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秦陵地宮有多少水銀?專家:你看山上的石榴樹就知道了

從門閥士族到官僚主義的數千年曆史長河中,一介布衣任職中樞翻雲覆雨的情形屈指可數,但有一個時代卻總讓人魂縈夢繞,便是春秋戰國時期。一個戰亂不斷禮崩樂壞的風雲時代,高低貴賤的血緣之爭退居其次,智慧與力量成了左右時局的唯一砝碼。稷下學宮百家爭鳴,布衣卿相的時代就此到來,這場千年難得一見的思想劇變其最後的象徵莫過於陳勝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一個社會底層的農夫吹響了驚世駭俗的號角,使得劃時代的秦帝國亡於旦夕之間。看似曇花一現卻未能改變“百代皆行秦政治”的歷史趨勢,也沒能抹殺“千古一帝”秦始皇的不朽功績,而與之相關的諸多千古謎題更深入人心,秦始皇陵便是其中之一。

秦始皇坐擁天下,六國的能人異士為其所用,無論是生前的制度還是死後的地宮都彰顯了古人超前的智慧。而秦始皇陵聚集天下奇珍異寶,雖是李斯督造,但結構機關卻是精英匯聚而成。而覬覦墓中財富者前赴後繼,數千年來前往以身犯險的不知凡幾。秦三世時便有名人項羽焚燒秦國地上建築,盜掘始皇地下陵墓,但項羽舉六國之士挖掘數月也沒能找到始皇主墓的地宮位置。隨後高祖劉邦下令保護並遷居農戶已收民心,開啟了歷朝守護秦陵的先河。但每逢亂世,無論是如曹操的群雄籌措軍資還是如溫韜的宵小趁火打劫,秦始皇陵一直都是他們心中的首選。讓人詫異的是時至今日秦始皇的主墓地宮依舊完好無損,無論是盜墓賊如過江之卿的古代還是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尚無一人窺見地宮內貌,足見當時秦始皇的卓越遠見,以及助其實現胸中藍圖的六國能人的卓越智慧。

相比之下,得益於科技成果的今天,考古也因此相得益彰。1962年的初次考察便已探得秦陵的初步範圍相當於當前故宮面積的78倍,更為讓人驚訝的的是根據其宮牆的引數來看,其質量足以經受8級以上的地震,想必德國製造也會肅然起敬。科技考古的成果遠不止此,根據現有的科技,專家對秦陵進行了汞量測試,結果證實了司馬遷的記載“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並非空穴來風。秦陵內有一萬二千平方米的汞異常範圍,約有205個PPb的平均含量,最高的約為1500PPb。雖然外圍含量相對較低約在5~65PPb的範圍內,但都足以證實秦陵內部大量水銀存在的事實,而在秦陵隨處可見的石榴樹也因此讓人退避三舍。

而秦陵之所以注入如此之多的水銀,其目的顯然不是單純的為了模仿江河湖海。水銀在秦陵的運用彰顯了秦人研究和運用水銀的壯舉,熟悉化學肯定知道汞是常溫下唯一一種可以流動的液態金屬,古人因此稱之為水銀不無道理。其內聚力強、蒸汽壓高、揮發性強的特點註定了他是絕熱的不二之選。古人尚不知驅熱降溫的冷藏原理,但從汞的研究中認識到其可以作為冷凝劑來充當地宮密閉後的隔熱層,以防止屍體腐爛。加上汞在蒸發後產生的劇毒具有極強的殺菌作用,對於屍體儲存更是一箭雙鵰。

諸多史料證明先秦時候的煉丹著作中汞並不陌生,而汞在自然界中則是以化合態存在,也就是古人說的“丹”,而硫化汞則是古人說的“丹砂”,根據丹砂具有昇華、還原的特殊性質,加上古人的長期研究便有了東漢“河上奼女,靈而最神,得火則飛,不見埃塵……將欲制之,黃芽為根”(“河上奼女”指汞、“黃芽”指硫黃)、汞白為流珠”的結論,足見煉丹化汞的應用在先秦早已不是新鮮事。至於產量再看當時巴蜀和陝南的地理環境對於坐擁天下的秦始皇來說也並非難事,巴寡婦清的傳奇故事也是家喻戶曉。

上一篇:劉伯溫臨終前預言,九代之後家族會出一奇才,百餘年後當真應驗
下一篇:民國佳麗陸英,婚後14次懷胎生下4位美人,為何36歲突然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