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傳奇!南安女子把窮家變成首富,遺言讓姻親關係維繫600多年

閩南俗語常言:“一代親,二代表,三代煞了了。”以此形容親戚關係的逐漸疏遠。但在南安豐州,有一段姻親關係,卻持續了600多年,兩族後裔往來不斷。

每年農曆四月初四,便是燕山黃氏十房三世媽——柯氏媽的忌辰。除了祭祀,黃氏後裔往往會擺設20多桌的宴席,其中必留一桌款待柯氏媽的孃家人。

兩族姻親維繫600多年,皆源於柯氏媽“長相親”的遺訓。如今,柯氏媽的畫像被後人懸掛於祖祠正中堂,與丈夫黃原德之像“平起平坐”。

柯氏媽是誰?黃氏後人為何給予她如此殊榮?“其為女、為婦、為母、為姑,鹹罄厥美。載籍所稱,烈孝義慈,亦不為過。”時任泉州知府胡器又為何對其極力讚美?

祖祠先例

在綿長深幽的南安豐州燕山古街上,素有“百柱廟”之稱的燕山黃氏家廟坐落於此。周邊尚有燕黃五房三世、八房賜珠堂、十房三世、十房七世等古樸、端莊的祖祠建築群。

十房三世祖祠距家廟不過百米。沿著古街緩緩步行,這座古老的祠堂便映入眼簾,只見祠堂坐東向西,呈三進十間張結構,出磚入石、雕樑畫棟、雄偉壯觀。

正門匾額上,鐫刻“黃氏十房三世祖祠”八個楷書大字,大門楹聯:“亞魁巡按大夫第,知府少卿名宦家。”訴說著燕黃十房曾經的輝煌。

進入正殿,柯氏媽的巨幅畫像與十房三世公黃原德之像,並列懸掛在正廳神龕兩側。只見她身著一襲藍裙,頭戴金簪,眉清目秀,坐姿端莊,頗具大家閨秀風範。畫像下還有前姑蘇刺史、九世孫黃懋中為其作的遺像贊。

在古代,女性社會地位遠比男性低,女子畫像鮮少被放入祠堂,與宗族男性祖先一起被供奉祭拜。除非這個女性對家族對社會有著特殊貢獻,才有資格享受這一殊榮。

究竟做了什麼,能讓柯氏媽與丈夫“平起平坐”,接受後代頂禮膜拜呢?

“祖妣解囊興郡邸,府君感戴撰生銘。”殿內,黃氏後人黃天助撰寫的這副對聯,道出了柯氏媽傳奇的一生。

白手興家

柯氏媽諱玉娘,乃是宋朝龍圖閣學士柯述的第十三代嫡孫女,其父時任永春縣主簿,柯氏又是當地的名門望族,會與當時沒落的黃氏結親不能不說是奇緣巧合。

雖說柯玉娘出身名門,長得又端莊大方,上門提親者絡繹不絕,但皆因“八字”不合,紛紛打了退堂鼓。

柯玉娘一時心灰意冷,萌發了尋短見的念頭。沒想到,欲投水自盡的她,卻因此邂逅了一段姻緣。

他,就是燕山黃氏十房三世公原德。正值盛夏,酷熱難耐的他來到“赤土坑”洗澡,恰巧遇見了尋短見的柯玉娘,並救了她一命。

回家後,黃原德將此事說與五伯父聽(原德早年喪父,常寄住在五伯父家),“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五伯父打聽到了姑娘的家世人品,也知曉了柯玉娘尋短見的內因。

高興之餘,五伯父直接委託媒人,帶著黃原德的生辰八字前去提親。

出人預料的是,雙方八字極其相配,簡直佳偶天成。就這樣,在五伯父的牽線搭橋下,成就了黃原德與柯玉孃的這段姻緣。

黃原德因家道中落、早年喪父,不思上進的他,有點小錢就去賭場揮霍,家中已是一貧如洗。

知書明禮的柯玉娘並沒有氣急敗壞,她嫁入黃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整頓家風,白手起家。

婚後,柯玉娘很快瞄準商機,帶領家人在豐州大面積開荒種植甘蔗,再把生產出來的蔗糖運到當時最大的農貿集市——洪瀨出售。如今的泉州市豐澤區北峰街道招集社群有個地方叫“糖房”,相傳是當年柯玉娘帶人來此榨糖沿用下來的地名。

除了善於經商,柯玉娘還精於理財,在豐州和洪瀨購買田園厝宅,還開店鋪,搞貿易,辦錢莊,不斷擴大家業。經過日積月累,黃家終於成了富甲一方的巨賈。原來的窮小子黃原德成為當地首富,被人尊稱為“大紳士”,柯玉娘也被人們尊崇為“聖娘”。

解囊資郡

環顧十房三世祖祠四周,只見祠堂門廳、上下櫸頭和正廳兩側牆壁上,排列著本房歷代名人錄。

在這浩瀚時空中,燕黃十房子孫人才輩出,明清兩朝參加科舉考試,其中不乏“名宦”“鄉賢”和各類社會有用之才。

不過,這一切皆因柯玉孃的一個舉動,才打開了黃氏族人出仕為官之路。

燕山黃氏的沒落,要從公元1368年說起。當時元朝滅亡,明朝建立,因燕山黃氏祖先黃答喇真,與忽必烈的親堂通婚,獲賜蒙古姓“答喇”。明朝建立後,身為前朝貴戚,自然遭遇當朝的打壓,黃氏通往科舉門第之路也被封死了。

俗話說“人有逆天之時,天無絕人之路。”柯玉娘就抓住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明永樂年間,泉州府衙失火,整座府邸幾被焚燬,知府胡器備受打擊,要重建一座府衙談何容易?

得知訊息的柯玉娘,立刻派長子黃道生與胡知府聯絡,表明願捐金復建府衙之意。

胡器對柯玉娘樂善好施的舉動早就有所耳聞,知道她是一位慈善家,且“富可敵國”,便欣然應允。

有了柯玉孃的傾囊相助,府衙很快就建成了。胡器喜不自勝,為表示謝意,他便問黃道生:“令堂有何事需要本府幫助?”

黃道生開門見山,表明母親心中所想:“祖先雖是前朝貴戚,他在前朝為官清正廉潔,勤政為民,深得南安士民的擁戴。但由於朝代更替,我們黃家子孫被剝奪了參加科舉考試的資格,家母希望官府能一視同仁,准許燕山黃氏子孫參加科場考試。”

胡器認為,此時明朝已實施開明的民族政策,平等地對待所有民族,這個要求也很在理,當即答應撰寫奏章呈報朝廷。

最終,這一紙奏書,終於等來了朝廷的正式批覆,燕山黃氏至此恢復了參加科舉的權利。

此後,燕山黃後裔人才輩出,黃氏家族成了泉郡的名門望族。據燕黃族譜記載,明清兩朝,燕山黃後裔湧現出10名進士,49名文武舉人(其中十房6名進士、4位名宦,30名文武舉人),既有父子同榜登科者,也有兄弟同朝為官者。

黃氏後裔認為,正是柯玉娘“解囊興郡邸”這一舉動,讓黃氏家族徹底扭轉了政治上的劣勢,才有了燕山黃科第聯輝的日子。因此黃氏全族給予柯玉娘最高榮譽,將她的事蹟寫進黃氏族譜,開了宗族女性進家廟接受頂禮膜拜的先例。

為了紀念柯玉孃的貢獻,後人們在十房三世祖祠正對面,捐資興建了一座慈恩坊、一堵照壁和一個風水池,面積近700平方米。

生銘立傳

翻開陳舊的燕黃族譜,數頁的《十房江夏母孺人柯氏墓誌銘生傳》,讓歷史的年輪倒轉,筆者試圖透過這些沉睡的文字,翻閱柯玉娘傳奇的一生。

墓誌銘是一種悼念性的文體,主要是對死者一生的評價。生前撰寫墓誌銘的人於世上本就寥寥無幾,柯玉娘就是其中一人。在她71歲時,已提任國子監祭酒的胡器,效仿古人為柯玉娘撰寫生志立傳,開創了泉州為生人立傳的先河。

胡器在墓誌銘中交代了為柯玉娘撰墓誌銘的緣由,並用一大段話闡釋了稱她為“異人”之因:“孺人,何稱異人也?聞其手植花果,祝之,其生必榮。貸人金帛,息之其利必倍。捐貲佐修府治、邑治以千計。寺剎宮觀、黃金檀樾,以累百計。雪峰鑄鐘弗成,孺人投以金釵即完,鐘有釵跡,人稱聖娘雲。”

洋洋灑灑七八百字,一個天資聰穎、淑德兼備、樂善好施的“聖娘”形象躍然紙上。

柯玉孃的心慈人善,還體現在為自己家族所做的貢獻。

在燕山黃氏後裔和柯氏後裔之間,詮釋了600多年姻親往來不斷的傳奇。

而這一切,也與柯玉娘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原來,柯玉娘深知孃家人丁寡少,而黃氏族人枝繁葉茂,便為孃家人尋得了庇護之路。臨終前她立下遺訓,要求子孫後代對其孃家的親人務必做到“長相親,只相護;不相欺,不越界”。

近600年來,豐州燕山黃氏十房的後裔牢記祖先的“十二字遺訓”,柯黃兩家“中表親”長期往來,親如一家。儘管兩姓住地距離不到400米,黃氏後裔繁衍將近10萬之眾,柯氏後裔只有160人,黃氏後裔從未以強凌弱,也未有一人跨界到柯氏地域,建設一間房子,侵佔一釐土地;甚至柯氏後裔有人受外姓人欺負,黃氏後裔都會站出來維護。

每年正月十七,黃氏都會組織100多人到柯氏祠堂參加祭祀活動;反之,每年農曆四月初四,在柯氏媽忌辰祭祀活動中,柯氏後人亦會組織代表參加,600多年的姻親交流,延綿不絕……

人物:柯玉娘

柯玉娘,號廣心,南安豐州人,出生於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於明正統六年(公元1441年)逝世,享年91歲。她是燕山黃氏十房三世孫黃原德之妻,為人樂善好施,扶貧濟困,常捐輸重金興復寺剎,如白礁慈濟宮、霞蘇雪峰寺等。泉州府衙被火焚燬,玉娘亦捐金助其復建。在泉州當過知府的胡器在她生前撰書墓誌銘,並且恢復了燕山黃氏參加科舉的權利,傳為曠世奇事。

遺蹟:猛虎墓

柯玉娘與丈夫的合葬墓位於洪瀨鎮東林村,始建於明永樂年間。該墓為石砌結構,分為墓室、墓桌、墓乾池、花壇等,總面積1925平方米,於民國初期、1972年、1984年先後修葺,墓身未動,墓葬儲存完好,因位於當地的猛虎山又緊臨梅溪,該墓得名“猛虎跳澗穴”,俗稱“猛虎墓”,為南安市不可移動文物。

賴香珠 黃奕群 文/圖

上一篇:13年前,河南保安娶26歲美國女碩士,後來兩人過得咋樣了?
下一篇:汕尾市城區稅務局為落實便民服務出實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