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親信深夜被抓,謀反事洩,皇帝派人安撫,朱高煦破口大罵:“靖難之役,沒有我,哪有你?”

1426年七月一天夜深,太師張輔將一個捆綁如粽子般的男人,連夜送給了皇帝朱瞻基。此人連聲大罵張輔背信棄義,但張輔不為所動,朱瞻基聽完張輔的陳奏,既驚且喜,這一天終於來了。

被捆綁之人名叫枚青,在歷史上只是個小角色,他是漢王朱高煦的親信。

明仁宗朱高熾駕崩後,朱高煦認為皇帝新喪,繼位的朱瞻基又年輕,形勢不穩,正是造反的好時候,於是派枚青深夜潛入京城,去找他一直認為是好友的張輔,想讓張輔為內應以成事。

朱高煦沒想到的是,張輔熱情招待了枚青,當枚青放鬆警惕,將來意完全道出之後,張輔片刻都沒耽擱,立馬讓人將枚青捆了起來,連夜送往御前,表明了自己堅定的立場。

那個時候的朱瞻基雖然順利登基為帝,但是擺在他面前棘手的問題,就是外藩問題。

這個問題,是明太祖朱元璋留給他後世子孫的,歷經建文、永樂、洪熙三朝都沒有得到解決。

尤其是朱棣的兒子漢王朱高煦,在他爹還沒死的時候,就想發設法處處牽制太子朱高熾,希望能取太子之位而代之。

後來實在是太過囂張跋扈,奪嫡之心流於表面,鬧得人盡皆知,朱棣強令他就藩山東樂安,斷了其以合法手段取得皇位的可能。

到朱棣病亡於榆木川,死在五次北征的途中,朱高煦因外出就藩,未能隨父出征,太子朱高熾讓皇太孫朱瞻基火速到軍營中節制大軍,順利即位為帝,未讓朱高煦因朱棣崩殂而掀起風浪。

可惜的是,明仁宗朱高熾僅僅當了10個月的皇帝,就驟崩於欽安殿。

當時身處南京的太子朱瞻基,得到訊息後,以超乎尋常的速度回京即位,讓在半道派兵設伏的漢王朱高煦的陰謀未能得逞。

三番兩次錯過機會,自己想要造反當皇帝的心思弄得朝野皆知,漢王朱高煦終於憋不住了,在朱瞻基登基未穩之際,效仿他爹朱棣,開始了興兵造反的行動。

朱高煦不愧為最像朱棣的兒子,照葫蘆畫瓢,扯起了“清君側”的大旗,矛頭直指五朝元老夏元吉。

聽到漢王朱高煦起兵謀反的訊息,朱瞻基是期待的。這個問題總要解決,這個人總要解決,這件事情總是要來的,遲來不如早來。

但是他祖父永樂皇帝朱棣連年興兵,已經掏空了國庫,他是真不想在這個時候,再跟朱高煦打一仗,他想要和平解決這件事情。

於是他派中官侯泰去山東樂安,將他的這份心意帶給朱高煦,好讓對方懸崖勒馬。

朱瞻基的願望是好的,但是朱高煦造反的心思是堅定的,於是侯泰在樂安見到了一個居高臨下,傲氣十足的漢王。

朱高煦南面而坐,對侯泰說:“當年靖難之役,若不是我浴血奮戰,他朱瞻基能有今天?結果我爹聽信小人讒言,把我封到此地。我大哥當了皇帝,只想用金帛籠絡我,現在的皇上又用祖制來壓我,我怎麼可能久居此地!”

既然曉之以理,對方不領情,看來只能動兵了,朱瞻基在大臣楊榮的建議下御駕親征。

皇旗一動,在聲勢上一下子就壓倒了叛軍,同時與朱高煦暗通曲款的幾路兵馬也都按兵不動,態度由積極參與轉變為持續觀望。

戰鬥的過程很是簡單,朱瞻基帶領的明軍精銳很快包圍了樂安城。起先還囂張跋扈的朱高煦見大勢已去,捨棄了隨他一起謀反的將士,選擇了偷偷出城投降。

戰爭的結果,朱瞻基也很滿意,不費一兵一卒,明軍生擒主謀漢王朱高煦。

戰後,群臣都勸朱瞻基將朱高煦正法,以絕此後患,朱瞻基念及親情網開一面,並沒有殺他,而是將他廢為庶人,軟禁在西安門內逍遙城。

同時,朱瞻基並沒有放過這樣一個展示皇威的機會,戰罷回京之後,馬上傳詔給另外一個藩王,趙王朱高燧,暗示他交出兵權。

趙王朱高燧本來與漢王朱高煦狼狽為奸,但是看到朱高煦面對朝廷平叛大軍,連掙扎都未掙扎就選擇了投降,知道抵抗無益,乖乖交出了三衛兵馬,成為了一個閒散王爺。

就這樣,朱瞻基即位後,一場毫無波瀾的平叛戰爭,活捉漢王朱高煦,又借大勝之勢解除了趙王朱高燧的親王軍隊,明初長達半個世紀的藩王問題在他手上終於得到了解決。

當然,能成功平定漢王朱高煦的叛亂,圓滿解決趙王朱高燧的威脅,除了朱瞻基是一個有作為的皇帝之外,也跟他重用賢臣有很大的關係。

仁宗死後,給繼位的朱瞻基留下了一批非常有實力的名臣,文有“三楊”輔佐,武有英國公張輔,在地方上,朱瞻基又重用像于謙、周忱這樣能夠為民請命、為官清廉的巡撫。

當時的朱瞻基在諸多名臣的輔佐下,繼他爹朱高熾之後,施行與民休息的政策,迎來了明朝歷史上知名的“仁宣之治”。常有人將“仁宣之治”與“文景之治”相媲美,諸位以為是否恰當呢?

上一篇:安徽最新人口排名:亳州躋身四強,六安領先安慶
下一篇:語教語樂 | 詞彙應該怎麼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