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絃斷有誰聽?

【詩詞原文】

小重山

【宋】岳飛

昨夜寒蛩不住鳴。

驚回千里夢,已三更。

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

舊山松竹老,阻歸程。

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絃斷有誰聽?

岳飛,字鵬舉,他出身農家,在北宋宋徽宗宣和年間,以敢戰士應募參軍,是著名的抗金英雄,南宋中興名將。岳飛是一位抗金名將,流傳後代的文學作品並不多。有《嶽武穆集》十卷,早已失傳。詞作流傳下來的更少,僅有三首,一首便是《小重山》,還有兩首《滿江紅》。

那首最著名的《滿江紅》“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讀來真是壯懷激烈、凜凜生氣,確實讓人有仰天長嘯、氣吞凌雲的慷慨壯志。但是和《滿江紅》的壯懷激烈相比,這首《小重山》的整體風格更為沉鬱悲涼。但是從詞的藝術風格來說,其實《小重山》更加符合含蓄婉約的詞體本色。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

”原來是蟋蟀冷得叫個不停,所以驚醒了詞人的“千里夢”,三更具體是指夜裡十一點到凌晨一點,這裡當然有可能就是泛指深夜。耐人尋味的是“千里夢”,岳飛在夢中,是要去千里之外的什麼地方,又要去做什麼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回到岳飛創作這首《小重山》的歷史背景當中去。結合岳飛的主要經歷,不難猜到,這裡的“千里”,一定是千里之外的中原吧!

由於南宋朝廷的軟弱,收復黃河以北的願望終於沒有實現,一代抗金名將宗澤死不瞑目。而這首《小重山》中寫到的“驚回千里夢”,毫無疑問,就是岳飛對千里之外的中原恢復之夢。這種抗金報國的慷慨之情,岳飛在另外一首《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中也有相似的流露:“

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可惜理想和現實的差距實在是太大。對山河殘破的沉痛之情,對朝廷和議洶洶的憂慮之情,讓岳飛感到深深的悲涼。“

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讓他再一次深夜失眠的,並不是深秋蟋蟀的鳴叫聲,當他獨自徘徊在月色之下的時候,對國事的深切憂慮緊緊地纏繞著他,憤慨、遺憾、辛酸……種種情緒一齊湧上心頭,讓他再也無法平靜地安睡了。

紹興九年,在秦檜的主導下,宋金再次議和,岳飛曾上表朝廷說:“莫守金石之約,難充溪壑之求。暫圖安而解倒懸,猶之可也。欲遠慮而尊中國,豈其然乎!”岳飛的言下之意非常明顯,和議只能帶來短暫的和平,卻永遠無法滿足敵國無窮無盡的慾望。而且,我方表現得越懦弱,敵國就會越發得寸進尺。由此可見,岳飛反對和議、主張抗戰恢復的態度十分堅決。

可是宋高宗和秦檜,一君一臣,高度一致的主和態度,讓岳飛這樣的抗金志士只能是扼腕嘆息,高喚奈何、奈何。《小重山》下闋流露的,就是岳飛這種無奈、悲涼的情緒。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

”換頭幾句聽上去有些消極和悲觀,隨著時光飛逝如電,隨著抗金的大好機會一個個喪失,英雄終究會有白頭遲暮的一天,建功立業的理想遲遲不能實現。什麼時候才能夠恢復中原,率領著沙場征戰的將士們班師回朝,慶祝凱旋呢!

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絃斷有誰聽。

”詞的最末三句化用了鍾子期和俞伯牙知音相惜的故事,沉痛地抒發了岳飛的這一番報國志向無人理解的孤獨感慨。對於岳飛來說,人生最大的遺憾和痛苦,莫過於知音難遇、壯志難酬了。紹興十一年(1141)四月,張俊、韓世忠、岳飛三位大將兵權被罷。六月,秦檜拜左相(自紹興八年十月至紹興二十五年十月,秦檜均獨相)。完顏宗弼致書秦檜,命令秦檜殺掉岳飛後才允許議和。十月,岳飛被捕下大理寺獄。

紹興十一年十一月,在秦檜的操縱下,宋金簽訂了紹興和議,議和的結果是:宋金東邊以淮水為界,西邊以秦嶺大散關為界。北方632縣的土地全部淪為金國的屬地。另外,宋朝皇帝還要向金國皇帝稱臣,每年進貢歲幣銀帛各二十五萬兩、匹。第二年,金國甚至還派使臣冊封趙構為“大宋皇帝”。堂堂大宋皇帝,居然要得到金國的承認,才能取得“合法”的地位,這是何等的荒謬!回顧了這一段屈辱的歷史,也許我們更能體會岳飛那種“知音少,絃斷有誰聽”的沉痛、無奈與悲涼吧!

同年十二月,岳飛以“莫須有”的罪名被賜死於大理獄,年僅三十九歲。岳飛的兒子岳雲也被殺害。直到宋孝宗時期,岳飛才被平反,被追諡為武穆,寧宗朝追封鄂王,後來又改諡號為忠武,因此後人又尊稱岳飛為嶽武穆或嶽忠武王。

知音雖然來得太晚,但英雄的悲憤之懷、壯烈之志,依然會在歷史的流轉中驅散曾經的黑暗。

上一篇:為什麼古代女孩十三四歲就嫁人?父母不心疼嗎?
下一篇:觀唐習律88|佳句多多的羅隱,科舉竟然十上不第,詩以譏刺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