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生意模式最重要,成長率沒有任何意義

生意模式最重要,成長率沒有任何意義

1 小雅:什麼是投資?

段永平:在我來講,投資就是擁有一家公司的部分或者全部,最簡單的概念就是“擁有”。

換句話說,就是找到一個最好的公司,然後把你的錢投入進去,比較無風險利息和企業利潤回報,尋找較好且自己認為足夠安全的。

要提醒的是,成長率對我來說沒有任何意義。假設某家公司去年每股賺一塊,今年賺兩塊錢,成長率百分之百,有人說明年可能還會再漲。後年呢?後年不知道。

2 小雅:在你看來,什麼是投資中重要的事?

段永平:大概是這幾點:

1、買股票就是買公司。同樣價錢下買的公司,是不是上市並沒有區別,上市只是給了退出的方便而已。

2、公司未來現金流的折現就是公司的內在價值,買股票應該在公司股價低於其內在價值時買。至於應該是40%還是50%(安全邊際)還是其他數字,完全由投資人自己的機會成本情況來決定。

3、未來現金流的折現不是演算法,是思維方式,不要企圖拿計算器去算出來。

4、不懂不做,能力圈是一個人判斷公司內在價值必要而不充分的條件。

5、“護城河”是用來判斷公司內在價值重要而不唯一的手段。

6、企業文化是“護城河”的重要部分。很難想象一個沒有很強企業文化的企業,可以有很寬的“護城河”。

3 小雅:什麼是好公司?

段永平:如果你一直關注的話,好公司出現時,你就有可能會意識到了。

小雅:買入什麼樣的公司能讓你夜夜安枕?

段永平:right business,right people,right price。business是商業模式,people是企業文化。

強大的生意模式加上強大的企業文化,加上過得去的價格,持有這樣的公司可以睡得好。

4 小雅:在重要性上,你對這三個要素做個排序?

段永平:price沒有那麼重要,business和people最重要。商業模式和企業文化,這兩樣東西中任意一樣不喜歡,我就不會再繼續看下去。

最重要的還是要看商業模式,不然很容易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全部盯著眼前這一個月、一個季度的波動來決定買賣的行為,這樣是很難做投資的。

如果生意模式我喜歡,前提當然至少是我懂了,企業文化也很好,那就老老實實等好點的價錢。

我突然覺得,自己這麼多年投資表現不錯,確實是有道理的,感謝老巴(巴菲特)的點醒。

我當年問老巴:什麼東西您會首先考慮?“生意模式”!對呀,就這麼簡單。

不過,明白什麼叫生意模式是非常難的,簡單的東西都很難。我也沒法告訴你,必須自己去悟,就好比如果你不打高爾夫,我無法告訴你它的樂趣。

品牌溢價是一種誤解

能長期維持的差異化才是護城河

5 小雅:什麼是好的商業模式?

段永平:商業模式就是公司賺錢的模式。有很多公司是幾乎可以看到,10年以後的日子會不好過的,這就叫生意模式。

好的商業模式是有護城河的,看懂護城河對投資很重要。但護城河不是一成不變的,企業文化對建立和維護護城河,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6 小雅:舉個例子,分眾傳媒算好的生意模式嗎?

段永平:對我沒有吸引力。我曾經觀察過,很多人在等電梯或坐電梯時都是低頭看手機的,那誰來看廣告呢?所以這個屬於不在能力圈內的事情,看不懂。

7 小雅:什麼是護城河?

段永平:能長期維持的差異化是護城河。差異化指的是產品能滿足使用者的、別人滿足不了的需求。

沒有差異化產品的商業模式,基本不是好的商業模式。投資要儘量避開產品很難長期做出差異化的公司,比如航空公司、太陽能元件公司。

市場有時候非常瘋狂,有時,投資商業模式不是那麼好的公司,在一定時期內可能有不錯的回報。

但是,長期而言(10年、20年或以上)堅持只投好的商業模式、好的企業文化的公司,大機率上是會有比較好的回報的,而且這種投資方法讓人很愉快,不需要整天瞎操心。

8 小雅:品牌算護城河嗎?你怎麼看品牌溢價?

段永平:我覺得,品牌溢價是一種誤解,品牌只是物有所值而已。當一個品牌想當然認為其有溢價時,會很容易犯錯誤,大多數人買有品牌的東西時,肯定不是衝著“溢價”去的。

消費者理性是從長期來看的,無論消費者眼前是否理性,我們都一定要認為他們是理性的。不然,你經營企業就可能會有投機行為,甚至會有不道德行為。

9 小雅:有人說,價值投資也是很好的生意模式。

段永平:我不太同意這個說法,這和把酒、手機、搜尋叫做商業模式是一個意思。

價值投資是個思維方式,不是商業模式。

正確的說法是:茅臺酒是好的商業模式,蘋果手機是好的商業模式,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是好的商業模式,但很多假裝價值投資的那些未必是。

碰上一個好的商業模式,感覺是要非常好的運氣,但運氣背後有很厚的企業文化背景。

阿里巴巴和步步高的文化,誰更好?

10 小雅:什麼是企業文化?

段永平:就是企業裡這幫人的Mission(使命)、Vision(遠景)和Core Values(核心價值觀)。

Mission是為什麼成立,Vision是我們要去哪裡;Core Values是哪些事是對的,哪些事是不對的。

11 小雅:你為什麼把企業文化看這麼重?

段永平:一個企業的產品可以模仿,而文化是不可以模仿的。

如果把企業比作一個木桶,企業文化就是木桶的底板,如果企業文化沒做好,木桶是不能裝水的。如果有深厚的企業文化底蘊,其他短板可以及時補上。

好的企業文化,能管到制度管不過來的東西。制度是強制性的,文化則不完全是,建立好的企業文化非常難,破壞起來非常容易。

比如,凡是員工見到領導就戰戰兢兢的公司,時間長了都會出問題的。因為這種公司員工大多都會慢慢變得沒有擔待,凡事希望交給上級去決定,效率慢慢會降低。

12 小雅:你希望打造什麼樣的企業文化?

段永平:我們做企業最根本的東西,就是本分。

說話要算數,是一種本分。守信譽不是給人看的,為了一個承諾去賠錢,可能很多企業家會賴帳,但我會毫不猶豫地踐諾,我曾經為一個承諾賠了1800多萬元。

企業不要什麼錢都賺,是一種本分。企業不能不贏利,但贏利應該建立在對市場準確把握的基礎上進行合法經營。

企業不是什麼事都做,是一種本分。把80%的精力放在20%的事情上,那麼20%的事情會帶來80%的效益。有多大能力做多大的事,而不是有多大的膽量。

做企業其實非常簡單,就是老老實實做事,最厲害的招數是沒有招的招,一拳打出去,非常樸實。

就像跑馬拉松,唯有老老實實保持勻速前進,不偷懶、不投機者才不會被淘汰。

13 小雅:怎麼評判一家企業的文化好或不好?

段永平:我非常在乎企業管理層的人品。

我記得去上中歐上課聽過一個調查,想知道非常成功的人都有什麼共同特性,結果發現什麼特性的人都有,但他們唯一共有的特點就是integrity(正直)。

蘋果的企業文化堪稱好的企業文化的經典,多看看蘋果的釋出會或許能有所悟。

企業文化不好最典型的特徵,就是管理層經常說瞎話。我如果認為一家公司不誠信的話,我就不碰了。比如特斯拉,你只要看他以前說過多少瞎話就明白了。

再比如,我進**公司網站看了一眼。一家中國公司居然沒有中文網站,好像是給投資人設計的。另外,也沒找到任何有關企業文化的描述。我不太懂這個行業,看到這兩點,我就不會再往下看了。

一般而言,太把“華爾街”當回事的公司我都很小心。

14 小雅:巴菲特說,要找傻瓜都能經營地好的公司?

段永平:這其實是彼得林奇說的,巴菲特引用過,老巴的意思是,如果生意模式好的話,庸才都不怕,但老巴自己是很看重管理層的。

我本人很多年前就很反對沒事加班加點的。我一直認為老是強迫加班加點的部門的頭的管理水平有問題,老是強迫加班加點的公司,老闆的管理水平有問題,呵呵。

15 小雅:企業文化很容易流於形式,怎麼才能把它真正印到企業員工的骨髓裡?

段永平:這是一項艱難的工作,它非常重要,但往往不那麼緊迫,常常被人忽略。有好的企業文化的公司,往往應變能力要強很多。

企業文化要不停的宣講,才能慢慢深入到大家的骨髓裡,現在好像馬雲出來的機會已經少多了。

16 小雅:管理層強行洗腦的植入,是否會讓員工不能獨立思考或不敢表達不同意見?

段永平:我在公司裡是個反對派,幾乎做什麼我都會提反對意見。如果連我的反對意見大家都不怕時,做什麼我都會放心一些。

我最怕的就是,當老闆說什麼,大家都說“好”,那時公司就危險了。

當然,前提是,我認為我們同事很多都在許多方面比我強。如果認為自己是公司裡最聰明的人的“老闆”,是很難認同我這個觀點的。

17 小雅:企業怎麼把好的文化傳承下去?

段永平:首先是找到同道中人。然後就是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靠年頭淘汰掉不合適的。

企業招人分合格的人和合適的人,合適是指文化匹配,合格是指能力。

價值觀不match(匹配)的人,堅決不要。因為你沒有辦法說服不相信你的人的,給公司製造麻煩的,往往是合格但不合適的人。

18 小雅:阿里巴巴和步步高的文化,誰更好?

段永平:阿里巴巴文化不如步步高文化的地方是,阿里巴巴要成為最大,步步高要本分。

其實是不是第一沒有那麼重要,因為消費者在買東西時,一般並不在乎誰是第一,他們在乎的是買的東西是什麼(消費者導向)。

還有很多企業喜歡說要成為百年老店,但百年老店不意味著就一定活到101年,這就像不能用pe去預測明年的利潤一樣。

雷曼好像就有150多年的歷史。但你只要注意到雷曼後期的企業文化都變成什麼樣了的話,你就不會對他們的結局感到驚奇。

19 小雅:投資圈經常說,價值觀致勝。你怎麼看?

段永平:可以這麼說。但偶爾會看到,有些價值觀有些問題的公司,會因為某些對路的產品厲害一段時間,你也會看到,有很好的價值觀的公司出現戰略錯誤,而招致滅頂之災。

投資難就難在,沒有任何公式可循,沒有充分的條件可以確定可買的公司。

但怎麼選對的公司是能力問題,不選錯的公司是是非問題。

我記得當年我們買萬科時就有人問過我,說萬一萬科假賬怎麼辦。我說,以我認識的王石而言,他絕不是會關在房間裡和財務商量個假賬來蒙股東的人。其實那時和王石不熟,現在也不算熟,就是直覺而已。

投資中最重要和最簡單的事

20 小雅:在你看來,做投資最重要的是什麼?

段永平:最重要的就是,要弄明白所投股票的價值所在。如果不清楚這隻股票的價值是多少,你就不能碰。

看懂生意比較難,看不懂的拿住比較難。大部分人拿不住,是因為看不懂。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買的是什麼的話,跟“高手”是跟不住的。

我自己能看懂的公司也是非常少的,看不懂只能放棄了。我和很多人的差別在於,我承認我懂的少,所以就變簡單了。

老巴成功的秘訣是他知道自己買的是什麼。無論你看懂的是長久還是變化,只要是真懂,便宜時就是好機會。

最重要的是投在你真正懂的東西上,投在你真正認為會賺錢的公司。我對賺錢的定義是:回報比長期無風險債券高。

21 小雅:什麼是真的看懂?

段永平:很簡單,當你還有疑惑時,就表示你還不懂或者懂得不夠。

看懂的公司大概就是,怎麼漲你都不想賣、大掉時你會全力再買進。

沒看懂的公司就是,股價一掉你就想賣,漲一點點你也想賣的那種。買了怕價格掉下來的投資,最好離的遠遠的。如果你買啥都怕掉下來,就遠離股市。

22 小雅:金融衍生品用好了也能賺錢,巴菲特也會用,但衍生品賺的並非企業成長的錢,你怎麼看?

段永平:巴菲特反對的,和他做的衍生品是完全不同的東西。我自己用很多金融衍生品,和巴菲特的用法一樣,所以比較理解他說得是什麼。

很多人用衍生品就好像去賭場當賭客,希望能夠快點賺錢。但巴菲特用衍生品就好像在澳門開賭場,長期而言是穩賺的。

不是每個人開賭場都能賺錢,但會開的人就行。也許賭場的例子不一定合適,但道理確實一樣。

23 小雅:投資中最簡單的事是什麼?

段永平:我想來想去,總覺得只有一樣東西最簡單,就是當你買一個股票時,你一定是認為你在買這家公司,你可能拿在手裡10年,20年。有這種想法後,就容易判斷很多。

看三年五年是比看十年難的,基本上可以說,看得越短越難。

24 小雅:能舉個例子嗎?

段永平:比如,我在2011年買蘋果的時候,蘋果大概3000億市值(當時股價310/7=44),手裡有1000億淨現金,那時候利潤大概不到200億。

以我對蘋果的理解,我認為,蘋果未來5年左右贏利大機率會漲很多,我就猜個500億(去年595億)。

當時想的東西非常簡單,用2000億左右市值買個目前賺接近200億/年,未來5左右會賺到500億/年或以上的公司,而且還會往後繼續很好。

如果有這個結論,買蘋果不過是個簡單算術題,你只要根據自己的機會成本就可以決定了。

但得到這個結論非常不容易,對我來說至少20年功夫,能得到這個結論,就叫懂了。

不懂則千萬千萬別碰。我有個球友320/7=46買了一些,結果一個回撥,310/7就賣了(現在蘋果加上分紅可能早就超過200了),還跟我講為什麼要賣的道理,從此我不再跟他說投資了。

看三年、五年容易,看十年很難?

25 小雅:很多投資人認為,看三年、五年容易,看十年很難?

段永平:如果你覺得看十年比看三年難,那一定會覺得看三年會比看三天難。看三天更容易?很多人都是三天、兩天、一天那麼看的,結果顯然是不好的吧?

我們在2012年、2013年買茅臺的時候,是不知道兩三年內茅臺會怎麼樣的,但我可以大機率肯定,茅臺10年後會不錯。現在其實還不到十年呢,效果就已經不錯了。

其實用老巴那句話來解釋就容易理解些了:知道什麼會發生,比知道什麼時候會發生要容易的多。

很多事情,不管是好事還是壞事,給他10年,大機率就會發生了,三年則未必;但三年會發生的機率顯然會比三天高。所以,能看三年也好,肯定是好過看三天的。

26 小雅:這是否跟能力圈也有關係?

段永平:知道自己能力圈的邊界在哪裡,要遠遠重要過能力圈有多大。

不明白這一點,是很多“聰明人”投資表現長期不好的原因。但這些“聰明人”會把別人的成功或不成功,歸結於運氣或“accidents”(意外),而且他們總是能夠很“聰明”地找到辦法,讓自己認為確實如此。

功夫熊貓裡說”there are no accidents”(從來沒有意外),是蠻有道理的。

27 小雅:你的能力圈邊界是什麼?這些年在有哪些拓展?

段永平:能力圈不是拿金箍棒在地上畫個圈,說待在裡面不要出去,外面有妖怪。

能力圈是:誠實對自己,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有這樣的態度,如果能看懂一個東西,那它就是在我能力圈內,否則就不是。

很多人錯在選了自己不瞭解、別人說回報高的,結果是85%的人虧錢。

如果問這85%的“投資者”:每年收益選擇8%還是10%、20%?這有點像某記者問人“你幸福嗎?”

在自己真正理解的生意裡,沒道理選回報低的,但前提是真正理解!而每個人都能理解的生意,就是把錢存銀行。

所以,投資只有很少人能理解,大多數人還是別碰為好。

不懂不做。我始終沒完全搞懂銀行的業務的風險到底在哪兒。美國的一些大銀行隔個10年8年就來一次大動盪,還沒明白是怎麼回事。

索羅斯的東西不好學,至少像我這樣的一般人很難學會。老巴的東西好學,懂的馬上就懂了。

28 小雅:你怎麼評價索羅斯?

段永平:我對索羅斯沒興趣,談不上評論。我對我不擅長的東西都沒興趣,就像很多人對我沒興趣一樣。

要做到對自己不擅長的東西沒興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人們總是以為自己比實際上要聰明一些。

29 小雅:很多人也會說,看不懂就去學習?

段永平:投資簡單但不容易!看懂一家公司,不會比讀一個本科更容易。花很多時間去看那些看不懂的公司,是不合算的。

30 小雅:有沒有比較節省時間的方式?

段永平:我在老巴那裡學到的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先看商業模式,除非你喜歡這家公司的商業模式,不然就不再往下看了,這樣能省很多時間。

老巴也講過,偉大的生意一般只要一個paragraph,就可以說得很清楚。

31 小雅:你看財務報表嗎?

段永平: 我投資是不太看財報的,至少不讀得那麼細,我會找專業的人看,告訴我答案就ok了。

搞懂一家好公司是非常不容易的,多數情況下,不是簡單看下報表就可以的。只看財報只會看到一個公司的歷史,但做投資不能只看一個公司的歷史。

巴菲特曾經向股東推薦了幾本書,有一本書是《傑克·韋爾奇自傳》,書中的韋爾奇對企業文化是很在意的,你可以想象,巴菲特對此也很在乎,他不是像有的人說的只看財報。

對我而言,是不是好公司,在看年報以前就應該知道了。我一般會先了解企業文化,如果覺得不信任這家公司,就連報表都不會看的。但在瞭解以前會看,至少是應該看。

一般來說,對於瞭解的公司,你不太可能不知道他們是不是有意做假。不瞭解的公司不要碰,如果你連業務的作假都看不到,那財報做假就更難看到了。

當然,我的懶人辦法未必適合於別人。

32 小雅:你可以懶,是因為自己也做實業,可以選擇自己熟悉的行業投資?

段永平:我不關注行業,我只投我能看得懂的企業。我熟悉的行業有時反而不投,比如電子業,競爭太激烈了。

我很多成功的投資,好象行業根本不搭界,但對我來說是相關的,因為我能夠搞懂它,知道管理層是否在胡說八道,企業是否有好的機制,競爭對手是否比他強很多,三五年內他會勝出對手的地方在哪裡……

無非就是這些東西。看懂了,你就投。

33 小雅:醫藥股被認為是最有錢途的行業,像新基製藥、百濟神州、信達生物等創新藥企業,你關注過嗎?

段永平:我從來沒接觸過製藥行業,也不打算再花時間去搞懂了。我懂的東西雖然不多,但小日子應該能過了,有時間要幹些自己喜歡的事情。

“投資的概念就是可以下重手”

34 小雅:普通投資者做投資,你有什麼建議?

段永平:關鍵在不懂就是不碰的原則。多數人錯在一知半解時,由於害怕失去機會而急急忙忙出手了。

記得很久以前在學校碰到一個老師問,說自己不懂投資,但需要管理自己的小小財富怎麼辦,我說你就都交給巴菲特吧,全部買上巴菲特的股票,怎麼著都會比自己管好的,還不用操心。

小股東做大投資確實要慎重,但一旦找到好的東西,不要輕易放掉。

我看到很多小股民來回換股票,10年之後,他自己沒有賺錢,別人都賺錢了。最終90%以上的投資者,投在股市上的錢都比放在銀行拿利息要少。

股票不要道聽途說,一定要少換,如果兩家都是好公司,要不要換,取決於你自己更瞭解哪家,而不是別人覺得哪家好。

小投資者也可以有很多途徑瞭解上市公司,比如觀察公司的產品。

以前有家公司,我看不懂,它的飲料投了這麼大廣告,問所有人,都說沒喝過,最後確實沒做起來。

35 小雅:你認為,投資和投機的區別是什麼?

段永平:投機投的是零和遊戲,投資投的是企業帶來的利潤。

我有個最簡單的衡量辦法,就是以現在的價格,這家公司如果不是上市公司,你還買不買?

如果決定買,這就叫投資;你說只要後面有人買我的股票,你就會買,不是上市公司你就不買了,這就叫投機。

36 小雅:但有些人認為,上市能帶來資金和發展空間,也能夠帶來價值。

段永平:有些公司是,有些公司不是,中國大部分公司都不是,上市未必能帶來更好的發展。

37 小雅:這是思維方式上的區別,行為上怎麼區別投資和投機?

段永平:其一,你是在動用大筆錢還是小筆錢。

在我看來,投機有點像在賭場玩,不能下重注,也不可能贏大錢。投資的概念就是可以下重手,沒有很高的把握,比如90%左右,就不應該出手。

其二,當股價下跌時,投機和投資的態度正好相反。

投資者看到股價下跌,往往很開心,因為有機會買到更便宜的東西,而投機者想的是,公司肯定是出什麼事情了,趕緊走人。

投資和投機是很不同的遊戲,看起來又非常像。就像在澳門,開賭場的是投資者,賭客是投機者。賭場總有源源不斷的客源,是因為總有賭客能贏錢,而賭客總是贏錢的比較大聲些。

作為娛樂,賭點小錢無可非議,但賭身家就不對了。可我真是能見到好多在股場上賭身家的人。

不懂不碰,至少85%的人不適合投資

38 小雅:你投機過嗎?

段永平:有,但只是玩玩而已,just for fun。

我也經常做短線,我的樂趣有時候從短線來。我有兩個帳號,一個是長線帳號,一個是短線帳號。短線就是好玩,賺不賺錢呢?也賺,但是這裡面有什麼心得嗎?沒有。

對於短線帳號,我每年家庭開銷從裡面出,交稅也從這裡面交,但是錢沒有少過,總有這麼多錢。

對於長線帳號,我有時候都不知道它賺錢了,最長線的是我買了之後就沒動過,持有5年下來大概賺了50多倍,而我短線5年下來也可能有2倍,你說哪個好?我也不知道。

巴菲特也做短線,他跟我的目的是一樣:好玩。當然他是自己做,他的投資公司是不做的。

人家跟我討論股票,我都要跟人說清楚,是討論投機還是投資?是for fun還是for money?如果for fun,沒什麼可討論的,買你喜歡的就好了,反正你也不會把房子賣了,扛著錢去拉斯維加斯。

我曾經在郵輪上用兩百塊錢玩了三個晚上,賺了兩千塊錢。如果你作為投資的故事來講,三天翻了十倍,這叫什麼故事!但你敢拿幾百萬這麼賭嗎?不敢。所以,投資是另外的講法。

39 小雅:你被認為是中國版的巴菲特。

段永平:我從一開始就是個價值投資者。我買股票時總是假設,如果我有足夠多的錢,我是否會把整個公司買下來。

股市中大家在玩不同的遊戲,但投資這個遊戲其實只有一個玩法,就是“價值投資”。

投機則有不同的玩法,到賭場有很多玩法,可以玩“大小”等等,這個錢來得當然快,但是去得也快。

真正的價值投資者,是骨子裡相信價值的。一個人是不是價值投資者,在於其關心公司本身的程度。

40 小雅:什麼樣的人是價值投資者?

段永平:價值投資者買股票時總是假設,如果有足夠多的錢,我是否會把整個公司買下來。

價值投資者追求的是價值,與其是否熱門無關,所有真正好公司,都有熱門的那一天。

最關鍵是,平常心去看一家公司到底價值何在,不要理會市場的冷熱。

有些不碰股票的人,也可以是最好的價值投資者,因為他們懂價值投資最精髓的東西-不懂不碰,而且長期而言,他們的投資回報比股市上85%的人都好,因為他們沒在股票上賠錢。

有至少85%的人是不適合投資的,突然發現自己不適合,也不是什麼不好意思的事情,只要現在“回頭是岸”,你的“不投資”表現至少可以比85%的人好。學習巴菲特最好的辦法,其實就是遠離股市。

巴菲特的東西每一個人都可以學,但我發現,只有很少人會去真正認真地學,所以能學會的人很少。

41 小雅:你怎麼看國內公募基金的價值投資?

段永平:大多數基金都很難真正做到價值投資,主要是因為基金往往是用年來衡量考核,投資者也往往是根據其上一年的業績來決定是否投進去。

(小雅注:這些年,不少公募基金公司以三年期、五年期業績為考核權重)

我們經常看到的現象是,往往在最應該買股票的時候,很多基金卻會在市場上狂賣,因為持有人很恐慌,要贖回。而往往股價很高時,卻有很多基金在狂買,因為這個時候往往有很多投資者願意投錢進來。

另外,基金是收管理費的,有錢時總想幹點啥,不然投資者可能會有意見。

42 小雅:你怎麼看趨勢投資者?

段永平:我見過做趨勢很厲害的人,做了幾十年,但依然還是“小資金”。

用芒格的“逆向思維”想一下,你也許就對“趨勢”沒那麼感興趣了。投機比投資難學多了,但投機刺激,好玩,所以大多數人還是喜歡投機。

事實上,投機就是認為自己可以比市場快一步。如果一個投機分子認為市場比自己聰明的話,從一開始他就不會介入,小玩玩的不算哈。

但最後大部分人確實證明了,市場確實更聰明。從長期角度看,市場是絕頂聰明的!

任何時候,只要你還想著要空一把誰,就表示你還是個投機分子,以為自己比市場聰明。

價值投資不一定就賺錢,價值投資也會犯錯,只是長期而言,賺錢的機率高而已。

價值投資一般都是長期投資,但長期投資並不自動等於價值投資。某段時期經營和股價回報不錯,也未必就一定是價值投資。

不正確的事情要馬上停止,不管多大代價,都是最小的代價

43 小雅:每個人都有一顆投機的心?

段永平:是的,所以才需要信仰,信仰指的是要“做對的事情”。而“做對的事情”,就是明知錯的事情就不做。

巴菲特之所以如此厲害,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能堅持不做他認為不對的事情。堅持非常不容易,因為往往“不對的事情”是有短期誘惑的。

我總是努力去提醒人們不要做什麼,但多數人最後總是會回到問我,“那我該幹嘛?”。大概只有很少的人看明白了,我們幹過啥,對你能幹啥不會有太多幫助的。

44 小雅:什麼是對的事情?

段永平:對的事情往往和能長久有關係,投資上尤其如此。

做對的事情,實際上是透過不做不對的事情來實現的,因此要有stop doing list, 一旦發現是不正確的事情,要馬上停止,不管多大的代價,往往都會是最小的代價。

比如,發現買錯了股票或公司,應該趕緊離開,不然,越到後面,損失會越大,但大部分人往往會希望等到回本再說。

大概五六年前,我們公司讓我負責一筆人民幣閒錢的投資,我們買的時候可能瞭解不夠,沒能完全看明白,後來覺得是買錯了,虧了點小錢賣掉了,全部換成了茅臺。如果當時不及時改正錯誤,可能到今天還虧著錢呢。

虧錢賣股票不容易,但如果懂沉入成本以及機會成本的概念,就會容易很多。

不過,所謂不對的事情,並不總是很容易判斷。有些事情相對容易判別,比如不騙人。有些不那麼容易,比如是不是該早睡早起。

其實每個人都多少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但往往不知道自己不該做什麼。如果每個人把自己幹過的不應該乾的事情不幹的話,結果差異會大大超出一般人的想象。

可以看看芒格講的如何賺20000億美金的例子。傳說大概70年代的時候,芒格曾經因為用margin(保證金),兩年內虧掉大部分身價,所以有了只需要富一次的說法。芒格大概算富過一次半的人。

45 小雅:你怎麼判斷不對的事情?

段永平:要有時間想。很多人一天到晚忙,根本沒時間想,可能永遠都不會明白。

不對的事情都是透過長期思考以及自己和他人的經驗教訓得來的,每個人或公司都應該要積累自己的stop doing list。

不做的事情有些是在過程中發現的,比如給人加工;有些是本分帶來的,比如不能不誠信。不做的事情讓我們減少犯錯的機會,日積月累效果很好。

如果能儘量不做不對的事情,同時又努力地把事情做對,10年、20年後的區別是巨大的。

我要強調的是,在把事情做對的過程當中,一定會犯很多錯誤的。在做對的事情過程當中所犯的錯誤,和因為做錯的事情而帶來的結果要嚴格區分開來。

當確定你做的是一件對的事情,正確的事情就要堅持,比如買了個好公司。

至於怎麼把事情做對,要花時間去培養skill sets(就是有學習曲線的意思,要允許犯錯誤)。

堅持“Stop Doing List”

厲害是攢出來的

46 小雅:一件事情是在做對的事情中間犯的錯,還是事情本身就是錯的,該怎麼判斷?

段永平:做對一件事情還要看你的能力,但能力可以透過學習來提高。

另外,無論是做實業還是做投資,成功的基本法則是做事情不求快,想想劉翔你就知道,光是快也是不靠譜的,關鍵是找到對的事情,把它堅持下去。發現錯,馬上就改。

慢慢來很重要,據說,在任何方面花夠一萬個小時後,大多數人都能成為專家。

其實,如果我們兩年找到一個好股票,就非常非常好了。

47 小雅:怎麼理解“Stop Doing List”?

段永平:它不是一個skill(技巧)或者formula(公式),而是思維方式:如果發現錯了,就立刻停止,因為這個時候成本是最小的。

錯了一定要停,要抵抗住短期誘惑。這和它對你有多重要以及你曾經花過多少心血無關,也和你能不能找到更好的事情無關。

技巧的東西誰都可以學,但我們之所以成為我們,除了我們一直努力做的事情外,我們不做某些事情的決定也同樣重要。

堅持“Stop Doing List”,厲害是攢出來的,沒有shortcut(捷徑),要靠自己去積累,去體悟。

48 小雅:你的厲害是怎麼攢出來的?

段永平:記得有次和臺灣做代工的一個大佬吃飯聊天,他問,為什麼你們這麼厲害。

我說,因為我們有個“stop doing list”,他也問到“舉個例子”,我說:比如我們不做代工,因為如果我們做代工,很難和你們競爭。

我想的都不是眼前的,我一直想的是長遠的事情。

比如,我是學無線電的,當年研究生畢業時,找的工作說,多少年能當處長,兩年能分房子,雞鴨魚肉有得分,但我沒興趣,所以離開了。

很多人說“我沒有找到更好的機會”,其實是他們沒有停止做不對的事的勇氣。發現錯了就要馬上停,不然兩年後,可能還是待在那個不好的地方。

很多人都在眼前的利益上打轉,30年後還會在那兒打轉。

49 小雅:在你的stop doing list上,有多少條內容?

段永平:我沒有真的統計過,但似乎不是幾十條那麼多。列入這個清單的東西一定要儘量少,不然可能會束縛大家的手腳。買一隻股票往往要很多理由,不買往往就一兩個理由就夠了。

我要強調的是,錯的事情一定要馬上停,但對的事情不一定都要做,做對的事情也需要聚焦。

另外,做對的事情也是會犯錯的,那叫水平問題,需要學習和磨練,有時候還需要天賦,比如彈鋼琴或打高爾夫球。

不做空,不借錢,不做不懂的東西!

50 小雅:你的投資stop doing list,有什麼事是一定不能做的?

段永平:我一般不投資任何非上市公司,除非是我認識10年以上的,並且非常瞭解或信任的人做的公司。我對剛剛IPO的公司也不感興趣,主要是沒足夠時間和資料去搞懂。

我絕對不會去做固定收益的東西。固定收益的東西長期肯定是輸給通脹的,所以長期來說是件錯的事情。

另外,老巴的教導千萬別忘了:不做空,不借錢,不做不懂的東西!做空有無限風險,一次錯誤就可能致命。

投資不需要勇氣,當你需要勇氣時你就危險了。借錢是危險的,沒人知道市場到底有多瘋狂。

我記得巴菲特說過類似的話:如果你不瞭解投資,不應該借錢。如果你瞭解投資,不需要借錢,反正你早晚都會有錢的。

而且,長期而言,做空是肯定不對的,因為大市一定是向上的。價值投資者是會犯錯誤的。做空犯錯的機會可能只有一次,只要你做空,總會有一次犯錯的,何苦呢?

51 小雅:很多時候,人們充滿賭博的勇氣,但在危機中,人們常常又會太過恐懼。

段永平:危機大概5-8年來一次,希望下次來的時候,你記得來看一眼,然後擦擦冷汗,把能投進去的錢全投進去。

但是千萬別借錢,因為沒人知道市場瘋狂起來到底有多瘋狂。

負債的好處是可以發展快些,不負債的好處是可以活得長些。無論你借不借錢,一生當中都會失去無窮機會的,但借錢可能會讓你再也沒機會了。

融券借錢是非常危險的,因為市場偶爾會非常不理性,而且時間長了,每個人都會碰上市場極端不理性的時刻。用融券的人有時候碰上一次就一夜回到解放前了。

借錢的前提是,如果最壞的情況發生,你也能還錢,不要有僥倖心理。比如你借人一萬塊,但一年的工資收入有10萬塊,這種借款就是沒問題的。

52 小雅:小投資者可能會覺得,反正自己也沒有多少錢,不賭一把試試,肯定沒有賺大錢的機會。

段永平:這個世界上沒有投資人不想賺大錢,知道什麼不可為,比知道什麼可為要重要的多。

“小投資者”之所以很容易一直是“小投資者”,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們可能會因為自己小而想賺快錢、大錢,從而鋌而走險而不追求真理。

誰不想賺差價啊,但這麼做的結果,基本上都是瞎忙半天還少賺了,所以,以後就不再想幹這種事情了。知其不可為也很重要。

53 小雅:有些人說,自己只是運氣不好,被不守信用的人欺騙、利用了。

段永平:被人騙得多,是因為貪心,或者叫不本分。不然,想騙我的人,肯定比想騙平常人多一些。

我對投資的理解很簡單,但這個“簡單”其實非常不容易。

簡單指的是大原則,是“是非”,不容易指的是技巧,就是要“做對的事情,把事情做對”的意思。

最重要的是要有是非觀,要有長遠的看法。凡事如果能想著10年20年,大概就不會那麼困惑了。

有時候,你做的有些選擇,留給你的並不是舒服,只是暫時逃避了問題或得到一點點眼前的好處,但很可能會因此失去內心的平靜。

要守正不出奇

54 小雅:在嘈雜的市場中,怎麼保持內心的寧靜?

段永平:《清靜經》上說“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一個人能夠常清靜,天地的力量會回到你生命上來,平常心就是這裡清淨的意思。

只有平常心才能本分。“本分”,就是要回歸或者找到一種心態,在這種心態下往往能做正確的事情。

有個博友曾經有個名字叫“守正出奇”,我說我不喜歡這個名字,因為守正出奇的人,其實都是整天在想著出奇的。我說,要守正不出奇。

不整天想著出奇,犯錯機會會下降,不小心出個奇,反而成為可能了。

如果你賺的是本分錢,你會睡得好。身體好會活的長,最後還是會賺到很多錢的。最重要的是,不本分賺錢的人,其實不快樂。

本分就是要做對的事情和要把事情做對,不本分的事不做。平常心就是回到事物本源的心態,努力認清什麼是對的事情,認清事物的本質。

假以時日,本分的力量是厲害的。倒過來想,不本分的話,可以查查過去30年破產的公司都是什麼原因。

55 小雅:換句話說,本分是成功企業能成功的重要原因?

段永平:有人問過芒格,如果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他們的成功?他的回答是:“rationality”(理性),有點像我們說的平常心。

平常心就是在任何時候,尤其是在有誘惑的時候,能排除所有外界干擾,回到事物的本質或者說原點,辨別是非對錯,知道什麼是對的事情。

一般來講,聰明人知道如何把事情做對,但有智慧指的是要做對的事情。

往回看幾十年,你會看到,很多很“聰明”的“聰明人”成就很小,原因可能在於,他們沒把聰明放在做對的事情上。

56 小雅:知易行難,要做到不容易。

段永平:至少你要有用閒錢的態度,才可能有平常心,不然真會睡不著覺。我從來都是用閒錢的。

把投資看成“種田”的人心態會好很多,因為他們大致知道自己在幹嘛,雖然也有天氣不太好的時候。

我認為,一個人認為自己可以戰勝指數的時候,他可能已經失去平常心了。好的價值投資者心中是不去比的。但結果往往是,好的價值投資者會最後戰勝指數。

在每個時點上,“持有”都等於“買入”

57 小雅:你覺得,國內外大眾投資者對投資的認知,有什麼差別?

段永平: 我在美國見過很多的普通投資者,他們對價值投資的理解都非常深刻。

回國後,我跟大家聊的時候,哪怕是已經做得很大很有名的人,聊起來都會讓我哭笑不得。

比如,他會找到一些“短線巴菲特”,這很搞笑,因為巴菲特意味著不能短線。我舉個例子,我回報最快的是2個小時賺了50倍,去賭場賺的,這不叫投資,這叫賭博。

很多“購買並持有”的人,實際上也是投機分子,因為他們其實不知道自己買的是什麼,買了以後需要整天問別人怎麼看,在被套時就拿出“長期投資”來安慰自己。

要知道,沒什麼比買錯股票並長期持有傷害更大的了。

58 小雅:有投資人說,對於任何持有的股票,要在大腦裡不斷清零,假設自己沒買,想想是否還願意買入。你認為,持有和買入是否是一樣的?

段永平:這是個非常普遍、但又非常有意義的問題,我相信,幾乎所有投資人都被這個問題或長或短地困擾過,而且絕大多數人在投資生涯裡,大概都解決不了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最終不會困擾真正的“價值投資者”,想不通這個問題的,都還不算“價值投資者”,不管他們看過多少投資的書,或做過多少年的投資。

“持有是否等於買入”,其實在每個時點都是對的,時間越短,對的機率越大。這也正是困擾很多人的地方。

老巴在講when to sell a business的時候,講得蠻清楚了,但大家不要希望看一遍就能真的看明白,老巴也說,他花了好多年才大致明白的,我自己也是在大致明白的階段。

我認為,這個東西沒有標準答案,但用“buy to keep“和”buy to sell”來區別,是個非常好的說法。

事實上,“持有”在每個時點確實是等於“買入”的,機會成本就是這個意思!然而, 如果投資者真的那麼想,很容易掉到每時每刻都在想“是不是高估了”,過多注意市場而不是focus在生意本身上。

投資的本質在於生意本身,對市場的關注越高,投機的成分越高。所謂的“價值投資者”,應該可以完全不在乎某公司現在及未來是不是上市公司而決定買賣該公司的。

在我自己能懂的公司範圍內,目前還沒有哪家公司可以吸引我用蘋果去換的。從持有等於買入的角度看,實際上我每天都在買入蘋果。

理論上講,持有=買入,這不是一個觀點而是一個事實,如果人們沒有持有一家非上市公司的心態,每時每刻都會有賣出衝動的。如果你還有“堅持”的感覺,你就還不是一個“價值投資者”。

能“拿住”股票的6個要素

59 小雅:人們常常會低估長期重倉持有一個股票的難度。很多人說,自己選對了公司,但沒有拿住。

段永平:學會選對和拿住這兩門課,再加上一點小小的運氣,在股市上賺錢就沒有那麼難了。

不過,人性確實讓第二條更難一些。

因此我以為,你要拿出至少一半精力去搞懂老巴講的第二門課程(注:巴菲特說,投資需要掌握兩門課,一是如何對企業估值,二是如何應對市場波動 )。搞懂了,拿住,就不難了。

個人體會,能“拿住”的幾個要素:

1。沒有過高的期望回報。

2。對股市執行規律有一定了解,這點非常重要。不然,為啥你總能逆向思考?並且大部分都對呢?

3。盯住比賽,而不是記分牌,但絕大部分人不是如此。

4。儘量讓自己遠離市場,不要天天看K線。

5。將評估投資回報的時間調整為5年以上。

6。並不覺得自己比別人更聰明。

60 小雅:有人開玩笑說,選對公司、買完之後,乾脆就封倉10年不看了?

段永平:封倉10年是個很好的思路,選股時就該這麼想。但我不知道我會不會持有蘋果10年或以上。

實際上,我買股票時還真沒有想過要拿多少年。我一般會給我買的股票定個大概價錢,比如買GE時我就認為GE至少值20塊,但我確實沒想過要多少年才會到。

價格合理的股票不一定非買不可。我的觀點是隻有價格不太合理的時候才是機會。有時候可能會等得很難受,尤其是大牛市的時候。Buffett說過,最難的事是什麼都不做。他都覺得難,我們覺得難也就很正常了。

61 小雅:你做的每筆投資,都會設定預期回報?

段永平:第一,其實我從來不預設回報預期,因為投資回報本來就和預期無關。

我對投資的認識是,過程比結果重要,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要過程對了,結果自然會好。

第二,長期而言,跑過銀行存款應該是最基本的要求,不然就是啥忙了。

第三,從保值角度看,長期投資回報至少要做到能保住購買力不變才叫不虧,無論如何,不該選跑不過國債利率的,但能跑過黃金的(大約10%上下)就非常理想了。

經常看到人們對平均每年15%+的回報非常不屑,我不是很理解,似乎他們一出手就應該是5倍10倍的。

市場裡經常說平常年景應該怎麼樣,這個說法很有趣,對我而言,每年都是平常年景。

62 小雅:預期回報率跟資金規模大小有關係嗎?

段永平:人們很喜歡用一年的回報率來衡量,但大資金的年回報率是沒機會特別高的,比如巴菲特的伯克希爾。

但小資金卻往往有機會有高比例回報,比如,周圍朋友中經常會有某個人當年回報據說有40%、50%甚至更高的。

就像一起去賭場的朋友中,第一天出來時,總有個別人是興高采烈的一樣,千萬別以為這些人已經比巴菲特厲害了。

上一篇:車保羅從平民到明星,又從明星迴歸平民。兜兜轉轉,找回生活真諦
下一篇:頂門首練,天津女排“早鳥”先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