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古代皇帝為什麼要殺功臣?功臣的功臣為什麼不能幫皇帝打天下的呢?

古代皇帝有誅殺功臣的惡習,比如韓信就被呂后和蕭何二人合謀殺掉,劉邦知道後並沒有處罰兩位。

朱元璋利用“洪武四大案”藍玉案、空印案、郭桓案、胡惟庸案,將跟他一起打天下的文臣武將收拾得差不多了。

夫差是靠伍子胥上位的,他當上吳王之後卻將伍子胥挫骨揚灰不得入土安葬。勾踐靠著文種等人的幫忙打敗夫差,結果卻逼令文種自殺。

有人說這些皇帝都是吃獨食的,過河拆橋型的,也有人說伴君如伴虎啊。為什麼他們會殺功臣呢,要知道功臣曾經幫助皇帝打天下,都是有功之臣,怎麼能不念舊情下手呢?難道這些皇帝都是冷血的?

“安史之亂”後,靈武稱帝的唐肅宗有一次與李泌聊天,表示出自己的擔憂。

對於李泌這個名字,相信看過《長安十二時辰》的人肯定不陌生。劇中出現的太子就是唐肅宗。

上謂泌曰:“今郭子儀、李光弼已為宰相,若克兩京,平四海,則無官以賞之,柰何?”——《資治通鑑·唐紀三十五》

郭子儀和李光弼都是大唐名將,他們都是平定安史之亂的重臣和干將。他們在前線作戰時想破腦袋也想不到他們的皇帝擔心的不是他們作戰失敗,擔心他們立下大功,已經官至宰相了,沒有什麼可以賞了。

這估計是突破很多人的思維方式。大部分人的直覺就是我努力幹活,拼命幹活。實際上對於那些位置達到一定高度之人,立的功越多,那麼皇帝就越擔心。

皇帝不擔心下屬立功,他擔心下屬立功太多,沒有什麼可以賞了。這種困境在蕭何身上出現過。

劉邦將蕭何定為功第一,給他特權,可以佩劍上殿,還可以不用小跑上朝。這種特權應該是相權的極致權力。

劉邦還動不動就對蕭何進行大賞,後來蕭何又立下大功,因為他夥同呂后將韓信給收拾了,劉邦對其大賞:

使使拜丞相何為相國,益封五千戶,令卒五百人一都尉為相國衛——《史記·蕭相國世家》

遇到這樣的重賞,讓蕭何和他的門客都開心萬分,設宴慶祝,結果秦東陵侯召平不是去祝賀,而是告訴蕭何你的禍事來了。

他說劉邦這樣做不是對你的獎賞,而是懷疑你,懷疑你的忠心。

你應該將賞賜退了,要拿出家財來當軍費,這樣劉邦就開心了。

召平是從劉邦的角度考慮,這一次蕭何接受了,蕭何下一次再立功,劉邦的賞賜就越大。要知道普天之下都是劉邦的,他對大臣的賞賜實際就如同我們自掏腰包一樣。

其次功勞最大的臣子往往威信很高,威信很高就意味著他很有號召力,那就代表著這個人是帝王潛在的對手。哪一天他震臂一呼,自己的皇位不是要受到威脅,這就是帝王的心思。

所以蕭何做了兩件事,

是不要封賞,二是降低自己的威信

,故意去強佔百姓的土地,最後終於被劉邦下了獄,然後保住命而善終。

李光弼和郭子儀也是忠臣,他們在前線拼命作戰是為了大唐之江山,百姓之安定。如果不是李泌說還有東西可賞,估計這兩個立下大功之日就是大禍來臨之時。

賞無可賞,那隻能殺之了,帝王都是無情之人,因為他們眼中只有大局。

李泌說還有東西可以賞,你可以賞給他們土地。

大唐的爵位原來是虛封的,比如封為什麼王,那封地還是屬於唐朝朝廷管轄,不屬於這個王的。

李泌說你可以實封,就封他土地,然後土地上的稅收歸他們。實際上當年唐太宗也想這樣,不過被重臣反對,這實際是走西周分封制的老路。

李泌還說如果給安祿山實封,只要給他百里之地,他就會珍惜這百里之地而不會起兵造反。

因為封地是世襲傳子孫的,安祿山會去計算起兵合不合算。

這實際上是帝制+郡縣制的一個缺陷,分封制並非一無是處。事實上分封制到明代都還有,明代對西南實行的土司制度實際是分封制的一種改良。

唐肅宗一聽就開心了,因為有功可賞,那他就不用擔心大臣心生不滿了。

大臣立下大功,你不賞,那就會傷他其他人的心,你賞不起了那就會出大問題。就算那個大臣沒有意見,保不定他們手下沒想法。

坐到權力頂部的大臣實際並不代表自己的利益而是代表一批人的利益,有時作事未必由得了自己,正如皇帝也是如此。

比如曹操要求漢獻帝封他為公的理由是什麼?

董昭言於曹操曰:“自古以來,人臣匡世,未有今日之功;有今日之功,未有久處人臣之勢者也。今明公恥有慚德,樂保名節。然處大臣之勢,使人以大事疑己,誠不可不重慮也。”乃與列侯諸將議,以丞相宜進爵國公,九錫備物,以彰殊勳。——《資治通鑑·漢紀五十八》

這裡提到一個重要的觀點,那就是所立之功太大,那就得往上跳了,怎麼跳?那就享受九錫之物,

九錫是皇帝賜給大臣的最高賞賜。

如果大臣真的接受了,那就代表大臣肯定有不臣之心,開始走向篡位。因為再立功皇帝已經無什麼東西可賞了。

李嚴曾經就鼓動諸葛亮讓劉禪賜九錫,諸葛亮當然不會要,而且諸葛亮至死都沒有讓劉禪封其為公,以示忠心。

上一篇:孫權為什麼會在面對曹操的強勢進攻時,主動放棄抵抗?原因是什麼?
下一篇:蜀漢後主劉禪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