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呂氏家族歷史名人】第二十九期:明代呂姓進士呂正音、呂鴻禧、呂

呂氏歷史名人

明代呂姓進士共110名,山東籍進士10名,清代呂姓進士共117名,山東籍進士14名。

正文如下

1、濟寧進士呂棠、呂顯祖、武進士呂浩。

呂棠,長的雄姿魁梧,善於詩文。永樂十三年(1415年)中二甲進士後任乾州知州,長蘆鹽運同知。因有疾病歸故里。歸鄉後放情詩酒,初少飲即醉,晚年不放瓶,高談雄辯驚四座。

呂正音是明萬曆22年舉人,任過雒川知縣。任內訓學勸農,鋤強撫弱。因與上司不合而歸鄉。呂鴻禧博學,教子嚴格。呂正音-呂鴻禧-呂祖顯,呂顯祖是順治十五年(1658)二甲年進士,任宏學院庶吉時,因母病歸鄉盡孝伺母。等母親好了,正趕上皇帝死亡,就不起赴為官,終老鄉里。呂顯袓的書法一流,流傳下的幾張書幅被後世看好。

濟寧呂氏除文才出眾外,還有呂浩考中順治時的武進士,他擔任過皇室侍衛。兒子呂九如按例規補入弟子軍。臺灣不靖時,他隨軍進入福建,每逢戰事均身先士卒英勇奮戰,升為守備。雍正皇帝召見他,見他容貌不凡誇他“長似彌勒佛也”,升為雲南楚姚總兵。乾隆六年,朝廷賜馬升任他為開化鎮總兵。46歲時卒於官。

濟寧呂氏還有呂信家-呂清-呂宗韶。呂信家在明天順年間拿糧賑民。呂清由貢生身價官至代州知州,任有政聲。呂宗韶是嘉靖40年舉人,不樂意為官,上任不足一年即歸鄉縱情詩酒。

2,陽信縣明代有兩宗呂氏,其中呂廕是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第三甲最未一名進士,任過工部主政、兵部轉外郎,官致四川按察僉事致仕,歸鄉後放情詩文書法。他的父親呂鉞是位秀才,按明清季子貴封贈其父同名虛官銜的制度,呂鉞封贈四川按察僉事虛職。呂廕的後裔貢生呂九儀在明萬曆間任過高密縣教諭,呂九禮任過臨朐縣訓導。另一宗呂氏是呂廕的同窗好友呂東沙支。

3,今臨邑縣德平鎮呂佑是明弘治六年(1493年)三甲進士,任過戸部山西司主事。父呂韶。其弟呂佐任過沂州判官。江蘇武進縣呂鑫清末佔籍德平鎮繁為另一脈呂氏。

4、臨朐呂三才是明隆慶五年(1571年)二甲進士,初任南京戶部江西司主事,終任山西布政使司右參政、分巡冀北道兼按察司僉事(從三品),擬起為左布政使時,50歲病卒。其族原籍河北,明初遷居城東南五里呂家廟子和二十里呂家窪。臨朐城南四十里呂家白沙是另一宗呂氏。袓源無考。

5、東平是魏晉、南北朝、隋時呂氏的望郡,是培育呂氏進士的沃土。唐代進士除呂溫外,還有呂元膺、呂收齊兩位進士。宋代有進士呂覺。元代有進士呂宗哲。呂宗哲的後裔呂震是元末至正年間的山西道廉訪司事經歷,後升任兵部侍郎,1359年任懿州路總管時,紅巾軍攻陷遼陽行省,呂震戰死。元政權贈他河南行省左丞,追封東平郡公,諡號忠憲。明萬曆八年(1580年)三甲進士呂一鳳也是東平人,擔任過韓城知縣。

6、北宋呂文賛在擔任濟州錄事參軍時,在鉅野縣安家。其子呂祐之生於947年(後漢高祖天福12年),在呂蒙正中狀元的頭一年976年舉進士。初任大理評事,洋州通判。作為呂端的副使出使過高麗。累官殿中侍御史,工部侍郎。遷任刑部侍郎的1007年卒。呂封齊,是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三甲進士,任過鳳陽知府,官至刑部郎中,以勤勞盡職聞名。呂封齊之父呂桂,子呂成樂,以貢生任中書舎人。另一子呂成聲也是貢生,孫呂敦彝任掖縣訓導。曾孫呂心佐是館陶教諭。

7,濰縣:山東沂州人呂信明代居住於諸城、次子呂雄由諸城遷濰縣,其後裔呂遜是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二甲進士,任山西左布政使。呂應祥是康熙舉人、任過江西永豐知縣。

8、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三甲進士呂鵬雲是東明縣人,任過鉅野知縣,官至南浙江道御史。父呂可教。弟呂鶚雲是舉人。呂世屏舉人。

9、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三甲進士呂一奏是諸城人,父呂希孟。呂一奏初任寧晉知縣,官至戶部督餉主事。呂一奏因厭惡爾虞我詐的官場,辭官回到家鄉,鍾情今五蓮縣蘭陵峪的山水,就買下整條蘭陵峪。他為清泉取名“洗耳” 題書“洗耳”鐫刻到泉旁的石崖上,表明不聞官場汙濁之事。呂一奏在洗耳泉上方建了一座別墅,供自己的隱居。現在這裡成為著名的旅遊地。

10,鄒平明清兩季這裡出了崇禎元年(1628年)三甲進士呂弼周和順治十二年(1655)三甲進士呂鳳梧。

呂弼周宗支傳系是呂輗-呂克恭(呂克敬)-呂興周(呂弼周、呂士周)-呂繹如-呂公烈(呂公亮、呂公憲)-呂鳴韶(呂鳴皎、呂鳴鳳)-呂鍹-侄呂學洙

呂克恭是嘉靖榮府的左長史。呂克敬是昌樂縣訓導。進士呂弼周作過驛傳道僉事,善於組織後勤供給,官至河南副使。在河南加入李自成隊伍。李自成進京後授呂弼周為淮安節度使。1644年呂弼週上任中被明右僉都御史路振飛生擒,四月十五日因拒絕回答有關李自成的事,路振飛命人將呂弼周縛於法場竿上,命軍士人射三矢,然後解下來分裂肢體。

據順治實錄記載呂繹如由湖廣長沙府同知升任湖廣佈政司參議,分守下湖南道。其子呂公烈是順治武舉人,任貴州平遠守備。呂鳴風任邳州州同。呂鍹、呂學洙都是清舉人

這族的舉人呂正是明成化常德府推官,兒子呂夔由舉人任鉅鹿知縣,孫子呂嶽任衡州府推官。呂瑛是典史。呂剛是明永樂年間的主薄。呂殿揚由兵部差官升為守備都司。

鄒平長山呂氏始遷袓呂選明代自河北棗強遷入居長山範祠,四世袓呂寬再遷禮院莊,順治朝進士呂鳳梧任過墎縣知縣。正史中有關呂鳳梧的記載很少。清朝俞樾所著《右仙館筆記》說:有一天呂鳳梧閒遊姑蘇,見舟中一位女子美麗嬌豔,可惜一瞬即過。此女子的身影盈盈在目,使呂鳳梧難以忘懷。夜晚夢中有人告訴他:“舟中的女子,是你未來的妻子。”呂鳳梧當時未娶,不能不心動,然而,那裡尋蹤跡呢?只好擱置下來。第二年,呂鳳梧到京師科考,偶然在琉璃廠見到一幅畫,畫中所畫女子酷似舟中的女人。畫上有詩云:“新妝宜面出簾來,共數庭花幾朵開。我比敬君差解事,不曾輕去畫齊臺。”呂鳳梧也不知其詩何意,惘然莫測,就以一貫錢買下此畫。科考後,呂鳳梧分到江西任知縣,與同官沈君很好,沈君是姑蘇人,一日到呂鳳梧書齋中,見到那幅畫大驚,說:“這是我手繪的亡妻畫象,頭年在京城丟亡了。你是在京都門市上得到的嗎?”呂鳳梧說:“對,畫中的女子我曾見到過呀。”就把舟中相遇之事述說了一番。沈君說:“不對,在你見舟中女子前,我妻已病故了呀,想必你所見的女人是我妻子雙胞胎的妹妹。”等呂鳳梧把夢中之語告知後,沈君說:“妻妹現在還在待聘,我為你作個媒也好。”竟然一說即成,呂鳳梧因夢得妻一時成為佳話。不知此呂鳳梧是不是長山進士呂鳳梧。

呂鳳梧族人呂記是嘉靖舉人,任洪武時貢生呂進善任過兵部給事中。呂顕是明成化年間鄉寧知縣。

11、博山的呂濬是位貢生,其長子呂維枟是順治三年(1646)三甲進士,任過江西道監察御史,官至山西巡按,卒於五臺縣。呂維橒的兒子呂其昌是康熙時舉人,任過鄒平縣教訓。呂濬另一位兒子呂維檊是康熙六年(1667)三甲進士,他請求不留京為官,願去地方任職一試所學,任過趙城縣令,上任初捐出三年俸薪帶領縣民修渠,很有政聲。後遭人妒能,棄官歸鄉,不久卒,呂維檊的孫子呂炯由貢生任元城縣令,同父一樣領民治水,選能到西安軍任羊差牧,欲提為副使時卒。

12、文登自古重視讀書並善學成風,人們美譽文登人為“文登學”。北宋進士呂亢,是臨海縣令。他對草木蟲魚多有研究,有著述傳世。呂家集始居祖呂霜-呂乘驥-呂元和-呂琨。呂琨是康熙二十一年(1682)三甲進士,初任南寧知縣,任知縣五年中,他吃粗茶淡飯,穿布衣,力革當地陳規陋習,深受縣民擁戴。呂琨後升御史大夫,一品監察御史。呂 琨-呂作肅-呂思永-呂又新-呂復-呂汝舟-呂丙文-呂燁斯。呂思永是禹城訓導。呂燁斯投身辛亥革命,遭殺害,孫中山親筆書下“天下為公”字匾,派人送至家中,以示表彰。

呂琨的哥哥呂瑋是順治朝舉人,任過江西餘干知縣,禮士愛民,不得志歸。呂瑋-呂作衡(呂作標)-呂廷鑄(呂廷鎮-呂肇令-呂沛惇)-呂潤蕃、呂潤芬。呂作標是章丘教諭;呂廷鑄是石門縣知縣,呂廷鎮是萊州訓導。呂沛惇是舉人,任館陶教諭。呂潤蕃是樂陵訓導。

呂霜-呂乘驥-呂元調-呂廣-呂兆磻-呂渼-呂繼夔-呂崇猷-呂森宜-呂從甲-呂正斯。呂正斯是光緒二十一年(1895)二甲進士,任過工部主事。1912年致仕歸鄉後反對辛亥革命,和葛家村進士呂彥枚策劃組成“葛呂團練分局”攻打文登城。病故於鄉。其子呂式斌,字允甫,貢生,工於漢隸、是著名書法家。1949年建國後為故宮博物館員,現“中華門”三字是其手書。呂式斌1962年病故北京。子呂綏序。

呂彥枚葛家集人,是光緒二十九年(1903)三甲進士。任過度支部主事、四部員外郎。出訪歐美各國。他通經史,精於天文、數學。病故於鄉。

13、威海是明軍隊的衛所,屬文登縣的轄地。1645年(順治二年),清政府成立威海衛守備署管理庶政兼理屯務,與州縣平行。1659年文登縣將部分行政事務交由威海衛守備辦理,自此,縣、衛開始分治。分治後,威海學子見文登連出進士,心中很是不平,就歸咎威海北門透氣,於是有學子率眾將北城門堵死,“以捂風氣”因不利百姓通行,百姓告到登州府,官府下令拆開北門堵石。

風水沒捂的到,卻捂出拾金不昩的行德之人。呂崑是個無功名鄉紳,有年他到都門遊玩,將撿到金錢還給了正不想活的失主。此後兒子呂文在明萬曆十一年舉賢任通許縣丞,他在任內寬嚴相濟,縣民歌頌其德,官至葭州州判。呂文生呂應選,呂應選有四個兒子,呂祚茪任桃源知縣、呂祚蕃是範縣教諭、呂祚芳是禹城訓導、呂祚棻任武寧縣丞。呂祚芳的長子呂自嶽在康熙十七年考中舉人,是威海的首舉,三年次子呂從嶽相繼中舉。呂自嶽的兒子呂曰正於康熙三十九年(1700)中三甲進士,任溧陽知縣。又過了五十餘年呂士中乾隆十九年(1754)三甲進士,未赴任銅梁知縣即卒。

14、明代萊陽有三宗呂氏,筆者最近訪問萊陽地方誌人員得知,上篇所說的萊陽塹水莊呂氏,實際是泉水莊呂氏。遷萊蕪的呂信復後裔因年代久遠誤傳為塹水莊。呂大公從新安遷來後先是佔籍萊陽城南關,後徙泉水莊,即今古柳街道辦事處。明初呂信復遷走後,泉水莊後裔又析出今萊陽團旺鎮和留格莊兩支。泉水村呂興周的兒子呂諤是明萬曆年間的舉人,任過淮安府同知,孫子呂九圍任過鄢堎知縣,歷官溫州、湖州府判。泉水莊呂懷周次子呂詔是萬曆舉人,呂建光之子呂開基是觀城訓導。康熙四十八年(1709)三甲進士呂孚鳳就是泉水莊後裔。

萊陽除泉水莊呂氏外,還有一宗明初來自雲南烏沙衛的呂氏,主要居住在今萊陽程格莊,呂仙莊等村。並有後裔析出遷往海陽市行村鎮。明崇禎兵部剳付守備呂勳,康熙營參將呂應忠是這宗呂氏的知名人物。

萊陽呂家灘、馬家埠呂氏則是土著呂氏,是宋元祐年間舉人呂京的後裔。

在泉水呂信復遷萊蕪時,可能是呂京的後裔遷到臨清縣(原清平縣)呂家廟村,到清朝這宗呂氏成了臨清呂氏望族。明代有呂哲官至刑部給事中,呂祥是宣州前衛經歷,呂璿任過訓導。到清代呂捷弟-呂燦-呂煥文(呂炳文)-呂恆安(呂恆新、呂恆恭)-呂鶴麟。

呂恆安是清嘉慶二十年(1810)武進士。先後擔任江西南昌營都司、福建汀州中營遊擊、泉邵參將。官至臺灣總兵。任臺灣總兵期間為強兵富民做出了貢獻了。呂恆安族孫呂鍾嶠是光緒年間舉人,任過縣令。

15 、在萊陽泉水莊呂氏崛起時,西遷萊蕪呂信復後裔隨之唱響魯西。呂思問是乾隆年間的舉人,任萊陽任訓導。乾隆時的舉人呂應祥任過渭源和定邊知縣。呂傳誥是咸豐時舉人,任濟寧州學正。他的兒子呂憲瑞是同治元年(1862)三甲進士,擔任過黃陂、漢陽、東湖、黃岡、江陵、隨州、登封、滑縣等知縣,直隸知州。官至戶部主事。孫子呂相是滑縣知縣。

呂傳誥的侄子呂憲秋以舉人身份擔任金陵知縣時,洪秀全的拜上帝會人員從廣西來到金陵縣城,在民眾中宣傳拜上帝,表演刀槍不入,手拿熱鐵不燙的功夫,呂憲秋拘留了他們並動用了刑具,這些人果然不畏刑。呂憲秋令人改用杖打,打的他們哀號不止乞求饒命。呂憲秋改任六和知縣幾年間很有政績,人稱呂佛。面對誇獎,他哈哈一笑說:我愚官治愚民罷了。呂憲秋雖是文官,但膽量過人,敢帶領幾百名鄉兵攻入數萬捻軍叢中廝殺,無人不服其膽。他的弟弟呂憲棟是同治時的貢人,任過河南承審官。另弟呂憲春、呂憲和也都是舉人。

16、德州明初為德州衛,是明軍的衛所,靖難時為德州左衛。相傳當地居民大都是明初遷自山西。明代時德州無呂姓大族。乾隆七年(1742)三甲進士呂東表,在乾隆十二年由猗氏縣調任臨晉縣任知縣時,正遇臨晉縣多年乾旱,縣民窮的無衣可穿只能祼行,以食樹皮草根為生。呂東表兩次上表請求朝廷撥糧賑災,並動員富戶拿糧救民,救活無數縣民。在任一年,因應接押運餉銀車遲緩而罷職。罷官後,窮的無錢僱車送二老歸鄉。後來,乾隆在五臺招見他,賞給原官銜,並無實職。

道光二年(1822)三甲進士呂崇修,先後任過懷來、遷安、高邑知縣,居官十幾年以廉靜獲得好官稱謂,60歲卒於官,僅留破屋幾間。

德州所轄的寧津縣在清初有一門以武事聞名的呂氏,呂八音是康熙初武舉人,初任懷來守備,因平金門,廈門軍功升任山東總兵都督府同知時,卒於官。其弟呂九成是左都督副總兵,衡州鎮守副將。其子呂鐄鍾是福建同安鎮守。子侄輩的呂鎛鍾是馬神撟千總;呂鉅鍾是成都府寧備;呂靈鍾是福建寧營參將。呂銘鍾是揚州府守備。

17、嘉慶二十五年(1820)三甲進士呂延慶是萊州人,任過道光年間的秀水縣令。

END

上一篇:范仲淹的一首詩,寫出了一個人生最重要的意義,讀完你會感到很震撼
下一篇:佛羅倫薩共和國是什麼樣的?為什麼沒有了佛羅倫薩就沒有文藝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