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讀史可明智,但你若讀的是印度的歷史,可能越讀越會變成個傻子

正所謂,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透過閱讀歷史,我們可以學到很多經驗教訓,對於個人品格乃至民族延續,都有著相當的指導或者借鑑作用。比如讀唐朝貞觀之治,我們知道開放與包容能讓國家強大文明繁盛,讀清朝閉關鎖國,我們瞭解封閉誤國和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

可一旦你讀過了印度歷史,你就會明白“歎為觀止”這個成語的真正含義,因為印度的歷史,就是一部被征服和躺平的歷史。

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印度文明,乃是出現於公元前3000年的哈拉帕文化,也就是印度河流域文明。早在4600年前時,哈拉帕文化已經建立了超過4萬人以上的城市,在城市中心還有糧倉“銀行”,古印度人將糧食集中儲存,需要時再取出,展現了哈拉帕文化當年的先進與璀璨。

但哈拉帕文化雖然在印度河流域存在了1000年的光景,但是除了那座城市遺蹟之外,就再沒有什麼高光時刻了,甚至花費了1000多年的時間,都沒能形成相對系統的文字,等到公元前1500年時就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反觀幾乎同時代的我國夏商兩朝,卻花費了1000年時光,讓甲骨文形成體系,到了西周時期的金文,已經是一個比較成熟的語言了。

後來,雅利安人從西北湧入印度,將退回部落社會的古印度人統治在了麾下。雅利安人為了保障自己在印度的絕對統治,就創造了最開始的種姓制度,將人種分為了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四個等級,其中最低等級的首陀羅乃至連人都算不上的,就是古印度原住民了。

事實上,中國歷史上也曾經出現過這樣嚴苛的人種制度,那就是元朝。蒙古聯合色目人等民族共同征討中原,統一全境之後,就將當時不同民族分成了不同人種,蒙古人、色目人就相當於婆羅門、剎帝利和吠舍,而漢人就相當於首陀羅。但是漢人更有血性,面對壓迫奮起反抗,元朝末年是起義不斷,最終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的統治,元朝不過佔據中原100來年,就被漢人推翻了。

但雅利安人來到印度之後,種姓制度卻變得根深蒂固,任憑之後怎麼改朝換代,印度原住民都沒有像朱元璋等人一樣奮起反抗。雅利安人進入印度之後,古印度的文化基本上就此斷絕,印度從此開啟了新的歷史。

不同的雅利安豪族在印度不同地域建立了不同的國家,最後形成了16雄國,頗有些春秋戰國的味道。但跟春秋戰國不同的是,16雄國是雅利安人的內戰,古印度人扮演的只是奴隸和棋子的角色。

公元前6世紀,波斯帝國攻入了印度,取代了雅利安人的位置。不久之後,馬其頓王國又攻入了印度,取代了波斯人的位置。後來月護王撐起了印度人的臉面,建立了印度歷史上第一個帝國,並在阿育王時期達到鼎盛。但同為印度人的阿育王,依然沒有廢除種姓制度,因為阿育王家族早已被入侵者文化同化,雖然身體流著印度人的血,但是思想上卻是印度人的統治者和壓迫者。

公元前2世紀,孔雀王朝逐漸衰落,此後希臘人、安息人、阿拉伯人、突厥人都紛紛攻入印度,建立了不同的帝國,成為了新的剎帝利和婆羅門,印度文化就此徹底被衝散消滅。但唯一不變的,就是印度人依然還是在首陀羅的位置。

公元前18世紀,葡萄牙人來到了印度,印度開始成為了西方殖民地。後來英國取代了葡萄牙、荷蘭的海上霸主地位,將印度納入治下。而面臨著一波又一波的侵略者,印度人卻選擇了屈服躺平。

即使在1857年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印度民族大起義,但其目的本身並不是為了實現民族獨立和平等,即使成功之後,也只是讓早已不是印度原住民的印度人推上剎帝利的位置而已,何況這場起義最終還以失敗告終,此前統治印度的東印度公司就此下臺,換上來的卻是整個英國。

到了20世紀40年代,全世界民族獨立運動都快速興起,乘著這場東風,印度也在1947年時宣佈了獨立,在名義上廢除了種姓制度,但事實上種姓制度卻依然在印度根深蒂固,古印度人的後人依然屈居於首陀羅的位置,時至今日依然沒有改變。

縱觀印度的歷史,他們的歷史似乎停滯了幾千年。幾千年來,原本居住在印度地方,本應該掌控這片土地的古印度人及其後裔,卻始終選擇 躺平,甘心做首陀羅被人壓迫,即使奮起反抗,也只是為了從被壓迫者成為壓迫者,為了能讓自己成為剎帝利乃至婆羅門而想盡辦法,卻從未想過破除這種思維定式,創造屬於自己的文明和文化。

所以說,看過整個印度的歷史,幾乎無法從中學到太多東西,即使學到一些東西,那也是將印度歷史的演替當做反面教材來看才行。曾經跟我們站在一起的古印度文明和古印度人,而今卻成淪落到了現在這般田地,實在令人唏噓不已。

上一篇:宋朝:最尊重知識分子的朝代丨吳曉波
下一篇:兩個韓信(作者:汪澤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