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秀才考了七次之後一路開掛,曾國藩無意中用了兩個原則

曾國藩是不是中國的阿甘?從小智商讓人捉急,秀才考了七次才考上。他後來的成就大家都知道了,阿甘也有這麼一段從青銅到王者的經歷。

曾國藩的學習方法就是四個字,死記硬背。不對呀,不是說死記硬背不好嗎?

曾國藩的老師是他的父親曾麟書。曾麟書43歲才考上秀才,也害得兒子考了七次。曾麟書教兒子讀書就四個字,死記硬背。第一句話背不下來沒搞懂,絕不學第二句;一本書沒搞明白,不翻第二本。讀書就像沙漠裡種樹,曾麟書的讀書方法就是原地刨坑,不挖出水長出葉子,不刨第二個坑。別人都一大片樹林了,曾國藩還在那兒刨坑呢。過深地糾纏細節,打磨區域性,成了曾國藩六次落榜的重要原因。

後來曾國藩意識到問題所在,學會寫文章之前先佈局,先考慮整體架構再動筆。之後曾國藩一路開掛,連續中秀才,舉人,一路過關斬將考取翰林,成為國家的高階智囊團成員。

回頭再看他的死記硬背和七次高考,耽誤時間了嗎?其實反而節省了時間。雖然刨坑刨了十幾年,但是種一棵活一棵,每棵樹都根深葉茂,扛得住狂風暴雨嚴寒酷暑。這就是基礎紮實,蓋幾層樓都不怕。看似耽誤時間,但是路越走越省力。這種思路其實是貫穿了曾國藩的一生。他對付強大的太平軍也是這樣,著名的結硬寨打呆仗,跟他死記硬背學知識沒死角的做法如出一轍。

到現在,這個理兒也是一樣的。十年前我做記者的時候,曾經採訪過北京鼓樓的一個饅頭店。小小的一個山東人開的店,只賣饅頭,但是戧面饅頭實實在在,拿起來沉甸甸,咬一口結結實實越嚼越香,每天外面排長隊。到現在仍然是地安門小吃第一名。這也是結硬寨打呆仗,沒有任何技巧,就是把最基本的東西做好做紮實,這勝過所有的營銷手段。

回頭思考,曾國藩從青銅到王者的轉折點是什麼呢?

第一個原則,要解決問題,先跳脫問題的框架。

曾國藩第六次考秀才的時候,落榜不說,主考官還在全省公開批評曾國藩文理不通。這對讀書人來說,傷害性和侮辱性都拉到了最高分。臉皮薄的人可能就自掛東南枝了。但文理不通四個字,就像一道閃電劈開了曾國藩的腦袋。考試不及格,被羞辱這都是表面問題,這四個字恰好幫他跳出了問題框架。

對啊,為什麼文理不通?我沒有把學過的知識聯網啊!拿了卷子看了題目,盯著區域性一個點一頭鑽進去,發現鑽不進去再東拉西扯,可不就是文理不通嘛。曾國藩清楚地意識到,父親作為他的老師,一直在用最笨的辦法讓他死記硬背,但是沒讓他建立知識格局和框架。想通了這一點,曾國藩在補習當中開始有意識地進行思維框架的訓練,把學過的知識進行融會貫通。他感覺這次有門兒了。

轉眼又到了考秀才的日子。考卷發下來之後,曾國藩沒有像以前那樣,上來就開始寫。他默默地坐在那裡開始構思,整體脈絡是什麼,主題是什麼,用哪些論據進行論證等等。一個小時後,腦子裡想通了,他才開始下筆,一氣呵成。這次他果然考上了!而且隨後的考試他就像開了掛,一直考上翰林院。

我們再看第二個原則,所有的問題,其實是經過偽裝的禮物和寶貴經驗。

這實際上就是面對重大挫折的時候,用什麼樣的心態面對。文理不通看似羞辱,其實點醒了曾國藩,解決了他讀書方法的致命問題。這哪裡是羞辱,這分明是上天的禮物。

特別巧,加拿大心理學家克里斯多福寫的《親密關係》這本書,提到兩個原則,跟曾國藩轉變自己命運的思路,驚人的巧合。

今天我們同時推薦兩本書,一本是克里斯多福的《親密關係》,一本是張宏傑的《曾國藩傳》。張宏傑的《曾國藩傳》,講了曾國藩的讀書,打仗,做人,用人,都貫穿了他重視基礎,做人做事紮紮實實的方法。在浮躁的網路社會,他的方法其實更顯示出優越性,看似最笨,實際上是最節省時間。

東西方的智慧結合在一起看,咱們的受益翻倍。

上一篇:王思聰不是舔狗,是騷擾
下一篇:經歷了金人的“賜金浴”,北宋皇后紛紛選擇自盡,究竟是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