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古人喜歡把銀子放在衣袖裡,不怕掉出來嗎?原來裡面有這“貓膩”

在影視劇中,古人常穿著長袍大褂,袖口非常大,隨便一掏就能掏出一件寶貝,要付賬時,也只要一掏袖口,就能拿出銀子,這使得觀眾非常疑惑,古人喜歡將銀子放在大袖子裡,不怕掉嗎?原來裡面有這“貓膩”。

古時的服飾與現在有很大的差別,有錢的人確實穿著大袍寬袖的衣服,袖口處有一個口小肚大的口袋,口袋的開口方向和袖口的方向相反,這使得口袋裡的東西不會輕易掉下來,而且可以裝不少的東西。

“兩袖清風”是如今大多數人知道的一個成語,它說的是做官的人為官清廉,明朝時期有位官員名叫于謙,正統初年,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輔政,對於謙非常重視,于謙早上上奏的奏請,晚上就能得到批准。

三楊去世後,太監王振把持朝政,到處斂財,朝中的臣子也多攀附王振,幾乎見到王振,就要從袖口處掏出白銀,不過於謙卻不這麼做,有人就對於謙說:“你不願送財,難道不帶點土產?”于謙便一揮袖口,說到:“只有清風”。

事實上,古人的衣袖也有講究,平民老百姓基本沒有多少閒暇的時間,為生活勤勉做事,所穿的衣服就相對簡單,衣袖也不是很大,外出所帶的銅錢也不會很多,而身份地位越高,衣袖也會設計得越大,古時宰相的衣袖能夠寬至地面。

說到大袖衫,就不得不提一下名畫《簪花仕女圖》,是唐朝時期畫家周昉所作,反映了當時的一個文化背景,畫中的大袖衫正是體現了唐代繁榮、恢弘和大氣的文化特徵。

中晚唐時期,一般婦女服裝,袖寬通常都是在四尺以上,貴族禮服更為華麗,而且唐朝時期社會開放,人們對很多事情都非常包容,對於女子著裝也沒有特別的規定,像《舊唐書· 輿服志》和《中華古今注》中記載,唐代的女子還可以穿男裝,不論女子身份尊卑,出門在外還是待在家中,都能夠如此打扮。

不過穿著寬袍大袖的貴族出門,也並非都在袖口口袋裝有銀子,官員繁重的文字也不會放於袖口,寬袍大袖有時僅是用來表明自己的身份,並不是用來當一個“藏寶箱”。

另外,“袖珍”的原意是袖中的珍品,如今“袖珍”二字指的是體積比較小,便於攜帶的東西。

上一篇:烏克蘭既想購買F16,又想要加入“北約”,魚和熊掌能否兼得?
下一篇:阿富汗政府軍半年就丟掉了大半領土,再一次證明了游擊戰永不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