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東安馬跡江:石頭上有很多馬蹄印,流傳著一個傳說…

(作者:粟蔣)馬跡江位於東安縣與新寧縣交界處,隸屬東安縣鹿馬橋鎮黃泥洞村。距村中心大約十公里左右,亦是黃泥洞村最偏遠的一個自然組。

馬跡江,顧名思義,這名字肯定與馬跡有關聯,至於這地名有何來頭,且聽我慢慢道來。

相傳許多年以前,這條發源於新寧一渡水安陽村山腳的小溪,還是一處無主之地,因其奇峰兀立,怪石嶙峋,人跡罕至。惡劣的地理環境,不適宜人類居住,因而東(安)新(寧)兩縣官府踢皮球一樣,都不願意管理這不毛之地。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不能因其自然條件差,而放棄管轄權。再怎麼說也是國家的疆土,如果任其氾濫,必定導致匪患滋生。朝廷不知從何處渠道得知馬跡江一帶成了兩不管的地方,當時的皇上雷庭震怒,下旨責令湖南巡撫查明事情的真像。

官大一級壓死人,巡撫深知此事非同小可,接下這燙手山芋,弄不好烏紗帽不保算是小事,項上吃飯的傢伙搬不搬家還是個未知數。

食人俸祿,忠君之事,巡撫立即發公文給邵陽和永州知府,責令其妥善解決此事。

兩地知府接到上司公文後,不敢怠慢,各自召集手下的知縣,由知縣親自出馬前往馬跡江一帶劃定界線。

兩知縣事先約定,各自從縣衙出發,兩人在哪裡碰面,便以此為界線。

新寧的知縣因其來馬跡江的路線多山路,異常難走,特意坐轎而來。而東安的知縣從縣衙出發則是一馬平川,他一人騎著一匹馬悠哉悠哉,一路飽賞沿途的秀麗景色。自從進入鴨巴口後,只見一路人煙稀少,荒草叢生,不禁皺起了眉頭,打定主意,故意放慢腳步拖延時間,讓新寧知縣多走一些路。

新寧人一向厚道,當官的亦是如此,體恤民情,勤政為民。雖說來馬跡江的路異常難走,但他為了多管轄一些疆土,不斷催促轎伕加快步伐,可憐那兩個轎車負重前行,累得上氣不接下氣,見父母官催得急,只好咬緊牙關,一路疾行,轉眼翻過了陽方嶺大岌,進入了馬跡江一帶。

而東安的知縣相較於新寧的知縣要精明得多,他一路信步前行,過黃泥洞、梨樹坪,陳福寨,見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從大山深處蜿蜒而來,不禁喜上眉梢,連聲讚道好地方!

過了陳福寨,馬上進入這條不知名的小溪,只見小溪從一道緊容一人透過的峽谷向他迎面而來,小溪兩岸的岩石似刀削一般,真的是“一夫擋關,萬夫莫開。”一條曲徑通幽的小路與溪水交叉在一起,時而涉水,時而緊貼巖壁前行,溪水中的石頭長滿了清苔,又溼又滑,縣官騎坐的白馬,所過之處,留下了一串串清晣的馬蹄印跡。

小白馬馱著知縣艱難行走在峽谷中,越往前地形越險要,東安的“縣老爺”嚇得膽顫心驚,生怕從馬背上摔下來。在這前不著村、後不巴店的荒涼谷中,萬一摔下,喊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連個收屍的人也沒有,豈不成了孤魂野鬼?

官老爺畢竟是讀書人出身,善於用謀,只見他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他覺得這種“鬼地方”不要也罷,何不送個順水人情,將這不毛之地送給新寧縣管轄。反正這大山中天高皇帝遠,誰管誰倒黴!東安知縣打定主意,故意拖延時間,扼緊馬繩,放緩步伐,小白馬也深知主人之意圖,積極配合。

花開兩枝,不能單表一朵,再來說說新寧的知縣,自從翻過陽方嶺大岌,一直都是下坡路,轎伕自然輕鬆許多。不知不覺中來到一處叫“黃土岌”的地方,剛好與東安知縣迎面相撞。兩知縣信守承諾,各自下馬離轎,握手道聲辛苦,商定以此為界。

眼看天色已晚,兩人在友好的氣氛中揮手道別。憨厚質樸的新寧知縣不知東安知縣耍奸使滑,故意將這大片山地拱手相讓,還傻傻的認為撿了個大便宜,鑽進轎子一路屁癲回新寧去了。

各位看官,且聽我說,也許有人會質疑這馬蹄印未免有些牽強附會,這純粹就是年復一年的水滴石穿所致。如果有這種想法,那大錯特錯了,我可以拍著胸脯保證,這一串串完整的馬蹄印絕非水滴石穿所致。至於這個傳說是否屬實,我不敢斷定真偽。傳說畢竟是從一輩又一輩人口中傳下來,因為無史書記載,無證可查,難免有以訛傳訛之嫌。

上一篇:希望你遇到一個人他看你時眼神溫柔陪你做很多事說很多話走很多路
下一篇:泰興北部新城核心位置,96畝高階住宅小區土地掛牌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