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不是因為周星馳放棄了吳孟達,而是周星馳放棄了自己

文章來自.原創皮皮電影

達叔走了,人生68載,看他起高樓,拆高樓,又起高樓,

走過燈紅酒綠,享過人間清冷……他一生無憾,卻給影迷留下永遠的“不甘”。

儘管他生前在多個場合說過:只要他不死,只要周星馳還沒退休,他們是一定有機會再次合作的。

但這也終成了一個永遠不能實現的“念想”。

許多人無法理解,周星馳和吳孟達是如何從黃金搭檔走向形同陌路的,甚至吳孟達自己在接受採訪時也表示,兩人並無深仇大恨,就是不知不覺中漸行漸遠,甚至已經到了“老死不相往來”的地步。

其實這個謎題,答案早就寫在了周星馳身上,要解開它,我們還要從周星馳說起——

一、周星馳接受採訪時的兩個瞬間

周星馳是天才,天才常有著常人無法理解的孤獨。

周星馳在銀幕上玩世不恭,伶牙俐齒,可是在現實中卻是個極難相處的人,我記得當年在宣傳《西遊降魔篇》時,他接受了央視柴靜的專訪。

第一次採訪完後,周星馳對自己的表現很不滿意,特別約了第二次採訪,把上一次的問題重新說了一遍,可見他是一個多麼不善於表達的人。

採訪中有兩個瞬間讓皮哥對周星馳有了更為透徹的認識。

第一個是柴靜問他什麼時候結婚?

周星馳無奈苦笑道:

“我運氣不好,已經沒有機會了。”

這段話其實也是他對“和吳孟達能否再次合作”的回答。

第二個瞬間是在結尾,柴靜告訴周星馳她能理解星爺的感受,周星馳禮貌地說了一句:“謝謝你啊。”

看過這個片段的朋友應該能從周星馳的眼神裡閱讀到孤獨。

周星馳貴為“喜劇之王”,他在中國的粉絲數以億計,可是他為何依然感覺到孤獨?

二、孤獨天才,還是自私自利?

入行以來,其實周星馳一直在被誤解,而這種誤解也隨著他地位的提升變得更加根深蒂固。

周星馳受到的誤解來自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誤解來自大眾。

一提到周星馳,我們自然會想到無厘頭表演。

什麼是無厘頭的表演?

簡單來說就是一本正經地去做一個沒有邏輯的行為,說一些不著邊際的話,搞笑的不是行為本身,而是一本正經的方式。

比如有記者曾問周星馳如何看待自己是“喜劇之王”?周星馳回答是:我請你吃飯啊。

這就是無厘頭的精神所在。

無厘頭喜劇在過去屬於新鮮事物,香港演藝圈在作品中大膽嘗試這種喜劇風格的影人不在少數,但最後幾乎全靠周星馳一個人將它發揚光大。

遺憾的是,我們把周星馳的肢體語言+石班瑜的配音簡單地等同於無厘頭喜劇本身。

其實看過粵語原版的朋友就能發現,石班瑜的配音十分誇張,負面情緒不足,突出一個“賤”字,他的配音固然深入人心,但其實消解掉了無厘頭的精髓。

而周星馳的原聲是非常深沉剋制的,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才是周星馳想要傳達的喜劇核心,所以說大部分人對無厘頭喜劇的理解是有偏差的。

在這種誤解下,大家把周星馳的電影簡單理解為了“笑中帶淚”、“喜頭悲尾”,似乎他的電影都是小人物不得志努力奮鬥的故事。

其實周星馳大部分電影都是典型的happy ending,他就是簡簡單單拍了個喜劇。

還有人把他捧上了神壇,直呼他為“後現代解構大師”,可是周星馳的迴應是自己壓根兒不知道什麼是後現代。

2001年周星馳在北大演講時,有學生哭著問他,為何在《大話西遊》演得那麼悲情,讓大家還對愛情抱有期待。

周星馳的回答是:我愛你、你也愛我的故事,拍出來不好看。只有我愛你、你愛他、他愛她的故事,拍出來才有人看。

大眾出於對周星馳的喜歡,給他身上戴了無數頂皇冠,卻成了他的負累,壓低了他的頭顱,讓他看不清遠方的路。

第二個方面:誤解來自同行。

有人問誰是電影圈演技最好的一個?

王晶的回答是周星馳。

在業內,星爺的演技也是有目共睹的。

許多同行想當然地覺得周星馳的喜劇效果都是演出來的,於是他們找了很多演員來複制周星馳的表演,比如張家輝、張衛健等人,這些演員的演技有目共睹,卻根本演不出周星馳表演的那種精髓。

歸根到底,就是他們只模仿了周星馳的皮毛。

實際上週星馳的電影不是演出來的,而是體驗出來的,他不是表現派,而是體驗派。

他電影中那些無厘頭的橋段,外人看是他故意扮醜,而他本人是真的覺得那是美的。

換句話說,別人是在表演“一本正經”,而周星馳是真的一本正經,他一本正經到已經不是在演戲,而是在表現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只是這種真實在別人看來是極其荒誕的。

吳孟達在《十三邀》裡描述周星馳的電影時評價:“他電影中的人物心底都是個好人。”

我們再回憶一下週星馳電影就會發現,他飾演的角色表演是無厘頭的,可是角色本身不是無厘頭的,而是有血有肉有溫度有邏輯的。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功夫》,周星馳最後用如來神掌打敗了火雲邪神,火雲邪神問他使用的是什麼招式,周星馳回答道:“想學嗎?我教你啊。”

看到了嗎,不論前面的故事多麼天馬行空,他都能最終落腳到一個很動人的點上。

再舉一個例子,《少林足球》裡雙方互相施法,飛天遁地地踢比賽。

可是當足球飛向球門時,守門員拿起了手機,給老婆打了個一個電話表達了自己的愛意,然後義無反顧地用生命去接那個帶火的足球。

不著邊際的劇情瞬間落腳在一個很動人的點上,觀眾立刻有了一種熱淚盈眶的衝動。

你再去分析周星馳其他電影,無論是多小的人物,他們的行為再荒誕搞笑,背後都有一個強大的現實驅動力。

這一切源於周星馳創作時的信念感,他真是這麼想的,所以才能演出這樣內心純良的人物。

而模仿者們,他們的精力在於表演,對角色是沒有信念感的,這些人內心的OS估計是:這個角色雖然是個傻X,但觀眾愛看,我就這麼演吧。最後演出的角色怎麼可能被觀眾喜歡?

第三個方面:這份誤解來自同事。

和周星馳合作過的很多演員都和他鬧掰了。

“火雲邪神”的扮演者梁小龍在拍完《功夫》後和周星馳徹底決裂,結束後採訪時他表示周星馳是個很虛偽的人,沒有足夠的修為,並且激動地說:“如果我說了一句謊話,就不得好死。”

1988年,跑了近10年龍套的周星馳參演了李修賢擔任男一號的《霹靂先鋒》,拿到了金馬獎最佳男配,可是多年後周星馳卻和自己的伯樂因為片酬問題分道揚鑣,李修賢提到周星馳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做人要厚道。”

王晶曾經和周星馳也有過深度合作,他們合作的《賭俠》、《鹿鼎記》都是絕對的經典,可是在拍攝《千王之王2000》時,周星馳本來是客串出演,卻被王晶剪成了主角,兩人就此鬧掰了。

有意思的是王晶一邊稱讚周星馳的演技,一邊也直言他是真的愛錢。

還有影壇大哥大洪金寶,當年周星馳找他當《功夫》的武術指導,可是在片場,周星馳一點也不給洪金寶面子,兩人因為創作理念不合差點打起來,洪金寶中途退出了《功夫》劇組,並且氣憤地說:“不可以只把自己當人,其他人都是狗。”

類似的新聞還有很多,在這些文字的描繪中,周星馳幾乎就是個自私自利的壞人。

可是另一方面,也有人在幫他說好話。

比如某黃姓男演員在評論周星馳時這樣說道:“你看總是別人說他壞話,他還過嘴嗎?”

羅志祥說周星馳嚴格到用秒計算,動作快一點慢一點都不行,必須踩到點上,正是星爺的嚴格要求使得他在《西遊降魔篇》和《美人魚》中都有驚豔表現。

張雨綺雖然和星爺的公司解約,但在多個場合給周星馳打call,兩人在《長江七號》之後又二度合作了《美人魚》,在《新喜劇之王》口碑崩塌後,張雨綺發動態說周星馳還是她心中的王。

《長江七號》的主演徐嬌回憶,和星爺的合作是自己最難得的一次體驗。

《美人魚》的主演林允說自己在影視圈覺得最值得依靠的就是周星馳。

透過正反兩面的評價,我們大致能還原周星馳的為人:他是一個沒有壞心眼,但也極度缺乏情商的天才,和這樣的人相處,你能在專業領域受益匪淺,但相處時也只能仰視他,一旦要和他做朋友就會變得十分累。

這一點可以從他和馮小剛的幾次互動中窺探出來。

當年周星馳拍攝《功夫》,馮小剛拍攝《天下無賊》,周星馳邀請馮小剛去客串《功夫》,馮小剛義不容辭答應了,貢獻了“還有誰”的名場面。

反過來馮小剛邀請周星馳客串電影,周星馳卻拒絕了。

後來周星馳宣傳自己的《長江七號愛地球》,馮小剛前去捧場,反過來馮小剛邀請他去自己的電影釋出會,周星馳卻選擇了推脫。

周星馳對馮小剛有意見嗎,並沒有,他就是不願意“湊熱鬧”,或者再進一步說不願意付出。馮小剛也無奈地表示,他對周星馳沒有任何偏見,但總不能我一直幫你,你不幫我吧。

兩人之後也再也沒有互動過。

周星馳做錯了嗎?他好像也沒犯什麼原則性錯誤,只是在常人眼裡顯得有些“不近人情”。

或許天才總是孤僻的,我們用世俗來衡量他只會產生誤解,比如他內心追求的是一個蘋果,可得到的是一大筐梨子,儘管在外人看來他已經富足了,可是那顆蘋果卻成了他永遠的奢望。

三、不是周星馳放棄了吳孟達,而是周星馳放棄了自己

看明白了周星馳的為人,我們就明白他和吳孟達漸行漸遠的原因了。

在皮哥看來,兩人的分開不是因為周星馳放棄了吳孟達,而是周星馳放棄了自己。

從性格特點來說,周星馳屬於“怪咖”,他是不善於經營人際關係的,甚至對此感到厭煩。吳孟達則恰好和他形成互補,事業上是他電影裡的好搭檔,生活裡是他的老大哥,據說星爺和媽媽鬧矛盾,還是吳孟達在中間調停。

可是在這一段關係中,吳孟達一直是付出的那一個,時間一長,是個人都會心累,再加上吳孟達的年紀大了,身體又不好,沒有那麼多精力遷就周星馳了。

2003年,吳孟達因為檔期錯過了《功夫》的拍攝,本是個很小的誤會,但是事情發生後周星馳也無意去主動維護這段友情,或者給老大哥一個臺階下。

於是拍電影本是兩個人情感維繫最常用的一根紐帶,可惜在這一次始料不及的斷裂後,終於再也接不上了。

換位想想,生活中我們和一些朋友是如何漸行漸遠的,大部分時候沒有劈頭蓋臉的爭吵,就是一次偶然的失約,一句過分的玩笑,然後我們突然心累了,轉身離開,兩個人就這麼走散了。

周星馳和吳孟達之間同樣也是如此,或許吳孟達在等一個安撫,但從周星馳的性格角度而言,要為這樣的隔閡再花時間去溝通,要把自己放到之前從不熟悉的人情世故中,算了,就這樣吧,最終還是放棄了。

從事業層面來說,年齡逐漸增長的周星馳也在不斷捨棄曾經的自己,探索新的旅程,即使如今他已貴為“喜劇之王”。

王晶曾在訪談節目中聊過對於周星馳身份轉變的看法:一個人到了某一個年齡,就面對不了之前(表演誇張)的自己,做不了之前那些事情。

其實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周星馳就被曝出已經厭倦了千篇一律的表演萌生了退居幕後、專做導演的想法,當時的吳孟達或許是他堅持下去的最後一個動力。

2004年的周星馳自導自演了《功夫》,這部影片被看作是他的集大成之作,他的導演才華也得到更多觀眾認可,不過或許是因為沒有吳孟達配合,片中主要笑點已經不在周星馳身上了。

2007年懷揣更高追求的周星馳嘗試轉型,拍攝了兒童科幻電影,片中淡化了無厘頭的痕跡,可惜這種嘗試並不成功。

一方面是周星馳上了年紀後無法再接受過去銀幕上瘋瘋癲癲的自己,一方面是觀眾一時無法接受嚴肅起來的周星馳,最後呈現出來的作品在周星馳作品序列中顯得有些怪異。

吳孟達本來是周星馳和觀眾間的一個翻譯,現在翻譯離開了,雙方關係又無法找到解決的辦法,周星馳也就徹底放棄當演員,長居幕後成為專職導演。

鍾子期不在了,俞伯牙即使再彈琴,也不會是原來的味道。

其實周星馳和吳孟達的結局早在十多年前已經寫好,只不過大家還期待電影裡久別重逢的戲份,但生活不是電影,走散了真的就沒有然後了。

如今達叔走了,這個故事也終這樣畫上了句號。

悲嘆之餘,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重溫他們的經典影片,去咀嚼那些他留給我們的美好。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一粒雞

上一篇:娛樂圈的腥風血雨,才剛剛開始
下一篇:楊紫張睿再度合作仙俠劇, 兩人如今番位懸殊, 男主張睿被換成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