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不可逆結構——論自然和人類社會的進化(上卷)(168)

三十一、老子及《道德經》(5)

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聖人慾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道德經》第六十六章

老子認為,聖人如江海一般居於人民之下,將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之後,不與人民爭利。但是這種人並不是普通意義上的人,對現實沒有借鑑意義。在現實中,統治者通常位於社會的核心位置,而社會的權力和財富不斷地從外圍向中心聚集,因此統治者實際獲得的權利和財富必然高於大多數民眾。這種現狀是由社會結構決定的,並不是誰能夠改變的。對財富的爭奪是人的天性,它形成了人與人之間競爭的一面,只是不同階層的人具有不同的競爭性。與民爭利才是客觀事實,不與民爭利只是個別聖人的行為。從現實的角度出發,人類社會需要修正社會財富的流動方式,而不是徹底改變它的流動方式。也就是說,統治者需要關注社會財富創造和分配的方式是否恰當,以及它的流動是否能夠保持平穩。如果大多數民眾的基本生存條件受到了威脅,社會財富的正常流動出現了中斷,社會結構就會出現分裂的危險。也可以說,統治者關注中下層民眾的生存現狀客觀上不是為了他人,而是為了自己。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人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道德經》第八十章

老子欣賞原始社會的生活,他認為只要民眾各安其所,就可以天下太平。但是,原始社會的理想生活只是後人的想象和美化的結果,而不是現代人真實的體會。如果原始社會真像老子所描繪的那樣,並一直維持下去,那麼社會就不需要發展了。況且,原始社會的人類並非沒有慾望,他們只是受限於當時社會發展的水平被動地適應原始的環境,或者說他們的慾望尚未被激發出來。“司馬遷反對老子的主張,……人人的慾望便是想看盡天下間美麗之色彩,想聽盡天下間悅耳的聲音,想嚐盡天下間美味的食物。人人想過身心安逸的快樂日子,有自我得意的榮耀人生。”(錢穆《中國經濟史》)“無慾無為”是一種脫離現實的極端思想,因而不被現實社會所接納。極端的事物通常不能長久,而且一旦被放大會帶來很大的負面作用。

每一種社會結構都是一個“矛盾體”,是好與壞的結合。其中必然存在一些令後人嚮往的美好事物,但同時也一定伴隨著一些令人厭惡的社會現象。任何社會都是以如此方式構成的,正是社會矛盾和對立所產生的相互作用促成了社會結構的持續進化。因此,我們在評價事物的優劣時,不能有偏見,僅僅看到它好的一面或壞的一面,一定要有所兼顧;而在作出選擇時也要有所取捨。原始社會的特點是人口少、居住分散、生活簡單、衝突少;但缺點也很明顯,居住條件差、食物來源不穩定、嬰兒死亡率高、壽命短。即使有些人認為原始社會的生存狀態很完美,也阻止不了社會進化的腳步,因為沒有一個社會結構是靜止不動的,進化是所有事物永恆的旋律。

對未來社會的構想不能以歷史“座標”為參照,這有如“刻舟求劍”。世易時移,社會的外部環境已經完全不同,社會的內部結構也隨之改變。與此同時,人類的思想觀念也同樣需要作出修正,要正確對待現有的社會矛盾,建立相應的社會組織形式,實現社會結構的相對平衡,這些改變都被視為人類社會的進步。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道德經》第八十一章

老子採用的思維方式基本都是逆向的,在他眼裡聖人是將逆向思維發揮到極致的人。雖然老子懂得事物變化所具有的辯證原理,但他處理事情的方式卻是極端的,缺少了中庸、平衡之術。因此,道家思想比較適用於極端的社會狀態,而儒家思想恰恰相反,適用於和平年代,在戰亂時期則難以發揮作用。雖然老子和孔子看待聖人的標準不同,但是他們眼中的聖人都是完美的,沒有任何負面的形象。聖人完全明瞭事物變化的規律,能夠透過自我剋制使事物朝著對聖人有利的方向發展。聖人完全忽略了自我,他的存在完全是利他的。我們不禁要問,聖人有“自我”嗎?聖人有“自我”需求嗎?聖人有“無知”的一面嗎?聖人的內心有矛盾、衝突嗎?聖人的言行永遠一致嗎?這些問題讓我們聖人的存在有所懷疑。實際上,老子眼中的聖人已經脫離了人性的範疇和現實世界,那麼他們還能對現實社會施加影響嗎?我們與其等待聖人的出現,不如在客觀現實中尋找社會發展的真實邏輯。

“在人類文明中心的任何地方,道家都是最早的這樣一種哲學:它推斷人類在獲得文明的同時,已經打亂了自己與終極實在精神的和諧相處,從而損害了自己在宇宙中的地位。人類應該按照終極實在的精神生活、行為和存在。”(阿諾德·湯因比《人類與大地母親》)道家在提倡放任自由、反對人為干預的同時,也就放棄了社會變革和技術進步。他們希望民眾返回到原始狀態,過上與世隔絕的、小國寡民的生活,他們認為這種生活方式才能給人們帶來精神世界的和諧。道家的思想偏離了人類文明進化的軌跡,這也註定了它在社會中的影響力。確切地說,它給個人的精神修行指明瞭一條出路,但未能給中國社會的發展變革開出良方。

上一篇:NBA同一屆選秀中出3個MVP有多難?84屆96屆上榜,03屆沒做到
下一篇:《入戲》:靠腦補把自我攻略的男主,女主想要把男主按到垃圾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