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馮道的天道: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

歷史上多半時間裡,皇帝一般要比臣子能走得遠一些,如宋仁宗一朝,僅宰相一職,就熬死熬退了至少二十三位。

亂世之中,臣子之性命,更是草芥浮萍一般脆弱,未必就比平頭百姓安生多少。

但是,茫茫史海,總有一些另類出現。

橫貫了整個五代十國的馮道,便是這奇才中的翹楚。

出生於河北滄州的馮道,從劉守光帳下從仕算起,先後歷經後唐、後晉、契丹、後漢、後周五個王朝,加上還曾經向遼太宗稱臣,侍奉過的皇帝達到驚人的十二位,這種鬼神操作,就算稱之“十朝元老”都是低估。

然而,在歷史上,這位奇人卻是被清流罵的聲名狼藉,不堪入耳;同時,他又被奸佞棄之如敝屣,嗤之以鼻。

身處亂世,清忠多死於節,奸邪多亡於利,渾噩之輩,難成高位。

這麼看起來,經歷了十餘朝的馮道,似乎於這三種類型都不契合,確實是個極品奇葩。

馮道不忠。

這從屈身數朝便可得知。

馮道不奸。

馮道為人,幾乎沒有任何不良嗜好,不僅反對貪汙,還以身作則,生活勤儉樸素,經常提拔有才德後進,且公開鄙視紈絝貴族子弟。

馮道不貪。

晉梁交戰,底下諸將搶得一美女,獻給馮道,馮道將美女置於別室,待找到其親人後,放她回去。

馮道不苟且。

馮道率兵出征時愛兵如子,於將士同吃同睡。家鄉饑荒,守喪在家的馮道盡出家財,賙濟相鄰,甚至在夜裡偷偷幫人耕種。

馮道不畏死。

朝廷要選人出使契丹,眾多大臣深知其中危險,無一人願意前往,關鍵時刻,馮道一首“道去”,挺身而出,義無反顧。

馮道不無才。

其人好學能文,留世詩篇不在少數,又主持校定了《九經》文字,並以雕版術印之,開我國官府刻印書籍之先河。

馮道不無德。

任戶部尚書時,馮道父親亡故,他立刻棄官徒步返鄉,堅持為父母完成守喪,並謝絕了一切贈禮。

這個奇葩中的極品,明明有大才,有節操,有德行,乍一看,除了忠,貌似都有了,活聖人在世啊!

其實,如果你真的這麼理解,就大錯特錯了。

馮道的道,只有一條:忠。

但是,馮道並不是忠君,忠國,忠事。

馮道只忠於自身。

馮道最有名的一句詩是:“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

這句話的本意,並不是如現代常規的理解那樣,勸人不要計較得失,要堅持做正確的事情。

馮道寫在《天道》裡的這句話,其實是說,

只要做出對當前最好的選擇,不需要去管將來會怎麼樣。

一塊圓潤的官場太極石,一個稜角頗為分明的現代風,精緻利己主義者。

馮道正是在每個關鍵時刻,總能做出對自己,對周邊最好的選擇,甚至不惜為此拋棄舊主,也毫不猶豫,堅持己心。

而且,馮道非常注意行事分寸,既能明哲保身,又能不為人嫉恨,反而舉止有度,令人折服,所以才能屢屢在新朝忠獲得高位,成為朝堂四十餘年的“不倒翁”,並得以善終收場。

不好色,不貪財,有才幹,不結黨營私,不樹敵,有容人之量,知進退、愛惜民力,不愚忠…馮道應該是世間唯一一個,將中庸之道修煉至化境的神人。

至於功過,道德幾時曾去世,舟車何處不通津。任你歐陽修說什麼“不知廉恥”,司馬光罵幾句“奸臣之尤”,本是個唾面自乾的妙人,就算當面聽聞,怕也是不足一哂吧。

而芸芸呼天搶地者中,多少人實則羨慕不已,又該如何辨識?

青史能佔幾分真假,馮道哪來半點虛妄。

“請君觀此理,天道甚分明。”

(插圖源自網路,侵刪)

上一篇:68歲泰王歸心似箭!連夜飛德國跟後宮團匯合,難怪蘇提達一臉愁容
下一篇:清初滿人有十萬騎兵,他們是如何滅掉明朝百萬大軍和百萬義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