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呂后去世後家人遭到清算,為何武則天去世後家人卻沒事?原因很簡單

呂后去世後家人遭到清算,為何武則天去世後家人卻沒事?

其實是時代不同了。漢初,功臣集團很強,漢承秦制,皇權並不鞏固。

文帝還是代王的時候,他的王后是呂氏女,劉恆登基前,王后和她生的幾個孩子就全部突然暴斃了。史書對此記載的不多,但是功臣殺的我是不太信的,很大機率是劉恆為了皇位給勳貴集團的投名狀,殺妻殺子端的冷酷無情。如果是功臣乾的,看看霍光家,害死皇帝的老婆,等皇帝掌權了就是一個抄家滅族的下場。文帝后來最多就是逼周勃下野,沒有對功臣集團有報復性的措施,可以認為代王后及其子嗣是劉恆自己決定害死的,以此來取信功臣集團表明自己和呂氏劃清界限了。

其實核心思想就是:1。一個是帝王,一個只是皇后。差的不是一點點。

2。武稱帝沒啥大的兵變,可以說基本是人心所向(她上符合各方勢力需求)。而呂只不過是狐假虎威,代天子施政而已根本沒得正統。

3。雖然有傳說中的神龍政變,可人家好歹是活著的時候還政的。接棒的也是她兒子也算對兒子有恩情在。咋的,想清算你是讓人家兒子打舅舅啊,不合適。呂就不一樣了,本身殘暴不仁就不說了而且他一家人還寡恩於人。她兒子念她不殺之恩能活著就不錯了。

4。重點,武人家雖然稱帝操作騷了點。可是政績也不錯。呂只顧著殺人摟錢別的啥都沒幹了。這是倆人重點區別。

“呂家被清算,武家卻沒事。”並不是武則天比呂后厲害,而是武家佔了天下形勢的便宜。漢朝時天下形勢是“勢大於理”,唐朝時天下形勢是“理大於勢”。

呂氏家族確實沒有欲為亂,是功臣集團和齊國聯手發動的政變,都是呂后所作所為確實過分,直接造成了呂氏家族被滅,兒子後人也死於非命。不應該大力提拔呂氏家族,尤其封王,違背劉邦的意願,而且打壓劉姓諸王,她死前又讓侄子手握重兵,這不是不給大臣活路嗎?看看慈禧,自己掌權,絕不讓孃家人當政,反而很平穩。

至於武則天能夠當皇帝一直當到臨死也是多虧立了李顯當太子,這就是給支援李家的人一個不立刻反對她的理由,反正武則天登基的時候已經快70了,也沒多少年好活了,只有像張柬之這種老臣才會顯得那麼忠心於李家,因為他們怕自己活不過武則天當不了復國的功臣。

四個兒子。李治在位時死了兩個。當太后期間還有兩個。牌多也是正常的。韋后唯一的兒子被武則天弄死,你看韋后能翻什麼天?呂后唯一劉盈,劉盈死了東立一個小孩西立一個小孩,都是為了保證自己權利。自己親兒子當皇帝,能保證權力的繼續,也沒哪個親兒子就因為當媽多管了事就殺害親媽。

漢代的呂雉,唐代武剛天,清代的慈禧,是中國歷史上三大女性統治者,呂雉幫助劉邦平定天下,統一國家推動了社會發展,武則天自立為帝,勤政務實,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對社會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只有慈禧,禍國殃民,賣國求榮,加速了清王朝的滅亡,使中國倒退一百年,罪不可赦!

呂后的心路歷程

用皇帝的話佐證呂后所為其實還不如用呂后的心路歷程去做合理推斷更合適。

畢竟皇帝的話最靠譜的是起居注,不過孝惠皇帝有沒有起居注,或者說那時候有沒有起居注這麼個記錄皇帝言行的東西都不確定,太史公也沒有註明引用出處,這就比較可疑了,會不會是像劉邦項羽那種“大丈夫當如是”以及“彼可取而代之”一樣,是太史公推測孝惠皇帝說過這話呢?畢竟漢以孝治天下,兒子這麼說母親,先不說在那個年代是否有可能,就是有,也不大會傳之後世。

當初差點就被戚夫人一個只會吹耳邊風的突然殺出來的女人弄得要丟失自己的後位和兒子的太子之位了,呂后自己陪著劉邦打天下不知道經歷過多少生死險境,在劉邦獲得天下之主的功績上也有一份功,還是原配。怎麼說後位太子之位是必須要給的犒勞吧。

如果戚夫人沒有恃寵而驕,不是自不量力地想要奪走呂后的後位劉盈的太子之位,哪怕她再得寵,呂后又會怎麼樣呢?呂后並不是沒有大局觀只會侷限於後宮的女人,如果戚夫人肯乖乖示好,呂后最多剋扣一下她的生活開支,沒有必要非要把她弄成人彘。

戚夫人做了這些噁心呂后的事情之後,呂后最開始也只是讓戚夫人舂米,沒有真正對她怎麼樣,誰讓戚夫人這時候還是沒有醒悟,依然沉迷於劉邦做主的美好時光,連舂米都不老實,一心一意叫喚著趙王。呂后本來就是火藥桶,自己難得壓制了一下,想要給戚夫人一個機會,誰叫戚夫人自己作,把那個火給點上了呢?

說呂后心理有問題肯定是有失偏頗的,戚夫人和劉如意一旦上位,呂后和劉盈也必死無疑是肯定的。這首先是權力鬥爭,其次才是個人恩怨。在劉邦死後,戚夫人不可能坐以待斃,不管真假,在劉邦那裡受寵那麼多年,也不可能一點手段和勢力都沒有。畢竟劉邦姬妾裡,能和呂后爭奪權力的女人只有她一個。

劉邦死後,她所作所為事實上依然在挑戰呂后權威。呂后殘忍殺她,除了歷史恩怨和個人報仇快感外,也是有殺儆猴的目的,震懾那些尚不安分的勢力。史書上說呂后性剛毅,屬於有恩必報有仇也必報的人。夏侯嬰救過劉盈和魯元,呂后念念不忘,讓他住長安最好的地段裡最氣派的房子,說“近我”。而張良因為出計策保住了劉盈太子之位,呂后也一直待之超然地位,勸他吃喝玩樂,讓他想修仙都修不成。而作為劉邦欽定的劉如意保護人周昌,多次忤逆呂后保護劉如意,因為他曾經出言反對劉邦換太子,呂后也只是臭罵他一頓,劉如意死後也並沒有進一步法辦他。在政治上,呂后是稱得上“仁政”的,說呂后心理有問題,自然是不明白人性的複雜。有愛有恨,有智慧有謀略,只不過手段比一般人更厲害而已。

呂氏失敗因為不夠狠

不狠,自然地位不穩。在劉氏裡應外合起兵說要“誅殺不該當王者”時,呂氏內部居然還沒有辦法達成共識,還想著心平氣和的談判,透過讓步、妥協(呂祿讓出兵權歸國)爭取和平共處的可能性。這明顯是判斷錯誤,沒想到劉氏作是打算滅門血洗清除呂氏,甚至不惜犧牲惠帝一脈。不合時宜的仁慈和猶豫,限制了他們的想象力,沒想到對方心狠手辣到連自己人也痛下殺手(誅滅惠帝一脈、各個劉氏諸侯王之妻兒)。呂氏以為經過呂后多年的聯絡有親,劉呂之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係,不可能也沒法做到滅門呂氏的地步的。

但劉氏卻為了連根拔起呂氏,不惜殘殺手足(誅滅惠帝一脈),殺妻滅子(各劉氏諸侯王之妻及呂氏所出之嫡子)的。連文帝這樣的仁君,也是殺了和自己恩愛多年的代王后(呂氏之女),並且殺了或者預設他人殺了代王后所出的四個嫡子而登基的。而且呂氏滅門時,男女老少都一律砍頭,獨獨對劉氏心狠有所防備的呂嬃是被虐待而死的。可想而知,比起權力鬥爭中的殘酷,呂后對戚夫人這種發洩殘忍,也不值得一提了。

除了跟恨有關係,主要還是呂后死後,劉氏宗室和呂氏外戚權力平衡被打破。少帝是惠帝之後,如果劉氏不趁機發難,可以想見呂氏權利將會更上一層樓。本來呂氏就在呂后主政期間封王兩人,而劉氏嫡系除了惠帝之子並沒有新王,而且劉邦之子封王者也大量被打壓甚至滅國。劉章、劉興居等人作為劉邦之孫也只是封侯而已,他們對此種情況本就極度不滿了,呂后一死自然也就是他們首先發難。功臣集團是無所謂的,畢竟他們沒資格封王,他們是呂氏和劉氏拉攏的勢力,在這種雙方都需要他們的情況下他們反而能獲得更大的利益。但劉氏宗室的誅呂行動是起兵了,證明劉呂雙方撕破臉皮動真格血拼了,他們也被迫只能作出站邊選擇。

這一點可以從呂后死後,功臣沒有主動發難而京城劉章和齊王等劉氏宗室首先發難證明:功臣集團其實是被迫選擇站邊的。如今呂氏被汙衊為想奪權上位,實質上是對失敗者的汙名化。呂氏並沒有任何想自己上位的動機(少帝本來就是惠帝之子,他們的利益只會更大),而且呂祿的兵權是被騙出的(只要交了出來劉氏就不會作難了),也可以證明他並沒有想奪位的心思。呂氏覆滅也是因為他們不明白劉氏宗室血洗呂氏的決心,低估了對手的目的。

上一篇:【神途手遊】三職業合擊版《仗劍神途手遊》評測:追憶往昔快樂遊戲
下一篇:劉備的政權的建立過程是什麼樣的劉備為什麼會在滅亡後選擇這麼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