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觀唐習律88|佳句多多的羅隱,科舉竟然十上不第,詩以譏刺為主

前言

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羅隱(833年2月16日—910年1月26日),原名橫,字昭諫,世稱羅給事,杭州新城(今杭州市富陽區新登鎮)人,唐代文學家。

一、十上不第

羅隱詩文為世人所推崇,與羅虯、羅鄴被合稱為“三羅”。不過,三羅的科舉之路都非常坎坷,屢戰屢敗。

其中羅隱自大中十三年(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開始的十二三年裡,總共參加了十多次進士試,全部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

乾符六年(879年)黃巢起義,第二年羅隱與宗人羅鄂、羅鄴及杜荀鶴、張喬等人一起隱居池州九華山。四年以後,羅隱離開池州,遊歷鄭州、潤州

光啟三年(887年),歸鄉依吳越王錢鏐,歷任錢塘令、司勳郎中、給事中等職。光啟三年(887年)羅隱歸江東,投靠杭州刺史錢鏐,任錢塘令、鎮海軍掌書記、鎮海節度判官等職。

天佑四年(907年)朱溫篡唐建梁, 羅隱不久受籙入道。梁開平二年(908年),錢鏐表授羅隱吳越國給事中。因此世稱其“羅給事”。

後梁開平三年(909年),羅隱遷鹽鐵發運使。不久(910年1月)去世 。

二、何如買取胡孫弄

羅隱的名字,原來叫做羅橫,因為屢受挫折,因此改名羅隱。憤憤不平的羅隱在詩中常有譏諷之意。

薛居正《舊五代史》本傳中寫道:

(羅隱)詩名於天下,尤長於詠史,然多所譏諷,以故不中第,大為唐宰相鄭畋、李蔚所知。

薛居正說他因為詩中多有譏諷,所以才影響了前途。不過,顯然“十上不第”也是羅隱諷喻詩的創作原因。其《感弄猴人賜朱紱》寫道:

十二三年就試期,五湖煙月奈相違。何如買取胡孫弄,一笑君王便著緋。

宋代筆記小說《幕府燕閒錄》雲:

“唐昭宗播遷,隨駕伎藝人止有弄猴者,猴頗馴,能隨班起居,昭宗賜以緋袍,號孫供奉,故羅隱有詩云雲。

唐昭宗逃難時,隨駕的藝人只有一個耍猴的,因為猴子訓練得好,皇帝一開心,賜給其官作,號稱孫供奉。而寒窗苦讀的羅隱卻總是名落孫山,自然心裡不舒服。

唐昭宗逃難是在乾寧二年(公元895年),這個時代,一個皇帝都朝不保夕地東逃西躲,但是羅隱這些讀書人,依然對於科舉落第耿耿於懷。

三、羅隱諷喻七律《黃河》

辛文房《唐才子傳》中,也提到羅隱喜歡在詩文中譏諷朝廷:

(隱)少英敏,善屬文,詩筆尤俊拔,養浩然之氣……恃才忽睨,眾頗憎忌。自以當得大用,而一第落落,傳食諸侯,因人成事,深怨唐室。詩文多以譏刺為主,雖荒祠木偶,莫能免者。

羅隱的七律《黃河 》就是這類諷刺作品:

莫把阿膠向此傾,此中天意固難明。解通銀漢應須曲,才出昆崙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帶小,仙人佔鬥客槎輕。三千年後知誰在,何必勞君報太平。

阿膠不用往黃河裡面倒,倒多少也無濟於事,天意難明,黃河水也難清。

我們知道,這條黃河通往銀河,一定是彎彎曲曲的,而且剛剛出了崑崙山就渾濁不清了。

當年漢高祖立下誓言說:“使河如帶,泰山若礪。“所以貴族們就世代簪纓,只有他們的引薦,我們這些客槎才能飄然上天(科舉求官)。否則,我們這些草民再也沒有打破階層的機會了。

古人說:“黃河千年一清,至聖之君以為大瑞”(王嘉《拾遺記·高辛》,但是”三千年後知誰在“?我們恐怕等不到那一天了,又何必勞煩您黃河澄清抱太平呢?

既然等不到,失望至極的羅隱再也不參加科舉了 。

羅隱這首詩,諷刺過於尖刻,因此有人評價說:

唐人蘊藉婉約之風,至昭諫而盡;宋人淺露叫囂之習,至昭諫而開。 (錢良擇《唐音審體》)

四、羅隱邊塞七律二首

大中十三年(859年)初,羅隱第一次應進士試,落第後北遊同州、夏州等地。

其《登夏州城樓》登高抒懷:

寒城獵獵戍旗風,獨倚危樓悵望中。萬里山河唐土地,千年魂魄晉英雄。

離心不忍聽邊馬,往事應須問塞鴻。好脫儒冠從校尉,一枝長戟六鈞弓。

又有《夏州胡常侍》寫邊關將士風姿:

百尺高臺勃勃州,大刀長戟漢諸侯。徵鴻過盡邊雲闊,戰馬閒來塞草秋。

國計已推肝膽許,家財不為子孫謀。仍聞隴蜀由多事,深喜將軍未白頭。

國計已推肝膽許,家財不為子孫謀。有這種覺悟的人,是真正報國為民的家國脊樑。

大中是唐宣宗的年號,在寫這首詩的時候,張義潮已經收復河湟大部分地區。唐懿宗鹹通二年(861年),失陷百年的河湟地區全部迴歸唐朝。

詩人作品中的豪邁之氣,來自於這個時代背景,這是晚唐最後的輝煌時期。當時的羅隱還不到三十歲,意氣風發,慷慨激昂,詩風與後來的消沉譏諷大不相同。

夏州城,其遺址位於陝西省榆林市。當年赫連勃勃(西晉五胡亂華時,五胡十六國中夏的開國君主)修建統萬城,北魏置夏州,唐為朔方節度使所轄。

結束語

從其詩作可以看出,羅隱年輕的時候也曾有壯志豪情,只是後來科場困頓,被生活折磨後,多了些譏諷尖刻的特點。

一般認為,羅隱的諷刺散文成就其實比他的詩要高,例如《說天雞》《英雄之言》等。

結束時,依照慣例作詩一首為今天作業,七律《犬》:

陸家黃耳去未還,犬舍無聲閒二年。才喜歸來疑舊主,乍驚學吠似秋田。

傳書不是親朋字,乞食但知魚片鮮。狼狽何如過街鼠,人人喊打亦堪憐。

@老街味道

上一篇: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絃斷有誰聽?
下一篇:劉邦為什麼覺得自己的侄子、吳王劉濞在幾十年後會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