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為什麼找不到夏朝存在的文字證據

先來解釋下夏朝如何形成。

《禮記》說,今大道即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親子。。。是謂小康。

這段話是意思是說,自夏朝開始,代表公有制的大同時代滅亡了,開始出現了有階級分化的私有制王朝,也就是小康時代。

為啥說夏是朝代開始呢,禮記這個定義是最重要的憑證。

夏朝並不是大禹開創的,他是大同時代的最後一任部落聯盟長,夏朝正式創立者,是他兒子夏啟。

夏啟如何做到的呢?很簡單,他拒絕交出權力,他召集眾部落在鈞臺(河南禹州北部)開會,聲稱要繼承父親職位。

其他部落當然不同意,明確表示反對的是夷族。夷即東夷,居住在山東一帶,包括安徽、江蘇北部,是當時最強大的部落之一。

因為顧忌夷族勢力,夏啟放棄了傳統屬地陽翟(禹州),西遷至大夏(汾、澮流域),定都安邑(山西安邑縣)。

受到夷族鼓舞,與夏後族同姓姒的部落有扈氏(陝西戶縣),也起兵反對夏啟破壞禪讓制。夏啟打敗了有扈氏,將他們全部罰做奴隸。

《史記》:“有扈氏不服,啟伐之,大戰於甘。”

《尚書》中還存有夏啟發布征伐有扈氏的戰爭動員令,也就是《甘誓》篇。

“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天用剿絕其命。”

看到有扈氏的悲慘遭遇,許多諸侯國表示臣服,但怨氣只是暫時壓制,夏啟死後傳位給了兒子太康。夏啟就不是有德之君,太康更糟糕,帶著家屬去洛水北岸打獵,一去就是好幾個月。

等待已久的東夷族首領羿,對,就是傳說中射太陽的后羿原型。他在現實中是夷族領袖,帶領族人乘虛奪取了安邑,這便是“太康失國”。

羿佔據安邑後,便改稱有窮氏,宣稱繼承夏啟權力。有窮氏,你說起啥名不好,這名字多不吉利。夏朝奴隸本來指望羿的到來,能解放他們,沒想到換湯不換藥,羿只是反對夏啟當首領,並不反對私有制。

羿也喜歡打獵,著名獵人嘛,趁他外出,他的親信部下寒浞,收買了奴隸,起兵作亂殺死了羿,並繼承了羿的全部財產和妻妾。

所以後羿的真實遭遇比神話故事還要慘,他老婆嫦娥並不是飛昇月亮,而是被人搶了,但這是後話。

太康逃到了斟鄩(河南鞏義),為什麼去這裡?因為斟鄩族也姓姒,是他的親族。羿窮追不捨,難怪叫有窮氏,攻破了斟鄩,太康再次失國。

羿另立太康弟弟仲康為王,這個王指夏後族之王,並非天下之王,因為這時君王,是有窮氏。仲康兒子相不甘心受辱,逃到商丘,羿緊跟而至,相只好繼續跑路,逃到了帝丘(濮陽)。

帝丘屬昆吾族,是當時的一個強國,也是夏後族同姓。這時寒浞殺掉了裔,不僅繼承了他的家產,也繼承了他的事業,領兵殺到,同樣窮追不捨。

昆吾戰敗,相被殺,懷有身孕的相妻,從狗洞裡爬出來才得以逃命,跑回了孃家有仍氏,生下了少康。少康長大後在有仍氏做官,但寒浞仍然不肯放過他,少康只好找舜帝后裔有虞氏(河南虞城縣)求助。

這次在有虞氏的幫助下,少康又聯合了昆吾等族,終於打敗了寒浞,再次復國,史稱“少康中興”。

少康重回故里,定夏後族舊地陽翟為國都,少康兒子帝杼遷到了黃河北邊的原(河南濟源),住了沒多久又南渡,定都老丘(河南陳留),胤甲在位時,再度西遷,搬到了西河(從洛陽到陝西華陰都叫西河),而帝皋繼位,又往東挪了點,定都澠池(河南澠池縣)。

為啥折騰來折騰去呢,很簡單,擔心東夷族報復。自帝杼起,夏後族就拼命發展軍事,據說鎧甲就是由他發明。

一直到帝洩在位,東夷族才終於接受了夏朝的封爵,承認了夏朝,而到了夏桀,都城終於定在了洛陽。

圖中西河位置有誤,應該指洛陽至華陰的某地,具體未知。

為什麼找不到夏朝文字性文物?

不是找不到,根本就沒有,夏朝之所以叫夏朝,是因為夏後族。這個名字是後人起的,並不像商周那樣,自己定的國號。

戰國以前古書,根本就沒有夏朝這個稱呼,大禹寫做帝禹,而啟則為夏後啟。

換句大家容易理解的話就是,夏啟雖然宣稱當皇帝,但他壓根沒想過給王朝起個名字。

不存在的東西,怎麼發現?

但能說夏朝不存在嗎?

當然不能,雖然夏朝沒有起名,但它真實存在,雖然打了很多年,中間丟過國,好幾個王還送了命,但它最終實現了夏啟的願望。

可以確定肯定地說,至少夏桀時期,它就是王朝。

所以事實就是這樣,夏朝真實存在,但你永遠不可能挖出相關文字。

為什麼二里頭被認為最有資格代表夏都?原因也在於此,夏朝都城,大部分都是因戰亂或避禍,臨時找的居住地點,只有夏桀都城洛陽,才是毫無疑問的王都(安邑的問題是沒有發現城池遺址)。

總不能說皇帝住過就叫都城吧,比如唐朝,因為安史之亂和黃巢之亂,唐朝皇帝不知道跑過多少地方,怎麼辦?唐朝整出幾十個國都來?

況且斟鄩和洛陽是同一個地方,太康和夏桀的都城,只是名稱不同,實際都是二里頭。自太康起,斟鄩就是夏朝重要城市,一直未曾荒廢,人丁興旺。

考古發現就不多說了,從出土文物和王城規格來看,二里頭也是夏遺址中的佼佼者,所以歷史研究院等機構的結論並沒有問題。

如果你覺得有問題,那是你的邏輯有問題。

我知道有人又要搬石卯寺等遺址說事,雖然石卯寺規模宏大,但它缺乏文獻對應,說石卯寺是夏都,它是哪個夏都?安邑?問題是安邑跟石卯寺根本不一個地方,那得跟多少古籍衝突。

更離譜的是,有些四川人為了抬高三星堆,拼命把三星堆往夏朝上引,抓住夏朝沒有文字記載這點,說三星堆才是夏都。

司馬遷說:“三代之都,皆在河洛。”

三星堆是夏都,那河洛也在四川了?商朝和周朝也都建都四川?有點基礎邏輯好不好。

上一篇:胤祥被封和碩怡親王,是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清末他的後代如何?
下一篇:五代十國史:中原人割據東南,王審知建立閩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