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龔自珍:他針砭時弊唱出時代最強音,卻身陷緋聞黯然回鄉被害身亡

龔自珍:兩樣銷魂味,頓惹清愁起

說起詩詞來,大都侷限於唐宋兩朝,能背出明或清詩的,大致不出那能數得出的幾首,無非是于謙的《石灰吟》,鄭板橋的“咬定青山不放鬆”等等,應該超不過十首吧,這同數量龐大的兩朝之詩相比,說滄海一粟當不為過,很是不成比例。

但龔自珍卻是個例外,他的詩文在我受教育的“史無前例”之時,倒是大行其道的,最有名的肯定是那“降人才”和“更護花”一類,而且,他那著名的《病梅館記》,也被作為反扭曲人性呼聲的精品之作,幾乎是無人不知的,所以可以說,他是在我們所處的革命年代中,少有被激賞的統治階層的人物之一。

龔自珍的頭銜很多,文學家是肯定有的,但還得加上思想家及什麼先驅的一堆,說個大名鼎鼎是再合適不過的了,但其實說來,除了他的幾首詩文外,人們對他的生平及思想,瞭解得應該還是不多,我也是一樣的。

龔自珍,字璱,號定庵,浙江杭州人,官宦世家,道光年進士出身,歷內閣中書、宗人府主事和禮部主事等職,晚年居住崑山,於49歲上暴卒於江蘇丹陽。

龔自珍可謂是正宗的官N代,父祖以上幾代都位高官,而且他的母親乃文學家段玉裁的女兒,而龔自珍幼時就曾受教於他外公,所以,他的家學淵源是極好的。

說起段玉裁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他是被梁啟超稱為“前清學者第一人”,著名學者戴震的大弟子,著作等身,最有名的便是《說文解字注》了。

龔自珍跟著外公學經學訓詁,在精研目錄學和金石學的同時,15歲就詩集編年,也算是神童一枚了,可惜的是他學習的這些,並不是專門為科舉的應試之學,所以,他在科舉上屢屢碰壁。

他26歲方鄉試中舉,後來六次參加會試皆鎩羽而歸,極度憤懣的他彷彿變了個人一般,“不喜修飾,故衣殘履”,酸腐之氣,百步可聞;遇不喜之人,輕者白眼,重者辱罵,時人呼為“龔呆子”。

一直考到37方才考中進士,而且是三甲第19名,“賜同進士出身”,總排名第95,很是勉強,原因並不是他考得不好,而是他的字太臭,史書載為“楷法不中程”,所以不得列優先,不得入翰林。

龔自珍遺墨

“賜同進士出身”是個什麼鬼?如果知道有個戲謔之言叫“替如夫人洗腳,賜同進士出身”,便可大致知道這在進士中的地位了,這叫天比天高的龔自珍情何以堪,而且,原因竟是因他的字寫得不好。

俗話說,字是打門錘,或者叫“字如其人”,王羲之瀟灑飄逸,顏真卿錚錚鐵骨,確實是“字如其人”;但是也有很多的字和人分離的,蔡京秦檜一代奸臣臭不可聞,可書法水平卻非常人能比,所以,不能一概而統論之。

考八股就是文綜中的政社哲,大體符合主旋律,沒有文法錯誤就行了,關鍵比的是書法;科考的字是有一定之規的,便叫“館閣體”,所謂“文必八股,書必館閣”是也,看來龔自珍在這敲門磚上沒有下過太大的功夫。

寫文前,我找來龔自珍的書法看了一番,說不上好壞,同“館閣體”講究“黑大光圓”的要求實在差別太大,如果以“館閣體”當標準的話,他的書藝肯定是不合格的。

不過,書法這門藝術水太深,而且還同人的聲名有直接的關係,鄭板橋的書法現在人人都在叫好,我是外行,實在是看不懂好在何處,不過我可以肯定,他如果在科舉時也用這“六分半書”,肯定是考不上的。

“龔璱人生平不善書,以是不能入翰林。既成貢士,改官部曹,則大忿恨,乃作《幹祿新書》,以刺執政。凡其女、其媳、其妾、其寵婢,悉令學館閣書。客有言及某翰林者,必艴然作色曰:“今日之翰林猶足道耶?我家之婦女無一不可入翰林者。”

這一段話載於清人之《新世說》,從中可以看出龔自珍倔犟的性格,以及對那些所謂翰林的不恥,光憑著那中規中距的書藝,就能反映其才能?這在哪個時代都是得不到肯定的。

龔自珍在這一段科考的時間中,並不是一門心思地為考試而作準備,他很早就被授內閣中書,掌撰擬和記載等文字工作,而且後來擔任國史館校對等官職,在這十幾年的時間中,他閱讀了大量大內檔案和典籍,更加豐富了他的學識,對他以超於常人的眼界來看世界,大有裨益。

“一簫一劍平生意 負盡狂名十五年”,從37歲考上進士後的龔自珍被授何官,任何職,我不知,但是,一個“不得入翰林”,幾乎將上升的通道堵死,所以,我估計仍然是內閣中書一類,他終其一生都做的是六品以下的小官,這對心高氣傲的他來說,應該很是鬱悶吧。

高中進士的十年後,47歲的他據說是屢屢揭露時弊,觸動時忌,而且還同頂頭上司弄不好關係,因而不斷遭到權貴的排擠和打擊,激憤之中,他決計辭官南歸,離開這傷心之地。

不過,以上是對他的離京辭官的官方說法,然而在坊間更是有著另外的一種聲音,而且在當時是一種反響很大的定論,也就是說,他是因緋聞而不得已為之,甚至還關聯到他去世之原因。

自古才子多情,龔自珍亦不能免俗,他在科考之時,新婚不久的妻子因誤診而亡,後來他是娶了本地知府的女兒何氏,至於婚姻是否幸福,是否一直伴隨其左右,不得而知,但在他的文集中,沒有一篇是寫給他妻子的,可見其情感最多屬於“一般般”之列吧。

龔自珍緋聞的起因緣自於一位叫作顧太清的女人,這個女人可是真不得了,她是一位貝勒爺的小妾,當時有句話叫“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她寫有的《紅樓夢影》,說的是賈寶玉離家出走後的故事,是《紅樓夢》最好的續書之一,所以,她也是中國第一位女小說家。

自古情緣謎案多,天公眷我又如何;

誰人不是知音少,一紙紅樓任評說。

過程就不敘述了,一是畢竟是野史八卦,二是很狗血,三是我不是太相信,反正是那貝勒去世後,顧太清同龔自珍多有交集,後又因為龔自珍的一首詩,被認為二人關係曖昧;而人民群眾是最喜歡這類帶點顏色的八卦題材,眾口鑠金,結果是顧太清及女兒被趕出家門,龔自珍在京城也無法立足,黯然離去。

歸鄉後的他去書院當了名教書匠,生活平淡,然而兩年後,龔自珍在故鄉“暴卒”,於是有人猜測其為貝勒指使的人給暗殺了;當然,也有人考證為是他回鄉後,同一位叫靈簫的歌妓打得火熱,後來是被這歌妓給毒死了,人生謝幕得很不莊重。

現在的官方為了樹立“高大上”之形象,一般都稱之為“病逝”,然而,誰也不說是啥病,是個什麼症狀,所以,即使在當時就傳言滿天飛,撲朔迷離,疑竇叢生,最終也沒有定論;

當然,主流是將其歸於帶有香豔色彩的死因,但也有人說是他在京城時樹敵太多而遭此劫;比如,在晚清小說《孽海花》中,就借龔自珍兒子的口吻說,他被宗人府的同事用毒酒毒死了,真相至今無解,可憐這龔自珍50歲不到就離世,真是天妒英才啊。

龔自珍是近代著名的思想家,作為一個封建時代計程車大夫,能與後世時代有如此默契而被大讚之人,實在是很少見,要說清楚他的思想脈絡很是不易,而且也未能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但大致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他對當時的體制是不滿的,當然,他不可能上升到要推翻封建制度的層面上來,他希望的是“君臣共治”,也就是說,要理順君臣關係,君主的能力再大,也要靠著一幫“賢臣”的共同努力,才能治理好一個國家。

這個就有點痴人說夢的感覺了,在“家天下”的時代,完全沒有可操作性;接下來當然要對當時實行的所謂“停年格”,也就是靠熬時間,憑資歷來獲得升遷,所以,龔自珍是希望改變人事制度,以能力大小來決定官職的任命。

這個出發點當然無可非議,但操作起來很不容易,因為一切皆要看皇帝的喜好決定,不管你才大才小,最後的決定權還是由皇帝把握,即使有考核和監察制度相輔也是不可能實現的,何況,伸縮性強,非硬性指標,也就是說說而已了,至於倡導“經世致用”,呼籲革新變法等思想,我覺得有老生常談之嫌。

建議是建議,思想是思想,思想要落實到建議上,必須要有可操作性,比如龔自珍痛恨“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社會現實,主張“均財富”,前者是思想,後者是建議,這完全是不可能實施的嘛,難不成如當年王小波或《水滸》一般,去替天行道地“均貧富”不成?

所以,我對龔自珍思想家的頭銜很是不以為意,只能說他作為一個有才能之人,對自己久居下僚而一抒其對現實的不滿,時而將這些怨言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僅此而已。

他同林則徐有交集,當林則徐去廣東禁菸時,龔自珍寫有一封自薦信,希望能與之同往,然而被林則徐婉拒了,於是他又寫有名曰《送欽差大臣侯官林公序》呈上,闡述了自己對禁菸的意見,提了不少建議,並告誡要作好戰爭準備,這些也能反映出龔自珍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定態度。

林則徐虎門銷煙

龔自珍是一位有忠君愛國的封建士大夫,他以天下為已任,具有強烈的責任心和使命感,所以,他在京城的時間中,不停地給朝廷上書,對幾乎他看到的不滿意之處,都要寫成奏摺上達,也將這些統統歸述於自己的著作之中。

至於他的哲學觀點,重點是批判“天命觀”,強調萬事萬物都處於變化之中,反對因循守舊,“拘一祖之法”,並歸納為“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的結論,斷言要使國家強盛,必須棄舊圖新;這其中自然是有著很多亮點,但如果僅憑這些看法就將其尊為思想家的話,我覺得還是很牽強的,因為,這些皆非其首創。

但他是一位文學家這可是名副其實的,他最著名的便是《己亥雜詩》,這是他48歲離京時,一路文思泉湧,走了三個多月,作了315首詩,集之成冊;不僅數量多,而且質量也很高,創作效率著實驚人。

這一組詩或議時政,或述見聞,或思往事,題材十分廣泛,內容複雜,大多借題發揮,抨擊社會,是他文學範疇的代表作,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以下這首了。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對這首詩的賞析和引用就太多了,在我們那個時代,這是同劉禹錫的“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齊名的詩作,被稱為充滿了革命理想,呼喚著變革,呼喚未來的頂級詩作。

相比之下,我倒是更喜歡下面這首詩,因為,他沒有太多的張揚,是以一個離京之人心境寫出的灑脫,這個就很是不容易了,而且還說出了一個人人心中有,人人口中無的哲理。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做春泥更護花。

不管是被排擠還是因緋聞,龔自珍都是黯然離京,但他走得卻是如此地豪情,往事如煙,故友如雲,輕輕地一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故土遙遠,將一個離愁冠之以浩蕩,顯得是凜然正氣,呤鞭所指,一切皆化為詩情,大氣!

後兩句是傳世之名句,以荷花為喻來表明自己的心志,他一反常見的李商隱之“留得殘荷聽雨聲”之淒涼,代之而起的是“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自我犧牲精神,期待的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之歷史浪潮,卻又以委婉的花枝以示情懷,將政治抱負和個人志向融為一體,讓人更覺得親切。

除了一直被時代讚許的那些正氣滿滿的詩外,龔自珍其他類目的詩中膾炙人口的佳句也是多多,比如,“美人如玉劍如虹”便是他的經典名句;這句還被瓊瑤阿姨當成歌詞,用在了《情深深雨濛濛》裡面。

其他如“但開風氣不為師”,道出了他敢為天下先的勇氣,“萬人叢中一握手,使我衣袖十年香”,好感人,哪個女人能拒絕如此深情地直白!

“江寧之龍蟠,蘇州之鄧尉,杭州之西溪,皆產梅。或曰:“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態。”固也……”

對這文就不評價了,太多太多,此《病梅館記》實是天下奇文,區區三百餘字,將作者對賞梅的態度合盤托出,明為寫梅,實則療梅;當然,此文出自龔自珍之手,自然會聯想到他對人才培養的態度,借物喻事,主題是在隱射統治者壓抑和摧殘人才。

不過,有時我在想,如果此文出自如張岱、袁枚或文震亨這類小資人之手,是否會有此結論,怕是另有一番光景,是吧。

再說了,凡事皆有利與弊之兩面,我很喜歡盆景,而盆景中對樹枝的要求很高,必須要使其“病”方才會有“美”,不然,直且直了,美從何來?這個如果被指“文人畫士”病態的審美情趣,怕也不是太合適吧。

龔自珍作為一個兩百多年前計程車大夫,跳出長期浸潤的儒家思想梏桎,他不斷地針砭時弊,發出對現實不滿強音,顯示他鬥爭意志堅強,同時具有崇高的愛國熱枕,雖然這些都是建立在仕途騫促而“憤怒”的基礎之上,但,只要有這一點,就足以在中華民族傑出人物譜上立足了。

他的詩文,想象豐富、氣勢磅礴、寓意深刻、筆鋒犀利,瑰麗奇肆,有“龔派”之稱;他的散文奧博縱橫,既繼承了我國的優秀傳統,又具有獨特的風格,自成一家,所以,前人既有評曰:“其為文幽渺深邃,詩亦獨闢奇境”。

他不滿於當前體制,但卻又熱衷功名;他有傲世之才,卻因書法而仕途蹭蹬;“功成倘賜移家住,何必湖山理故簫”,早年的豪情敵不過現實的殘酷,他“沉浮郎署者凡十餘年”,最終是鎩羽而歸。

龔自珍狂傲的性格是不容於世的,在那個時代,當官是仰人鼻息以求進階之途;文學創作是拾人牙慧故作深沉之狀,這一切都使得孤傲的他愈加的激憤,遂形成了他“亦狂亦俠”的風度。

他被柳亞子譽為“三百年來第一流”,其文風幽怨中雜以慷慨,生活裡壯烈合以哀豔,這些都構成龔自珍獨特又極富魅力的人生境界,好在他在困頓之時,呤鞭南歸,最後是五十而知天命之際,在故鄉的山光水色中,隱入了他疲倦的身影。

上一篇:80年代一輛鳳凰腳踏車,相當於現在多少錢?說出來讓你無法想象
下一篇:唐朝名相姚崇為何只幹了三年就罷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