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他是戰國時期的軍事家,多次擊敗強秦和匈奴,最後卻被趙王下令處死

傑出的軍事家李牧,多次擊敗了強秦和匈奴的進攻,是趙國最後幾年支撐大局的柱石。當時曾有人分析秦趙之間的形勢:如果趙國用李牧為將,尚可遷延若干歲月;如果趙國除去李牧,則其敗亡指日可待了。果然,趙王遷聽信讒言,殺死李牧,趙國很快亡國,趙王也就成了秦國的俘虜。

關於良將李牧之死,《戰國策 秦五 文信侯出走》中,有較《史記》更為詳細的記載。

趙王遷信用佞臣韓倉,把李牧從抗秦前線的指揮位置上撤了下來,又誣陷他說:將軍戰勝,趙王敬酒祝賀。將軍拜壽趙王時。袖子裡卻藏著匕首。故趙王賜將軍死。李牧答辯。說他患鉤病(意思是形容身長臂短,其狀若鉤),身大臂短,怕拜見趙王問好時手不能及於地。犯不敬之罪。所以叫木匠用一根小棍子把手臂接上。袖子裡翹起的是木棍子。並非匕首。說著便從袖中伸出手來。“以示韓倉”。果然是手臂上用布纏著一段木棍。像門橛似地翹著。

李牧請求韓倉向趙王說明事情的真相。韓倉卻說:“受命於王,賜將軍死,不赦,臣不敢言。”於是李牧悲憤地抽劍自殺,但由於手臂太短,劍舉起後夠不上自己的頸子,便用嘴銜著劍抵在柱子上自刺而死。

趙王竟然不知道大將軍李牧有那樣的疾病。輕信讒言。自毀長城;韓倉由於妒賢疾能,目睹事情的真相後,仍然要害死李牧。這樣的君臣怎能不葬送了趙國?

李牧患鉤病,身粗臂短,舉劍夠不上自己的頸子,他怎麼能上陣作戰呢?

許多人對古代戰爭的瞭解,大多來自影視劇和演義小說。那裡描寫的戰法是:兵對兵、將對將,主將大多勇冠三軍,武藝超人。關雲長憑著一把青龍偃月刀,殺進萬軍,砍掉了河北名將顏良的首級,黃忠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曹軍元帥夏侯淵劈下馬來;而張飛則“於十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耳!”從李牧的身體條件看,他是不可能這樣作戰的,他只是運用其指揮才能成為趙國的統帥。

事實上,古代戰爭與影視劇,小說所寫也很不相同,藝術又多有虛誇之詞。

春秋時期主要是車戰,戰爭規模小,戰役時間短。那時的主將甚至國君,既指揮戰爭,也常常驅車進入第一線作戰。正因此,周王被鄭軍射了一箭,晉惠公在秦晉之戰中,陷陣被俘。但即使在春秋時期,主將和元帥也主要是研究兵法進行指揮。大將司馬穰苴和孫武,歷史上並未說到他們個人的武藝如何,但他們著的《司馬法》,《孫子》等兵書,是古代軍事科學的高峰。

到了戰國時常常是步騎聯合作戰,參加者動輒數萬、數十萬,大將和主帥一般都不在第一線作戰,而是在稍離戰場的高地設司令部指揮。如果他們輕身陷陣,一有死傷,則嚴重影響全軍的命運。這時的將軍已有戰將,驍將、大將的區分,大將則是指具有指揮全域性才能的主將和元帥。

主將和元帥指揮作戰時,有—套嚴密的指揮系統和通訊訊號設施。司令部裡有一大批作戰、後勤,情報、通訊的參謀人員。還有手執長刀,大斧的傳令軍官,督戰軍官,元帥一聲令下,立即飛馳各個戰場。用於作通訊訊號的,白天有旗幟、烽煙,夜間則舉火或高懸燈籠。還有鑼鼓,號炮。司令部單有大批精銳的警衛隊,附近還常駐著待命的預備隊。

作為三軍司令的主將、元帥,常常是羽扇綸巾,坐在大帳裡從容指揮。在戰場上直接參加廝殺的,多是級別較低的將軍。有許多主將深通謀略,但手無縛雞之力,根本不能上陣廝殺,良將李牧便屬於這種型別。其實諸葛亮、曹操也都是動嘴不動手的元帥,諸葛亮在《借東風》中提著劍,曹操在《亦壁之戰》中橫槊,那都是做做樣子的。

結語

中國君主專制有幾千年歷史,君對臣,上對下有進退、生殺之權,妒賢疾能之徒,常常藉此扼殺了許多人才。良將李牧之死,僅其一例耳。古今讀史及此,莫不掩卷嘆息。但歷史就是歷史,只有既看到它的光明面又看到它的黑暗面,才能正確地瞭解歷史。

上一篇:老照片:五六十年代的日本
下一篇:【紫竹院湖】紫竹院湖的歷史,比紫竹院湖早有不知多少年不知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