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如何客觀判斷你吃的中藥有沒有效果?

有時候我們吃中藥的時候有這樣的困惑,到底好沒好,該不該繼續吃?

這是個很重要的問題,因為我看過很多極端的例子,比如有的病人跟我說我一個打嗝從年後2月份治到6月份愣是沒治好,後來實在受不了了,不喝了。還有說我連著喝了將近70付中藥,問題沒解決不說,我現在看見中藥就想吐,你別給我開中藥了,吃點成藥行不行。還有慢性腎衰竭的病人肌酐高到600。700,他自己感覺症狀不明顯就是指標高,中醫大夫一看症狀都沒有了,和他說挺好,不用調了。整得他既糾結又鬱悶。

所以這就有個問題,中醫講究的辨證論治在於調節臟腑功能,但是由於每個人對自己身體狀態的感受程度不一樣,不是所有人都能客觀的表達出自己的身體感受。有些在意自己健康的人容易誇大,對健康不在意的就直接忽略。當然這也與每個人的身體感受能力有關,針灸的時候有些人一紮上就得氣,有些人要行針好一會兒才可以。

下面我就自己的實踐經驗簡單分享一下大家該如何客觀地甄別自己服用的中藥到底有沒有效果?

第一,客觀檢查指標

從宏觀角度來講,不論中醫和西醫都是從兩個方面來解決健康問題。一個是邪氣,一個是正氣。當然並不是所有的邪氣正氣都能從檢查報告上來體現,但是檢查報告上的指標肯定能反映當前的正邪狀態。

邪氣方面,比如腫瘤、肌酐高、尿素高、轉氨酶高、血糖高、血脂高等等這些反映的就是人體內的病理產物過多,不能及時排出體外。

正氣方面,比如做化療放療出現貧血或者血小板減少,反映了人體自身正氣由於受到癌細胞以及放化療的影響出現了不足的情況。

這些都可以用來指導我們的臨床,而且是最客觀的評價,定期讓患者去複查不僅能檢測治療效果還能給病人治療提供信心。

尤其是對於症狀表現不明顯的病人,我們知道像高血糖高血壓這些病厲害不是這個病本身,而且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而出現的併發症。

所以只要是指標有異常的病人我不僅不排斥他們去檢查,反而鼓勵他們或者在他們容易掉以輕心的時候主動建議甚至催促他們去檢查。

還要說明的是,像血糖血壓這些容易出現一過性增高或者降低的指標,要定期定時監測,不要只拿某一次的數值說話。

第二,主訴症狀的發病頻率、程度和時間長短

主訴反映了一個病人當前主要解決的問題,但是由於發病時間和病情嚴重程度的不同,治療的週期也不一樣。

比如偏頭痛,我最近單就治療的偏頭痛就有一年的,五年的,十年的甚至四十年的。再比如胃痛,有一個星期每天都疼的,也有一週疼個三四天,或者一週偶爾疼一回的。還有中風後遺症半身不遂半年的和三十多年的。

治療的難易程度和治療的週期長短以及治療的方式都不一樣。但是不管醫生如何施治,療效的衡量標準是相通的。

以疼痛為例,從之前的每天都疼,一疼一天,變成一週疼三天,一次疼痛的時間縮短到半天或者一個小時,疼痛的程度也由之前的疼痛難忍變成隱隱作痛。這些都說明治療的方向沒有問題,只是治療時間的問題,堅持一段時間就會達到逐漸痊癒的穩定狀態。

但實際上我們不能要求每個病人都具備這樣分析自己病情的能力,也不是每個人都具備的。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去幫病人拆解問題,讓他切實去觀察認識自己的病情。

而不是來了直接說一句還疼。這個時候如果是初入臨床的中醫大夫往往就會自亂陣腳,會調方,結果本來辨證用藥都沒問題,一調整越來效果越差,也不利於總結經驗。

第三,以脈驗證

之所以會變,是因為沒有自己辨別疾病狀態的能力或者能力比較差。

有一個方法是很好的,就是透過脈象來作為衡量病人病情的重要標準。問診本身容易出現比較大的誤差是由每個敘述主體的資訊表達和傳遞方式方法不同決定的,脈診則不同,一名合格的中醫會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透過對不同年齡階段、不同病理狀態的病人進行脈診,逐漸形成一套漸趨成熟的脈診評價體系,並可以以此來作為自己判斷疾病當前病理狀態的依據。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總聽到一句話叫“熟讀王叔和,不如臨證多”,每天自己摸自己脈搏的學習方法是相當低效率的,因為你自己的脈象第一變化不大,第二沒有參照系,不能成為脈診體系。只有見多了,摸的多了,在臨床中逐漸學會體會和區分各種病證的脈象特徵,再借助醫書中的脈診原理構建自己的脈學診斷體系,這樣的實踐和總結才是有意義的,否則只是裝裝樣子而已。

具備這樣的能力有一個好處,就是能夠準確快速地判斷出病人當前所處的病理狀態,並根據當前脈象情況給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問診、望診、聞診都是用來作為佐證脈診結論的,包括現代儀器的檢查結果。所以一個脈診高手看病的效率是很高的,一天下來看個百八十號人應該是比較輕鬆的。

反之,如果不具備脈診的能力,則會大大降低診療的效率,而且隨著問診的時間越長,資訊越繁雜,導致的結果就是猶豫不決,毫無定見,對病情把握不準確,用藥缺乏針對性,很多時候就是拿病人來嘗試。對於病人來講,這類的大夫往往會被誇讚細心、耐心、仔細、負責,我認為這也是一種無意或者善意的諷刺。就我的跟診經驗來看,這類醫生的脈診技術就是個擺設罷了。

除了對於把握病情、甄別療效有好處之外,脈診本身還有一個其他診斷手段所不具備的優勢。那就是總攬全域性的能力,這也是為什麼初診患者我往往會讓他儘量面診號脈的原因。對於一個病證複雜的病人來講,他的脈象表現也是雜亂的。一箇中醫高手,在初診的時候號完脈,應該就能得出這個病人的治療週期、治療方法、治療分為幾個階段、最後能夠達到什麼治療效果這些問題的結論。因為中醫的核心思想是調平,將不正常的狀態調到正常,也是將不正常的脈象調整到正常。

中醫的治療都是以終為始的,是有目的地治療,是成體系的治療。當一個人各項檢查指標正常、主訴症狀消除、脈象從容和緩的時候,也就沒病了。

最後,如果大家想要更加深入地瞭解中醫知識,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以及同名自媒體賬號。當然如果慢慢地瞭解之後有了更加系統掌握中醫核心的興趣和決心,可以購買我的今日頭條專欄課程。

一個是家庭養生實用類的專欄“掌握10張名方,解決9成脾胃病問題”。

一個是針對有一定基礎的中醫愛好者的,這是個影片專欄,全部內容一共包括80節中醫經典《傷寒論》的課程。

宣告:

1。本號原創文章版權歸本號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絡本號編輯並留言,標明出處!禁做商用!

2。本號所轉載的文章僅供大家學習交流使用,均在合理使用範圍內。

如果引用的圖片來源、資料來源、文字版權來源標註錯誤或者侵犯了其他權利,煩請告知編輯,本號編輯將立即改正或刪除。

上一篇:埋在心裡的創傷,《身體從未忘記》,遺忘和迴避不是療愈
下一篇:低血糖不注意,低血糖和低血壓會同時存在嗎?1文聊聊低血糖