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古代權貴們的故事都是權貴的前身那麼他們的故事又是怎麼描寫他們的

古代封建王朝實現了大一統,政治上的江山穩固直接影響了歷史的記載,很多史官不敢秉筆直書,只是記載了帝王將相的歷史,像司馬遷那樣的史官也不能免俗。從史書中,人們可以窺到歷史發展的痕跡,但也不能看得很全面,畢竟,梁啟超說過:“二十四史一言以蔽之”之類的話,算是做了一次精闢的概括。從史書上來的故事也就沒有平民老百姓什麼事了,大多是些權貴們的故事。

好不容易有老百姓的故事,也是權貴的前身。譬如劉邦發跡之前的斬白蛇起義,劉備賣草鞋的故事,好不容易有了宋江起義的故事,但又被改寫成朝廷招安,仍然逃不脫大一統的政治同化。就是有些包拯辦案公正廉明的故事,也算是民間對於王朝律法的一種幼稚猜想,或者理想化追求,並非確有此事。況且,包拯包大人也不是平民百姓,而是一個開封府的府尹。

從民間採集歌詩的樂府機關也被文人士大夫們玩壞了,直接造出了樂府詩這種詩體。樂府機關消亡了,樂府詩的詩體形式卻流傳了下來。老百姓是不會寫樂府詩的,只有文人士大夫人有此閒情逸致。況且,文人士大夫們大多屬於權貴階級。到了唐宋,寫詩作詞的文人大多和官僚沾邊,寫散文厲害的唐宋八大家哪一個不是官僚出身?有一個是平民百姓嗎?當然沒一個是。平民百姓是沒有讀書權力的,更不會做什麼詩歌和散文了,就是把詩歌和散文擺到他們面前,他們也看不懂。那麼,決定封建王朝歷史走向的還是老百姓嗎?當然不是,而是那些權貴階級。

權貴階級才配有故事,不管是曹操獻刀的故事,還是青梅煮酒的故事,亦或是劉備白帝託孤的故事,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故事等等,大多屬於權貴階級的事,和老百姓無關。也就是說,雖然唐詩宋詞可以寫人之常情,但寫作人之常情的作者都是權貴階級人物,只是寫給本階級人物看的,老百姓讀不懂。明清小說寫的故事主角仍然是權貴階級或者叫做前權貴階級,畢竟一些草莽英雄最終會成為權貴階級一員的。說到底,古典小說缺乏現實中的“小人物”刻畫,而專注於帝王將相、英雄豪傑、神靈鬼怪等的描寫,比較原始,似乎都從英雄崇拜情節而來。

當時老百姓文化水平都不高,不能認識到革命的前途和意義,只會認為把腐朽的皇帝推下臺我來做皇帝,沒有想到是不是應該換換政治模式,當然,政治一詞在他們的意識形態裡也是不存在的,只會存在誰做皇帝的問題。於是,他們理所當然地就要獲得話語權,而不是一直被漠視。而王朝政治的統治者們兢兢業業治理天下的目的就是要讓封建統治江山穩固,福壽綿延,當然也缺乏對政治體制一成不變的警覺,整天陶醉於自己的故事或前朝名人的故事之中。皇帝還要大力倡導迷信活動,把自己打造成真的天子,還要說自己是什麼神靈轉世,以此欺騙天下百姓。宋徽宗自稱道君皇帝,武則天自稱彌勒佛轉世等等,他們都在給自己造故事,也在用神權統治萬民。

除了皇帝的故事就是臣子的故事,那些封疆拓土的傳說,文人士大夫的雅好,大多被傳得神乎其神。李廣把箭射到石頭裡的傳說,蘇東坡吃東坡肉的雅好,以及和佛印鬥禪機的故事等都被人津津樂道,其實有沒有那回事已經不可查考。但老百姓願意相信,畢竟他們沒有被灌輸科學世界觀。

吳敬梓寫《儒林外史》算是給一些汲汲於功名富貴的書生們立傳了,但還是逃不脫前權貴階級的套子。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算是給鬼狐仙怪立傳,但裡面總會有一個書生,讓人生疑。倒是一些沒有書生的平民老百姓的故事或者直接讓鬼狐仙怪做了主角的故事更讓人喜歡,也更少了功名富貴的氣息。

其實,故事還是來源於民間。老百姓從來不缺少故事,而且大多保持了原汁原味兒,雖然語言有些粗俗,但還是頗有意義的。從民間來的故事讓一些觀民風者知道得失興亡,也算是有些政治意義。只不過,這些故事大多已經上不了檯面了。很多上得了檯面的仍然是寫權貴階級的故事或者前權貴階級的故事,讓人覺得可嘆可惜了。

上一篇:晉獻公為什麼要將晉國合二為一?他是如何將晉國合二為一的地位的?
下一篇:溥儀六歲登基,六歲就退位,為什麼日本天皇要扶持他建立偽滿洲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