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蛐蛐皇帝,卻開創了大明盛世,玩物未必喪志

明宣宗被稱為“促織天子”,但是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促織的具體意思,那就是——鬥蛐蛐,正因如此他還有“蛐蛐皇帝”的稱號。因此很多人看到“蛐蛐皇帝”和“促織天子”這兩個稱號肯定都會覺得他是一位玩物喪志的昏君,明朝肯定會敗在他的手上,但事實並非如此。

明宣宗朱瞻基不僅和父親明仁宗朱高熾共同打造了“仁宣盛世”,還化解了漢王朱高煦和趙王朱高燧的奪權危機,除此之外明宣宗在經濟上實施改革,開展的財稅政策改革大大減輕了百姓們的負擔,是一位當之無愧的明君。

明宣宗的特殊愛好和其他的君主大有不同,很多君王下朝之後喜歡打獵,有的君王則把美人和美酒作為享樂。但是明宣宗鬥蛐蛐的愛好讓很多高官達貴不齒,認為這是下等人的娛樂,因此正史中對其並沒有詳細的記載,仔細翻閱野史的話就能得到證據。

正如蒲松齡的著作《聊齋志異˙促織》中就提到:“宣德年間,宮中促織之戲盛行,歲徵民間。”意思則是明宣宗喜歡鬥蛐蛐的愛好早就傳遍大街小巷,因此便去民間尋找比較厲害的蛐蛐。當時的百姓認為較為厲害的蛐蛐能夠賣出高價,因此引起眾人不斷爭搶。

蒲松齡還提到,很多遊手好閒的人捉到善斗的蛐蛐的時候就會專門餵養,藉此提高市價,一些比較狡猾刁詐的差役就會向百姓攤牌蛐蛐的費用,這樣的做法導致很多人家破產。著名的瓷器“灑藍釉”就是為了滿足明宣宗遊戲的需要製作而成,這位皇帝甚至專門讓景德鎮御窯廠燒製青花雲龍紋蟋蟀罐。

玩人喪德,玩物喪志,雖說是一種休閒娛樂,對當時的百姓而言也造成了較大的負擔。對於明宣宗鬥蛐蛐的愛好,當時的太后認為這是一種玩物喪志的行為,甚至非常反感這一遊戲。並且認為他身為一國之君,卻沉溺於小蟲之事,和君主的身份完全不符,因此很多正史裡並沒有記載明宣宗鬥蛐蛐的這一愛好,在明宣宗駕崩之後便銷燬了很多和蛐蛐有關的物品。

不過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國的考古人員對景德鎮進行考古的時候,發現了屬於很多明朝時期的蟋蟀罐子,這類罐子造型精緻而且種類極為複雜,是集大成之作。除此之外,考古學家在1993年的時候也在景德鎮發現了明朝時期蟋蟀罐的碎片,這也是一項有力的證據證明明宣宗“促織天子”的稱號不是杜撰。

雖說愛好並無貴賤之分,皇帝和平民百姓都能夠鬥蛐蛐,但是因為區區小蟲就弄得各地民不聊生,甚至官吏殘害百姓就不是一位明君所做的事情。不過明宣宗的功始終大於過,在他繼承皇位之後就與民眾休養生息,發展明朝經濟,大明王朝盛世的“仁宣之治”的由來不可忽視明宣宗的功勞。

上一篇:出家的稻盛和夫出山拯救破產的日航,一年多實現扭虧為盈,成功的秘籍在哪裡?
下一篇:昔日琴瑟和鳴的兩位老人 如今只剩下楊媽媽一個人 形單影隻,雁陣霜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