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從哪個朝代開始,中國人逐漸喪失血性不再尚武,你知道嗎?

一千年之前,在宋朝都城即將陷落的時候,有無數的勤王士兵開始向北奔襲,皇帝選擇了妥協,直到都城開封淪陷的時候,很多地方的將領都還不知道訊息,但這仍然阻止不了那種自上而下的血性,大家都知道天子只有中國天子一個,天子有難,地方誰人不去救援?這種血性到明朝的時候就已經很難見到了,而從這個朝代以後,古代王朝雖偶爾有血性突起之人,但終究不是那種全民熱血了。

中國王朝覆滅的經驗和前進動力

說起中國人前進的動力這個東西很有可能是一種空泛的東西,很多人說他不存在,也不知道這個存在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但我們只要去細心看,總是可以在一些英雄人物上面找到前進下去的動力,而這種動力則是我們所不具備的,這種動力只是存在一些堅持下去的人身上,他們身上承載了絕大多數人所不具備的精神,這種精神是從中國古代一代代傳承到今天的。

這種精神是一種虛擬的物質,他看不見和摸不著,但就中國人的歷史而言會告訴我們生活在這個人世間到底是為了什麼,首先在滿足了物質需求之後的我們最大的需求就是為了尊嚴和骨氣,人活著就是為了尊嚴和骨氣,別人可以欺負你一時,但不能欺負你一世,被欺負的總是要還回去,大到一個國家也是這樣,這樣的朝代才會知道中國人去銘記和傳承。

如今間隔一千年,我們是否可以輕鬆的去回憶一下宋朝滅亡的場景呢?從一個經濟,文化,商業,美食,服飾都趨於頂峰的一個朝代到底是如何跌落神壇的呢?用今天的話來對比的話就是出自非洲的一支剛剛脫離原始社會的女真部族怎麼敢去進攻大宋還能成功的呢?這種問題複雜到和明朝亡於清朝是一個道理,很多人想了三天三夜都想不明白,但史書之中分明有著尚武和血性這兩個字的答案。

宋朝何以滅亡,難道不是這個朝代對於武力和血性的忽視嗎?整個宋朝分為南北兩段歷史,北宋從開國時候開始就像防賊一樣防著自己國家的武將,好像多丟失一點城池和土地都沒有關係,但絕對不能讓自己手下的武將擁兵自重或者是直接坐大,因為這種想法才使得西北地區的李元昊一步步坐大到威脅陝西關中的地步。

也正是因為宋朝的這種想法,燕雲地區沒有一個人願意去收回,畢竟收回燕雲之後的巨大功勞是不是又要威脅到皇帝了?這個時候中國的武將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自由地發揮了,唐朝時代那種爭著往邊疆立功的精神僅僅存在幾個人的身上,而偏偏就是這幾個如同流星一般劃過宋朝天空的武將還不被宋朝重視,最後的結黨營私和皇帝的奢侈之中走向了亡國的深淵,這是北宋滅亡的故事和教訓。

大宋王朝缺少的東西

北宋被遼國欺負,金人崛起之後又欺負北宋,直接把北宋給打的滅亡了。到南宋之後又是被蒙古欺負打到直接滅亡,為何這些相對落後且野蠻的遊牧民族反而能夠擊敗那個時代世界性第一的大宋王朝呢?難道在古代農耕文明之中的核心與精神文化血性上面真的戰不贏從原始時代過來的遊牧民族?那既然是這樣,同為農耕的漢朝和唐朝為何又能夠打的四方夷狄臣服呢?宋人到底缺少了一種什麼東西?

如果我們說清朝身上的中國人渾身都是奴性的話,那漢朝和唐朝身上中國人渾身就都是血性了。而介於清朝和唐朝之間的宋明兩朝則是逐漸失去的血性和逐漸深化的奴性。宋朝之所以打不贏遊牧帝國,真的跟農業文明沒有多大的關係,更多的應該是從精神核心身上出發,似乎從唐朝滅亡,趙匡胤建立宋朝之後就把這條血性之路給斬斷了,他害怕別人重複他兵強馬壯之人做皇帝的這種奇蹟。

這種斬斷還是比較殘酷的,首先是從制度上面就已經限制了武將不能夠獨自在外領軍,每次碰到大的國家戰爭,皇帝都會派遣一些“監軍”來監看將軍的軍事行動,這種其實都還算好的,最為嚴重的是一些監軍的權力竟然超過了將領,他們帶著皇帝的聖旨為非作歹,明明就是不懂軍事,還是要裝著很懂的樣子去指手畫腳,用靖康之變之後岳飛的話說國家大事都是這幫人給弄壞了。

在文臣武將的待遇上面也是有著很大的差別,像整個宋朝的讀書人就過得十分瀟灑的生活,反正開國皇帝趙匡胤一直就有規定說不可以殺士大夫,而整個宋朝三百多年的時間裡面也就是因為特殊原因殺死了兩個人,還是在靖康之變和南宋初建的這種關鍵時刻,要不是太過於惹怒了趙構說不定都不會去死,這種待遇的差別實在是讓宋朝的武將寒心啊,那些長年駐守邊疆的漢子到了京城依舊會被看不起。

就像北宋歷史之中的名將狄青曾經誇耀自己手下是一條好漢,但隨後便被文臣領袖韓琦給藉口殺掉了,並且說靠讀書考取功名從東華門走過去的人才是好漢,每次看到這裡的時候都會有一種將韓琦這種文臣掐死的衝動,要是沒有這些武將在邊疆地區保家衛國,看你們讀什麼聖賢書,怕是都要淪為了胡人的奴隸罷了,有人替你們負重前進,你們還要在後面說著最惡毒的話。這樣的宋朝不亡何待?

到了南宋更是這樣,明明有岳飛,吳階這些人橫空出世,以這些軍隊明明可以恢復宋朝的舊有疆域,但為了皇權還是不準放手去做,使得十年之功毀於一旦,明明有著血性可以恢復的時代,卻還是要秉持祖訓將宋軍的血性一步步的贊送,有時候真的會感慨不知道那個時候的宋軍士兵到底是靠著一股什麼樣的信念支援下去的,因為從道理上來說這樣的君王不值得為他去赴死,而南宋所經營的淮河防禦戰線依舊是從金國支撐到了蒙古崛起。

這一百多年的時間是宋軍血性的最後階段,支撐他們的不是對於君王的忠心,而是不願意看到從秦漢傳承下來的華夏大地受到胡人的揉捏,不想看到南北朝時代的亂局重演,所以我們在可惜宋軍血性失去的時候同時也要尊重宋軍,感謝那一百多年的堅持為中國南方保留了最為完整的血性和“漢魂”,這種魂魄的力量使得百年之後在明朝得以復興,但終究是回不去漢唐了!

上一篇:八月初五千秋節,俗語:“鞦韆祭祖,千秋祝壽”,兩者有啥區別?
下一篇:宣稱三天解決蘇聯的非洲國家甘比亞,到底實力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