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深度好文】秦國崛起的100年,有哪些來自秦國以外的外國人才?

一、引言

21世紀什麼最重要?當然是人才。不僅在21世紀,人才在什麼時候都是最重要的。2000多年前的秦國之所以能在戰國七雄中脫穎而出,最終統一中國,最重要的一點,便是以開放包容的態度,盡收天下英才。自秦孝公頒佈“求賢令”後,秦國崛起的100多年時間裡, 先後有7位名相是來自秦國以外的“外國人才”,他們為秦國崛起進而建立大秦帝國,做出了巨大貢獻。

二、商鞅變法,為秦國指明瞭前進的方向

商鞅,原名公孫鞅,衛國人,也稱衛鞅,法家代表人物。

衛鞅年輕時在魏國任職,擔任魏國相公叔痤的中庶子。公叔痤瞭解衛鞅的才能,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向魏王大力舉薦衛鞅來代替自己。但是魏惠王認為衛鞅只是一個小小的中庶子,不可能有大的才能,因此並不重視衛鞅。

此時的秦國,秦孝公繼位,接手的是一個積貧積弱、內外交困的爛攤子。為了改變秦國面貌,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招攬人才,於是頒佈了著名的“求賢令”,“但有奇計強秦者,居高官,領國政,共享秦國”。衛鞅收到求賢令後,便趕往秦國。秦孝公並不因為衛鞅不是秦國人而疏遠,也不因衛鞅曾是中庶子而怠慢,秦孝公與衛鞅徹夜長談,之後任命衛鞅為左庶長,總領國政,全力支援商鞅變法,衛鞅也不負重望,經過20年的努力,使秦國面貌煥然一新,迅速崛起為西部大國,衛鞅因功封商君,因此後世稱為商鞅。

三、合縱連橫,張儀利口能抵百萬雄兵

張儀,魏國人,縱橫家代表人物。

張儀早年向鬼谷子學習縱橫之術,完成學業後首先到楚國,希望能在楚國一展拳腳。有一次,與楚國的相邦一起聚餐時,相邦的一塊玉璧不見了,由於張儀家貧,其它人便懷疑是張儀偷了玉璧,相邦也認為是張儀偷玉璧,便把他抓起來拷打,之後,張儀離開了楚國。

當時的秦國是秦惠文王時期,自商鞅變法後,秦國實力大增,奪回了河西之地,也引起了東方六國的恐慌。蘇秦在趙國聯絡東方六國合縱抗秦,秦國面臨六國的合力圍剿,壓力巨大。張儀前往秦國,向秦王提出了自己的破解合縱之法。秦惠文王面對張儀,既沒有懷疑張儀外國人的身份,也沒有嫌棄張儀家貧,對張儀的連橫之策大為欣賞,立即對張儀委以重任,全面負責連橫事宜。在張儀的奔走、遊說下,秦國化解了一次又一次外部危機。在秦惠文王時期,張儀任相邦,為秦國百官之首,封武信君。

四、遠交近攻,范雎成就秦國超級霸主

范雎,魏國人,縱橫家代表人物。

范雎與張儀一樣,也是魏國人,同樣家境貧寒,只能先給魏國中大夫須賈當門客,因為學識豐富,經常被須賈帶在身邊。有一次跟隨須賈出使齊國,齊王聽說過范雎的才能,特意派人送了10斤黃金給范雎,須賈很是嫉妒,回魏國後汙衊范雎“通齊賣魏”,差點被魏相魏齊打死。後來,范雎化名張祿,逃往秦國。

秦國昭襄王在位,范雎向昭襄王提出了“遠交近攻”的策略,昭襄王也是一位因才用人的君王,對范雎的才能與計策很是讚賞,任命范雎為相,總領國政。在范雎“遠交近攻”策略指引下,秦國不斷蠶食周邊鄰國,國土及人口大為增加,並在長平大戰中打敗趙國,掃清了東進路上的最大障礙。范雎也因功被封為應侯。

五、車同軌 書同文,李斯助秦王一統六國

李斯,楚國人,法家代表人物。

李斯原本是楚國一個小吏,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到齊國求學,拜荀子為師,學成之後,到秦國發展。

李斯到秦國後,很快得到賞識,先做長史,後做廷尉,最後升任丞相之職。在秦王因“鄭國間諜”之事下達“逐客令”時,李斯及時寫下《諫逐客書》,不僅促成了鄭國渠的修建,更挽回了一大批六國人才,李斯也因此事受到秦王嬴政的信任。秦國統一六國後,李斯提出並實施了一系列影響深遠的政策,包括實施郡縣制、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修馳道、車同軌等措施。

六、其它人物

除以上四人外,有名的“外國人”還有:蔡澤,燕國人,計然學家,拜相,封綱成君;呂不韋,趙國,商家,官拜相邦,封文信侯;甘茂,楚國人,雜家學說,官至左相;尉繚,魏國人,兵家,官至國尉,等等。

七、結語

縱觀秦國發展歷史,秦國以外的人才始終發揮著重要作用。自孝公至秦始皇,歷代秦王以開放的胸襟,不限國家、不限學派,不看出身,只看學識,只要對秦國有利,均可委以重任。在這些“外國人才”帶領下,秦國邁上一個又一個臺階,直至建立大一統王朝。

反觀其它國家,尤其是魏國,可謂是人才濟濟,卻是一個也沒有留住。讓人感嘆“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格物致知,格史明理”,對於我們國家來說,不僅要留住本國人才,還要想方設法吸引國家急需的外國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關鍵,是建立一套人才選拔激勵機制,搭建人才使用舞臺,人盡其才,人盡其能,這樣我們國家就一定能夠重回世界之巔。

上一篇:魯迅的原配夫人朱安,一雙纏足,成為魯迅夫人後又不事生產的人
下一篇:清朝皇子的教育到底有多嚴格,為了不重蹈馬上治天下的失敗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