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寒食節和清明節是一個節日嗎?為什麼寒食節和清明節的概念是什麼?

這個節日是寒食節,和清明節的日期很接近。很多人把二者當作是一個節日,但它們的概念和內涵是完全不同的。

寒食節是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來命名的

在古代寒食節又稱為“禁菸節”、“冷節”、“百五節”,是因為沿襲上古時期的改火習俗微卡而來的。

因為過去中國地區每到初春季節,氣候乾燥,不僅人們儲存的火種容易引起火災,而且春雷發生也易引起山火。但是,在那時候生火很不容易~儲存火種也很困難,所以不能隨隨便便就把火種滅掉。

又不耽誤生活、生產,於是古人就把上一年傳下來的火種全部熄滅,即“禁火”,然後重新鑽燧取火,產生新火種,並把這個作為新的一年生產、生活的起點,謂之“改火”或“請新火”。

為了求得平安,改火時,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將穀神稷的象徵物焚燒……時間久了,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後來的禁火節。

這段不能生活的時間長短,史料有三日、五日、七日等不同說法,魏晉時期曾長達一個月。

而在這段無火的時間裡,人們必須準備足夠的熟食以冷食度日,即為“寒食”,故而得名“寒食節”。此後綿延兩千餘年,被稱為民間第一大祭日。

寒食節的一個傳說

寒食節原發地是山西省介休市綿山(5A景區,寒食節、清明節發源地——百度百科),距今已有2640年的歷史,比古老的端午節還早358年,一度成為過去民間的第一大祭日。

春秋時期,介子推(春秋時期晉國人,有治世之大才)歷經磨難輔佐公子重耳(即後來的晉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復國。

晉文公想讓他繼續輔佐自己,奪取天下成就霸業,可是介子推急流勇退,就侍奉著母親,辭官歸隱於介休綿山了,怎麼著都不肯再出山。

後來也不知道誰出了個餿主意~於是晉文公就命令放火燒山,逼他出來……子推母子不但不躲,不跑,相反抱著一棵柳樹活活被燒死了……

晉文公很悲痛很內疚,為了悼念他,不但自己在子推忌日這天祭奠他,還下令家家戶戶都不準生火做飯,包括皇宮,大家都吃冷食,算是反省自己的過錯吧,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寒食節。

插圖4 雖位列三傑但史書上對其記載很少,另說春秋三傑是介子推、伍子胥、管仲

介子推“割股奉君”(公子重耳逃亡時,有次即將餓死。介子推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了一塊,與採摘來的野菜同煮成湯,保住了重耳的命),隱居“不言祿”的壯舉,也深得百姓的景仰和懷念,後人尊他為介子,位居“春秋三傑”之列,歷代詩家文人也寫下大量吟詠緬懷詩紀念他的高尚情操。

小時候的快樂:吹柳笛,編柳帽

“柳”為寒食節象徵之物,寒食節的一個習俗是折柳插門,為什麼呢?

介子推母子當時是抱著柳樹被燒死的,晉文公難以忘懷介子推,就將一段燒焦痕跡的柳木帶回去做了一雙木屐,每天望著它流淚:“悲哉足下。”

(此後,“足下”這個詞成為同級或平輩之間相互之間的尊稱,相當於“閣下”,據說就是來源於此)

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介子推,到了墳前發現那棵被燒死的柳樹居然復活了,吐露著綠枝千條,隨風飄舞。

晉文公觸景傷情,睹物思人,看著眼前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心情複雜地掐下一枝柳樹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自己頭上。心裡想著,一定要記取介子推生前對自己的告誡:勵精圖治,心懷蒼生,追求政治清明……

我和小夥伴在很小的時候,每逢這個時節,除了做柳笛,也有折柳枝編柳帽的玩法,但純是為了好玩,當時卻不知這個習俗是這麼流傳下來的。

寒食節的精神核心

《中國傳統文化大觀》載:“大致到了唐代,寒食節與清明節合而為一。”清朝時期湯若望改革曆法,把寒食節定為清明節的前一天。再後來,因為寒食和清明離的較近,所以人們把寒食和清明合在一起只過清明節了。

實際上,寒食節有著自己的內涵,和清明節還是有一定區別的。

從文化的層面看,清明節“可能”沒有寒食節深和廣,因為寒食節的傳統文化裡,是以“忠、孝”為核心的內涵。當然,介子推不是盲目愚忠愚孝,他這樣做是有前提的。

以及由忠孝延伸而來的“奉獻”、“廉潔”、“功成身退”等,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是維繫中華民族之間、家庭成員之間團結的道德力量之一,就算放在今天還是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的~

最後以唐朝詩人韓翃一首名詩為本文做結~

      寒

春城無處不飛花,

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官傳蠟燭,

輕煙散入五侯家。

上一篇:中國古代十大名將排行榜,秦國人排第二,第一名竟然是. . . . . .
下一篇:【小夥子很精神】楊過和小龍女的愛情故事,竟然是因為郭靖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