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乾隆一生寫了四萬多首詩,精品不多,反過來說,寫少了基本就沒精品

乾隆一生寫了四萬多首詩,精品不多,反過來說,如果寫少了,基本就沒精品了。乾隆爺一生愛好廣泛,是一個有趣味的皇帝。就算乾隆從12歲就開始寫詩,活到了88歲,就算他臨死的時候還在作詩,也就是做了76年的詩,76年大概27000天,累計四萬兩千首詩,皇阿瑪平均兩天就要做三首詩,這是張口就來。全唐詩收錄2000多位詩人的四萬八千首詩詞,而乾隆皇帝一個人差不多就做到了。乾隆的詩,唯一入選教材的是《飛雪》:一片一片又一片,兩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飛如蘆花都不見。最後一句要不是紀曉嵐給他兜了一句“飛入蘆花都不見”,以乾隆這水平就得是“十片十一片十二片”。

乾隆寫的不少詩就是農家樂,菜花,採茶,麥子,鹽工,客棧,松花江捕魚……什麼都寫,雖然往往都挺白話的不過很有趣味性。乾隆難得一見的精品詩句: 夕陽野草見遊豬。如果從詩詞角度分析,這句詩就不怎麼樣。牛羊雞等屬於古典的田園牧歌意象符號,豬在古代很難進入這個符號體系,至多是陸游那種“豐年留客足雞豚”那樣作為酒宴食材提及。更不要說夕陽野草這樣的麗景中,出現的不是人、馬、鳥、牛、羊這樣的被傳統認可的符號物,而是豬。

直接寫豬,而非陸游那樣作為食材提及的,亦非打油詩之類(打油詩屬於非正規的詩歌創作),我印象裡沒見過。不過我孤陋寡聞,沒見過也正常。總之,豬在古代作為家畜不能不說很常見,但是有意思的是,豬的符號罕有進入主流認可的詩歌話語系統,一般詩人在創作時,總像是極力避免引入豬這個符號,即便田園詩,也大多是雞羊之屬。這句詩可以腦補出太陽臨落山,金光滿原野,綠草如茵,一群豬在草稞子裡爭相前進的和諧畫面,遠處隨風飄攜聽得豬哼哼,弘曆皇帝搖扇卻看好風光。又俗又樸又安閒,不禁笑出聲。

李煜對比乾隆,李煜皇帝當得那麼失敗,竟然留給後世那麼多作業,乾隆其實也有文學價值,那麼多打油詩,那麼多戲天子,包括碧螺春都是人家搞的,還不錯,大俗也是大雅。據史料記載,乾隆皇帝在位時曾多次下江南,微服私訪,每到一地必享受幾件美食,其言行在當地廣泛流傳。乾隆爺堅持多年後,終於因胃痛、胃酸、胃脹駕崩於故宮太極殿,享年八十八歲。

受限於教育、生長環境和眼界的侷限性,乾隆很聰明,也的確做到了傳統封建君主應該做的本分。但是放在當時的世界大環境,那就是罪過。你可以同情他,但不能認為他所做的就是正確的。就像一個生在大山裡的老農民,一輩子沒出過山,總是認為山裡的生活就是最完美的,而且還要教育兒子孫子都不要出去,老老實實待在大山窩裡就行。大山外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一概不知,關鍵是,他也根本不想知道。你可以說他受限於生活和眼界的侷限性,但唯獨不能說:這就是他這一代人應該做的事。

他的所有功績包括劣跡,大部分是在人力可控的範圍內,乾隆把權力高度集中在手裡,如果說他的一個想法,間接影響了中國未來的國運走向,這並不誇張。而他的思想行為都是經過深思熟慮、有理有據,不是天馬行空胡來的,是他井然有序的“因”一步步的造成了未來的“果”,這個過程也是必然,而且井然有序的。由於乾隆所處的環境,所接受的教育和思想薰陶,幾乎決定了他不可能像彼得大帝那樣大刀闊斧地進行社會體制的改革之類。全部罪責由他一個人來擔當,肯定是不恰當的,但作為一個高度專制的封建皇帝,他也有部分不可推卸的責任。

乾隆喜歡“廣施恩德”,曾經批示說沿海居民生活不易有走私鹽貨者40斤以下免罰。然後這個棒槌條款下去之後老百姓擊掌慶賀,人均搬運39斤鹽上行下效以報皇帝熱腸,乾隆為此大怒。年輕時更是血氣方剛,有鄉民工匠聚眾鬧事,官員前往鎮壓,因怕亂子更大隻鳴空槍示警。乾隆得知後,怒斥“此等刁民就是放一兩槍傷人又如何,不用刑則不知畏懼。”乾隆不是清宮劇吹捧的明君,但也是個會治國的君主,他錯在身份,是滿族皇帝。如果他是大明皇帝,分分鐘吊打同樣長期待機的萬曆和嘉靖。所以,總的來說他其實還是個有趣的皇帝。

上一篇:雍正為什麼會對自己的兄弟大開殺戒?他為什麼會對自己的兄弟下手?
下一篇:古代女子的真實身份到底是什麼樣的真的和電視劇演的那樣是一樣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