣,朱允炆的父親朱標是朱元璋的嫡長子,

朱棣則是朱允炆的親叔叔,朱元璋任命朱棣為燕王本身是想讓其為朱標、朱允炆守衛江山,可朱棣卻奪去了皇位,是朱棣辜負了朱允炆。

但是朱允炆卻不會去辜負朱棣,也就是

侄不負叔

’當然,這可能和朱允炆手中沒有士兵有關,

也有可能是朱允炆真的在觀音寺想開了,對皇位徹底失去了興趣,決定此後餘生都青燈古佛了此餘生。

八千里芒鞋徒步,獅山更比

燕山

高。

則更好理解,芒鞋,也就是草鞋,而八千里應該是一個虛數,表示距離很遠的意思,朱允炆這是在描寫自己逃出應天后,徒步走了很遠才來到這獅子山,只覺得這獅山,也就是獅子山,只要有我朱允炆在此,就比燕山更要高。

朱棣的封號是燕王,雲南境內可沒有燕山,這個燕山毫無疑問就代表著朱棣,如今朱棣成了皇帝,那他坐著的龍椅被叫做燕山也毫不為過,

而朱允炆此時正在獅子山上,可以用獅山暗喻自己。

這毫無疑問是一首反詩,別說明朝,就連清朝都不可能允許這樣一首詞流傳於世,朱棣是皇帝,那麼燕山就應該是最高的,最後一句分明是對皇權的挑釁,

如果和朱允炆沒關係,將這首詞寫在寺廟裡就是等著封建統治者來將這裡一掃而空,除此之外毫無益處。

上一篇:晚清大戶人家的妻妾漂不漂亮?這些照片告訴你
下一篇:儒家思想是近代中國衰落的根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